Workflow
医疗科普
icon
Search documents
医疗健康科普别被网红医生带偏了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07-08 03:30
医疗健康科普别被"网红医生"带偏了。"网红医生"不能违背媒介伦理和医疗伦理。医护人员不能沦 为收割流量的"工具人"。要压实各方责任,首先,医生自身就要爱惜自身的医生形象,要遵循医疗伦 理,对造假团队提供的摆拍、伪科普等剧本要懂得说不。另外,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本单位医务人员的管 理,让医生为自己在网上的言行负责,避免医护人员有违规直播带货、摆拍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最 后,网络平台则要加强对平台内容的审核,要对问题视频、"病态"流量说不。网红孵化机构也要避免走 虚假摆拍的捷径。网友更要增强防范意识,提升网络素养、健康素养,对虚假摆拍、伪科普说不。监管 部门则要加强对虚假摆拍、伪科普的监管力度,对造谣、传谣造成严重影响者,要依法依规进行惩治。 "网红医生"不能靠伪科普博流量,不能沦为"流量病"的"患者",而应成为医疗健康科普的"燃灯 者"。"网红医生"个人、网红孵化机构、网络平台等都别迷失于流量之中,陷入"流量泥潭"难以自拔。 无底线摆拍、伪科普都是影响网络内容产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网络内容产业,优质内容是王道,正确 的三观、真实性则是根基。要好好治治"网红医生"这样的"流量病",有堵还要有疏,还要通过引导、激 励、 ...
网红医生公信力崩塌!国家卫健委:都是敛财行为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7 07:35
整理 | GLP1减重宝典内容团队 国家卫生健康委7月4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胡强强表示,国家卫健委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 治力度。 医疗科普现已成为中国各大网络平台上备受关注的内容。胡强强说,当前,医疗科普是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 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 胡强强指出,但是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书,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 引流,直播带货甚至高价开药;还有的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牟利。 胡强强提示,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和广告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请公众不要轻信,防止上当受骗。按照相关规定,患者 需在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完成首诊并明确诊断后,才可通过具备资质的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生命不是儿戏,医疗质量安全是底线。" 胡强强介绍说,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维护民众的健康权益。 来源:中国新闻社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加入专家库与我们深度讨论 「GLP-1俱乐部」覆盖数百位专业人士,构建了围绕GLP-1产 ...
“频繁洗头致脱发”“伤口须用酒精消毒”是真是假?健康解读来了
Xin Hua Wang· 2025-07-06 05:12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题:"频繁洗头致脱发""伤口须用酒精消毒"是真是假?健康解读来了 "喝有水垢的水易得肾结石""频繁洗头致脱发""伤口须用酒精消毒"……这些说法是真是假?如何科学判定真假?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通过官方渠道,针对多 个常见误区,邀请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进行针对性科普。 误区一:喝有水垢的水容易得肾结石 水垢,是水里的钙离子、镁离子与碳酸氢盐在加热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 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越高,水的硬度越大,即常说的"硬水"。国际上通常用碳酸钙的含量来衡量水的硬度,单位是毫克每升(mg/L),当水的硬度高于200mg/L 时,烧水时易产生水垢。水垢进入人体后,部分可被分解,未被分解的成分也能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周福德提示,对于健康人群,饮用硬水并不会直接导致肾结石。若饮水量不足,尿液浓缩反而会增加泌尿系统 结石的风险。 误区二:频繁洗头会导致脱发 新华社记者李恒、董瑞丰 有人习惯每天洗头发,尤其是在炎炎夏日,那么频繁洗头会导致头发脱落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教授雷铁池表示,勤洗头并不会导致脱发。相反,保持头皮清洁对维护头发及头皮健康至关 ...
国家卫健委:将加大整治力度!“网红医生”带货要小心了→
第一财经· 2025-07-05 10:08
2025.07. 05 本文字数:1827,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钱童心 7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胡强强表示,国家卫健委将与相关部门一 起,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 医疗科普已成为中国各大网络平台上备受关注的内容。胡强强指出,当前医疗科普是短视频平台的热 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但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 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书,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线下引流,直播带货 甚至高价开药;还有的通过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手段误导公众、敛财牟利。下一 步,国家卫健委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 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负面清单"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为规范医务人员网络科普行为,早在今年3月,上海市就在全国率先推出《互 联网健康科普禁止性行为清单》,通过划定9类禁止性规定,明确禁止误导性诊疗建议、夸大疗效宣 传等行为,为医疗科普内容立规矩、树标准。 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介绍,上海健康科普进行了制度创新,在全国推出首个"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 为清单",以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互 ...
