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剪纸

Search documents
非遗“老手艺”碰撞高校“新活力”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6-14 01:42
原标题:非遗"老手艺"碰撞高校"新活力" 6月14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3日,"非遗正青春——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 十年成果展"在北京中国非遗馆开幕。展览通过实物展陈、现场展演、多媒体互动等方式,从传统工 艺、表演艺术、乡村振兴和学术成果等多个维度,集中展示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以下简 称"研培计划")10年来产生的优秀作品、学术研究及产学研创新成果,140余所研培计划参与院校参 展。 研培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时为文化部——记者注)会同有关部门从2015年开始实施,迄今已发动 全国200余所高校参与,培训非遗传承人超过20万人次,其中,35岁以下青年传承人占比超过40%。 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多名曾在高校学习的青年传承人。我们想知道,这10年以来,非遗 在高校的新场景中,有了怎样的新发展?非遗与现代生活,非遗的代际传承,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作 用,是否因为年轻人带来的高校"基因"而有了新的面貌? 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吕雄心,曾于201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参加研培学习。 他还有一个"学弟"吕坚,同样参与了中央美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的研培。非遗的代际传承,在大学 ...
方寸纸张里的古韵新生 非遗传承人如何让剪纸年画“跨界出圈”?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5-02 07:33
我国是非遗大国,这些源于生活、世代相传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民族智慧的结晶。非遗的保护传承,关键在人。目前,我国已认定10万余项各级非 遗代表性项目、9万余名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畅杨杨:从流水线上走出来的剪纸传人 如今,已经实现以剪纸为生的畅杨杨,又找到了新的奋斗方向:用青年人的视角,为剪纸赋能,让非遗艺术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孟津剪纸河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畅杨杨:传统的技艺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作为一名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希望它能够一直流传下去,在不同时 代绽放出不同的美。 孟津剪纸河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畅杨杨:在我们洛阳,剪纸被称作是"铰花",我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剪纸它不仅仅是贴在窗户上的窗花,它是人们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和记录。它刻画了很多喜庆的场景,还有收麦子、种红薯这些农耕劳作的场景。 奶奶在村口老槐树下剪窗花的场景,是畅杨杨最深刻的儿时记忆。长大后,他跟着同村年轻人南下打工,剪纸又成了他流水线工作之余的主要消遣。2010年 一场中国年俗剪纸大赛改变了畅杨杨的命运,他的投稿不但斩获铜奖,他还由此结识了许多以剪纸技艺为生的职业剪纸人。这让畅杨杨认识到自己当作爱好 的剪纸竟是可以奋斗一生的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