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年》

Search documents
待播大剧超过9部,历史题材剧迎来“上新热”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6-30 12:2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宗智 近日,荧屏即将迎来历史题材剧的"上新"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待播的历史题材大剧达超过9部,包括《大生意人》《太平年》《天 下长安》《风禾尽起张居正》《两京十五日》《阳明传》《浣溪沙》《大唐赋》《大汉赋》等。 数年间复仇与争霸的历史,体现了春秋末期君臣在诸子百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对家国天下的理解和情怀。《两京十五日》改编自马伯庸 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大明洪熙元年,当朝太子朱瞻基必须在15天内跑完两千两百余里路,从南京赶至北京去拯救自己,拯救大明的历史 传奇故事。 永恒魅力 历史题材剧一直是最受追捧的剧集类型之一。《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成吉思汗》《汉武大帝》等,都叫好又叫座。 多元画卷 将于暑期播出的《大生意人》由张挺自编自导,陈晓、孙千领衔主演。该剧将故事时代背景设立于晚清时期,讲述了书生古平原凭借智 慧、胆识与义气,以票号、茶业、盐业发家立业,借势谋局,历经磨难与挫折,最终逆风翻盘,呈现了一代商帮以商报国的图景。目 前,相关视频平台上该剧的预约观看人数已突破百万,成为近期比较受瞩目的剧集。 《风禾尽起张居正》改编自熊召政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聚焦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期间推行"万 ...
用更多温暖有深度作品回应期待 上海电视节开幕仪式及开幕论坛举行 超高清创制片单发布
Jie Fang Ri Bao· 2025-06-24 01:57
曾执掌第21届、第29届白玉兰奖评审的导演阎建钢,回望三十载历程感慨:"白玉兰奖见证了中国 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综艺等多元作品的百花齐放。"在他看来,白玉兰奖的设立,正是为了鼓励创 作者勇于突破的决心、敢于创新的胆识,"我们需要更多有温暖、有深度、有力度的作品,真诚回应观 众的期待,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步入第30届的上海电视节,始终发挥着"行业风向标"的作用。当天下午,超高清创制片单正式发 布,涵盖《我们的河山》《曙光》《大生意人》《张謇》《樱桃琥珀》《太平年》6部作品。用中国社 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冷凇的话来形容,"赏心"且"悦目"的超高清电视剧,正在重塑美学标准,重启 创作想象,"释放内容的细节魅力"。 记者 张熠 昨天上午,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星辉"开幕仪式及开幕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 行。"三十而励 光影新程",海内外电视人在黄浦江畔的中国电视重镇相聚。 1988年,第2届上海电视节开始设置白玉兰奖评奖,澳大利亚作品《监护》获得第一座"最佳电视 剧"奖杯。2004年,第10届上海电视节,《为奴隶的母亲》为中国电视人首夺该大奖,见证中国电视剧 开启狂飙突进式的发展。"神仙打架"几 ...
一家杭州影视企业的突围——华策用“科技+内容”驱动“华流出海”
Hang Zhou Ri Bao· 2025-04-27 03:14
这两天,一场围绕中国唐风的文化快闪活动在莫斯科街头亮相,这得益于古装剧《国色芳华》在海 外热播。在西湖区华策中心大楼里,华策影视有关负责人说:"出圈背后是团队对内容精益求精的打 磨。" 依托于"华流出海"战略,华策影视在今年境外市场上,带去了《国色芳华》《锦绣芳华》《太平 年》《家业》等重点项目,带动东方美学持续出圈。 这家从杭州起步的影视企业,历经30余年发展,从最初的"小作坊"成长为国内首家以电视剧为主营 业务的上市企业、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华语影视集团之一,究竟靠什么? 科技创新赋能影视创作 面对短视频、微短剧的兴起和AI技术浪潮,华策主动求变,将"华策大数据中心"更名为"科技数字 增长中心",并成立AIGC应用研究院。去年5月,华策推出"有风"大模型,成为A股首家拥有通过国 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自研大模型的影视公司。今年初,华策第二款自研大模型"国色"成功备 案,能够快速完成中国影视作品的内容提取、内容翻译和目标语言内容生成工作,实现影视内容的快速 剪辑和快速制作,大幅提升海外发行效率。 这些技术成果已在《资治通鉴》等微短剧制作中得到应用。从剧本创作到特效设计,AI技术正重 塑影视生产流程。公司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