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临)
icon
Search documents
志特新材:进军化学机器人!借助主业渠道,孵化超级隔热材料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17 06:57
(一)化学机器人! 企查查APP显示,5月16日,志特新材注册控股子公司"志特小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进军化学机器人。化学机器人技术来自国家级实验室﹣中科大精准智 能实验室,可以用在医药、半导体、新能源、化工等领域研发,市场潜力极大。第一代化学机器人"小来"是单机器臂形态,曾接受国家航天局委托高效完成 火星制氧催化剂,在《自然·合成》杂志发表成果,被央视多次报道。第二代"小临"是双臂"轮式人形机器人",由志特小临产业化。 ·接入了多个生成式模型,脑袋更加灵活,能自行设计优化实验; ·拥有"视觉"、"嗅觉",配备了红外和拉曼探头,具备放大显微功能,可以"看见"材料分子结构变化。 第二代化学机器人"小临" (二)已储备数十款 AI 新材料,其中"超级隔热材料"将借助志特主业渠道,快速产业化 依托精准智能实验室技术储备,"志特小临"未来已经储备了超级隔热材料、钙钛矿材料、固态电池材料、催化降解材料等数十款材料,择机产业化。其中第 一款: 第二代机器人"小临"仅用七个月完成"超级隔热材料"的配方筛选,传统方式需要十年。"超级隔热材料"可以做成涂料、片材等形态,是涂层型气凝胶保温系 数2倍,有建筑(隔热)、汽车玻璃(隔 ...
科好玩|从“小来”到“小临”,一起了解“机器化学家”的故事
Xin Hua She· 2025-05-05 05:09
新华社合肥5月5日电(记者陈诺)一条长长的实验桌前,一位体重200公斤的"化学家"拖着"轻盈"的步 子,抬起结实的双臂抓取试管,依次走过液体进样台、磁力搅拌台、烘干工作台,进行样品称重、搅 拌、离心、烘干……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间实验室里,有这样一群"机器化学家",用 夜以继日的劳动,"庆祝"又一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速各领域科技创新突破,"机器化学 家"正是其中代表之一。它由"化学大脑"、机器人实验员和智能化学工作站三部分组成,能自己"看"论 文、"想"方案、"做"实验,甚至"学"经验。 一、"小来"的诞生 传统化学研究范式深度依赖于"试错法",其局限性使得新物质创制的周期长、成本高。在实验室里,科 研人员需要日复一日地阅读文献、设计实验、调配试剂,像大海捞针一样从无数种材料组合中寻找最优 解。 时间回到2013年,中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江俊在出差途中,与同事聊起化学研究的困境:实验 效率低、数据分散,许多成果"藏在"国外期刊里,引用还得花钱。"能否用大数据技术革新化学研 究?"大伙儿一拍即合。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机器 ...
【人民日报】为实验室配上“机器化学家”
Ren Min Ri Bao· 2025-04-28 01:37
"这段时间,'小来'做实验收集了不少数据,需要系统梳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 院办公室里,江俊教授与团队成员正在热烈讨论。 "小来"是团队自主研发的全流程"机器化学家"平台,集阅读文献、实验操作、材料开发等功能于一 体,集成了2台移动机器人、19个智能化学工作站和高通量计算系统。 "小来"能做什么?实验室里,科研人员输入指令程序,机器人穿梭于各个实验仪器前,抓取材料、 配制试剂……"按照传统化学的研究方法,想要找到某一催化剂的最佳配比,可能需要很多年,'小 来'极大缩短了这一过程。"江俊说。 将机器人与化学研究相融合,源于江俊与学生的一次思维碰撞—— "通过理论计算设计的化学品,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实验验证。"学生的话启发了他,"能不能把化学 数据整合成数据库?" 说干就干。江俊开始组建团队,数学、化学、计算机等各个专业的同学纷纷加入进来。江俊带着同 学们挨个给文献数据"打标签",并开发智能文献阅读软件。最终花了两年时间,数据库初步建成,还同 步搭建了人工智能模型。 若要进一步提升数据库的精准度,还需要采集更多现场实验反馈数据。与大家商量后,江俊决定研 发能进行化学实验操作的机器人。 学校提供了一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