国家卫健委整治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网红医生”带货要小心了
Di Yi Cai Jing· 2025-07-05 08:54
上述"负面清单"中特别列入了禁止以健康科普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 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广告类信息,或对以上商品进行直播带货等不当牟利行为:杜绝借科普之名行广 告、带货之实,保障科普纯粹性;禁止发布虚假错误的健康科普信息,不得夸大疾病治疗效果:确保科 普内容真实、准确,避免误导公众;禁止个人在未向所在医疗卫生机构申报并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利 用职务身份开设用于发布健康科普内容的个人自媒体账号:规范个人科普账号开设流程,强化机构管 理;禁止机构或个人在网络平台科普账号认证时弄虚作假:保证账号认证信息真实可靠。 自上海新规发布以来,有"网红医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已经以"不能违反纪律"为由拒绝了一些外部 平台的线上和线下合作邀请。 一位头部三甲医院的"网红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上海市卫健委对医生参与互联网健康科普已有明 确要求,例如带货保健品肯定不行。" 保健品、医美成科普"重灾区" 一些客户希望找"网红医生"代言产品,但是医生被明确禁止产品代言,所以客户就通过各种变相的科普 活动形式,试图与医生进行合作。 7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胡强强表示,国家卫健委将与 ...
对话|流量面前,医疗科普短视频的“热”与“乱”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4 23:29
在大众对健康愈发重视的当下,医疗科普短视频中,哪些话题是"流量中心"?又如何避免"浅科普同质 化、深科普如天书"现象?AI的出现为科普带来了什么? 2025年6月14日,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与数据科学实验室等机构完成的《数智时代中国医生健康科 普评价报告》(第二期)发布,这一报告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孙少晶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 王帆教授团队、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翟羽佳副教授团队一起,历时近半年合作完成。 《数智时 代中国医生健康科普评价报告》(第二期)发布现场。受访者 供图 上述《报告》瞄准医生科普短视频领域,通过对2023年至2024年期间社交媒体平台上15余万个科普短视 频的深入分析,尝试探索数智时代中国医生健康科普的现状、特点、价值及风险。 智通财经记者对话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孙少晶教授、王帆教授,就当下医生科普短视频的热点话题寻求答 案。 从科室分布来看,外科数量最多(31.4%),公共卫生、护理等领域则分布较少;在临床职称方面,主 任医师占比约41.0%;在学术职称方面,66.2%为教授,讲师及其他职称占比较低;在行政职称方面, 担任科室主任的比例为78.9%。 从此次调查来看,医生正逐渐从医学 ...
以科普助力伤痛防治 2025人民好医生伤痛健康科普行动启动
Ren Min Wang· 2025-06-12 03:21
本次科普行动围绕普及伤痛主题,面向创伤科、疼痛科等领域的医务人员,广泛征集用药知识、运 动损伤、中医调理、术后康复、慢性病管理、骨骼健康、创伤性骨折急救处理、科学健身等维度的科普 作品。参与的科普作品必须为伤痛领域的原创内容,无版权纠纷;作品需采取科普图文、科普短视频等 形式;作品内容应科学、准确,无医学和健康常识错误,且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 广泛普及科学专业的健康知识,是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加强个体健康管理能力的重要路径。当下公 众对伤痛健康知识认知尚存不足,运动损伤、慢性疼痛等问题多发,却因缺乏科学指导导致一些处理不 当的情况出现。 为回应公众对伤痛防治知识的需求,近日,在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 及分会、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的指导下,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发起"2025人民好医生伤痛健康科普行动",并 得到海南尚霖阳光医学发展基金会、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康中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相 关单位的参与支持。本次科普行动的开展,意在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创作兼具科学性、科普性和创新性的 伤痛相关科普作品,以健康宣教更好帮助大众了解伤痛防治知识,提高健康素养。 本次科普行动于2025年6月13日至1 ...
2025人民好医生心血管健康科普行动在沪启动
Ren Min Wang· 2025-06-05 01:22
Core Points - The high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main a significant public health challenge, prompting the launch of the 2025 People's Good Doctor Cardiovascular Health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ction in Shanghai [1] - The initiative aims to enhance public health literacy and advanc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rough scientific education [1] - A committee of experts from various prestigious medical institutions will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a precise and scientific cardiovascular health knowledge system [4] Group 1 - The 2025 People's Good Doctor Cardiovascular Health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ction is supported by the Kunm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and aims to cover over a thousand medical institutions nationwide [4] - The initiativ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 translating complex medical knowledge into accessible language for the public [1] - The action encourages active participation from the public to strengthen personal health responsibility [1] Group 2 - A committee of leading experts in cardiology has been formed to oversee the evaluation and guidance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orks [4] - The initiative seeks to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health education during medical consultations, integrating health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into routine medical practice [1] - The goal is to ensure that health knowledge reaches every household, making it relevant to different demographic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