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七交响曲》
icon
Search documents
意寓坚韧与希望的交响曲
Ren Min Ri Bao· 2025-05-25 22:00
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人类经历的至暗时刻,音乐发出震撼人心的回响。80多年 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又称"列宁格勒交响曲")记录下一座城市的顽强抵 抗,彰显了全人类共同的抗争精神。 作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反战交响曲之一,《第七交响曲》不仅记录了一个民族的苦难与坚韧,更以宏 大的结构、深刻的情感和鲜明的主题,激发当代社会对战争创伤、和平价值及人类尊严的深刻反思。 自今年2月起,全球多个知名乐团再次奏响《第七交响曲》。美国芝加哥市民交响乐团与湖景交响乐团 结合多媒体手段,再现战火纷飞的列宁格勒(今俄罗斯圣彼得堡)。6月,德国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 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即将带来联合演绎的版本。这部作品跨越国界与媒介,显示出音乐艺术在历史回响中 的独特魅力。 《第七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为受难中的祖国创作的史诗。它共4个乐章,各具深刻的音乐意义。 第一乐章采用传统奏鸣曲式结构,以单纯的弦乐旋律和平缓的木管伴奏展现和平安宁的生活图景。随后 的"入侵主题"以著名的11小节旋律逐步递增扩展。通过对位与重复音调的运用,渲染出极为悲悯的音 效。肖斯塔科维奇说,这一章表达了"母亲的眼泪"—— ...
永不消逝的音乐 跨越时空的回响(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Ren Min Ri Bao· 2025-05-12 22:21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尤其是在动荡的战争时期,好的音乐作品以无可取代的方式触动人心、凝聚力量、 记录历史,甚至成为抗争本身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遭遇的一场空前浩劫。今天,我们重温那些诞生于烽火岁月的经典音乐作品,绝 不是为了沉溺于过去的苦难,更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过去80 年里,二战的硝烟虽已散去,但音乐家对战争的回望从未停止。 无论是中国作曲家赵季平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而创作的《和平 颂》,还是英国作曲家布里顿创作的《战争安魂曲》,都回答了当代艺术如何介入现实、回应时代的重 大命题,证明了最前沿的现代音乐技法可以用来承载最深刻的人文关怀。音乐不必局限于传统的"美"的 范畴,也能够传递极为深刻、震撼人心的力量。现代音乐在挑战听众听觉习惯和审美边界的同时,更能 引发关于艺术如何表现极端经验、如何应对历史创伤等问题的思考。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当前,世界仍然被冲突的阴云笼罩。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向往不 应停止也不会停止。那些永不消逝的音乐,承载着人类共同的命运和情感,给予我们追求和平、追求美 好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 人民日报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