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

Search documents
多国共建“人造太阳”达成重要里程碑
Jie Fang Ri Bao· 2025-05-18 04:12
据新华社伦敦/巴黎电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近日宣布,经过数十年努力,这一由 30多个国家参与建造的"人造太阳"已完成其"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 部组件建造。该成果被ITER称为"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人类向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 步。 探索可控核聚变 ITER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托卡马克装置,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探 索可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可行性,由欧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共同资助。 其聚变原理是将氢同位素结合形成氦,并在过程中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与太阳的能量来源相同。 与目前的核能发电不同,聚变不会产生长期的放射性废物,而且使用的燃料在海水中含量丰富。 ITER组织发言人拉班·科布伦茨介绍,该系统运转时,将首先把2至3克氘氚混合气体注入托卡马克 环形腔室,然后通电流,形成等离子体,再用磁体构建"无形的磁笼"加以控制。此后,外部加热系统将 等离子体温度升高到1.5亿摄氏度,粒子高速运动克服电荷斥力,发生聚变,释放巨大能量。 在全面运行时,ITER预计仅需输入50兆瓦的加热功率,即可产生500兆瓦的聚变功率,十倍能 ...
特稿|多国数十年共建“人造太阳”达成重要里程碑
Xin Hua She· 2025-05-01 10:46
新华社伦敦/巴黎5月1日电 特稿|多国数十年共建"人造太阳"达成重要里程碑 新华社记者郭爽 罗毓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4月30日宣布,经过数十年努力,这一由30多个国家参与建造 的"人造太阳"已完成其"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该成果 被ITER称为"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人类向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步。 探索可控核聚变 ITER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托卡马克装置,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探索可 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可行性,由欧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共同资助。 其聚变原理是将氢同位素结合形成氦,并在过程中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与太阳的能量来源相同。与目 前的核能发电不同,聚变不会产生长期的放射性废物,而且使用的燃料在海水中含量丰富。 ITER组织发言人拉班·科布伦茨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该系统运转时,将首先把2至3克氘氚混合气体注入 托卡马克环形腔室,然后通电流,形成等离子体,再用磁体构建"无形的磁笼"加以控制。此后,外部加 热系统将等离子体温度升高到1.5亿摄氏度,粒子高速运动克服电荷斥力,发生聚变,释放巨大能量。 ...
AI赋能核聚变离不开生态融合
Zhong Guo Neng Yuan Wang· 2025-04-28 06:43
从目前的实践看,AI在处理核聚变复杂数据、开展精准预测、实现智能控制等方面已展 现出强大的优越性。比如,过去高度依赖人工经验介入的等离子体数据分析耗时耗力,引入 AI后从"至少数小时建模"变成"毫秒级求解",还能开展实时趋势预测,为未来聚变堆的设 计、优化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借助AI模型实现提前300毫秒预测,能有效避免因等离子体 不稳定导致的核聚变反应中断,这也是传统商业软件难以企及的;借助语言大模型可以整合 聚变专业知识、专家经验和试验记录等文字、视觉信息,构建跨领域的聚变知识中枢,甚至 为建立跨装置的数据库带来可能,从根本上革新聚变研发范式。 随着AI与聚变的融合走向深入,势必将为建立聚变的开源生态打通路径。一方面,打通 数据壁垒,深化互补性资源整合,以生态协同降低研发风险,发现攻克聚变难题的更多可 能;另一方面,推动降低知识整合的边际成本,促进跨界协同,加速聚变研发进程。 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AI)正赋能聚变研发,并有望通过推动学界、业界及政策的深度 协同,重塑核聚变研究的生态体系,让人类早日看到聚变曙光。其间,初尝AI"甜头"的核聚 变行业已认识到,生态融合是这场赋能的必由之路。 核聚变被称为"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