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香包

Search documents
非遗“老手艺”碰撞高校“新活力”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6-14 01:42
原标题:非遗"老手艺"碰撞高校"新活力" 6月14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3日,"非遗正青春——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 十年成果展"在北京中国非遗馆开幕。展览通过实物展陈、现场展演、多媒体互动等方式,从传统工 艺、表演艺术、乡村振兴和学术成果等多个维度,集中展示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以下简 称"研培计划")10年来产生的优秀作品、学术研究及产学研创新成果,140余所研培计划参与院校参 展。 研培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时为文化部——记者注)会同有关部门从2015年开始实施,迄今已发动 全国200余所高校参与,培训非遗传承人超过20万人次,其中,35岁以下青年传承人占比超过40%。 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多名曾在高校学习的青年传承人。我们想知道,这10年以来,非遗 在高校的新场景中,有了怎样的新发展?非遗与现代生活,非遗的代际传承,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作 用,是否因为年轻人带来的高校"基因"而有了新的面貌? 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吕雄心,曾于201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参加研培学习。 他还有一个"学弟"吕坚,同样参与了中央美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的研培。非遗的代际传承,在大学 ...
传,五代人共绣芬芳
Ren Min Ri Bao· 2025-05-06 22:12
王秀英和孙女孙歌尧共同制作的莲花荷包。 孙歌尧供图 潘安湖湿地公园,满眼绿色,硕大洁净的木棉花骄傲地立在枝头,再穿过一座小桥,就到了王秀英中药 香包馆。门左侧,鱼纹的藤椅上,齐整铺着碎花蓝布。87岁高龄的"香包奶奶"王秀英,身着大红色中式 盘扣上衣,黑色裤子,银发一丝不苟,眼神带光。 5月的徐州,天蓝得一尘不染。 在这种环境熏陶下,儿子、儿媳都成了"香包人"。说到这点,老人其实满怀愧疚。2012年,潘安湖湿地 公园建成运营,当地政府特意找到老人,分她门面房作为香包工作室来经营。想到自己一辈子的爱好竟 然受到如此重视,老人激动万分,立马答应下来。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也接踵而来。 "香包自古就有人佩戴,主要是驱邪去味,寄托美好寓意。"话匣子由此打开。儿时的王秀英看到外婆、 妈妈一次次做出喜鹊、荷花等栩栩如生的香包,无比羡慕。但由于布料、针线稀缺,家长们不让她碰。 直到10岁那年,实在按捺不住,她偷偷取了大人用的针线,悄悄跑到僻静处,模仿着平时看到的做法, 做了起来,错了就再拆再缝。等她把偷做好的人生第一件作品拿出来时,大人们惊呆了。那是一件玫红 与翠绿色组成的香包,粉红的穗子飘垂下来,绳上穿着几个五颜六色的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