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业务体系

Search documents
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加快推进
Ren Min Ri Bao· 2025-10-12 04:27
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气象 高质量发展情况。 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介绍,"十四五"时期,气象部门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 化,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十四五"气象发 展规划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2024年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指数较2020年提升18.35%,气象高质量发展 取得显著成效。 气象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毕宝贵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不断织密气象观测网络,同时,积极发展高精度观 测手段,自主研发的北斗探空系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网络。 "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业务体系能够提前3至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过程,提 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提前6个月预测全球气候异常事件,提前1年发布气候年景预测产品, 更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比如,从大家熟悉的常规气象预报,我们可以获知,从临近分钟 到小时的'出门要不要拿伞',一周内'有没有暴雨、高温、寒潮天气',到'这个秋季来得早还是来得晚, 这 ...
中国气象局:我国已建成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能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0-11 11:29
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气象 高质量发展情况。 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在发布会上介绍,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十四 五"时期,我国构建了气象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风云卫星、北斗探 空、天气雷达等探测装备、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数值预报模式实现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大数 据、量子技术等前沿技术与气象融合应用不断深入。 目前,全国各省、市、县气象部门都已建立了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陈振林介绍,今年5月底6月初,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出现持续强降雨,多地发生滑坡、泥石流,当地气象部门强化递进式气象服 务,及时果断"叫应"相关责任人,支持成功转移避险3904人。同时,气象部门还积极应用"闪信"等新技 术,提升预警信息触达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发布、响应效率。 目前,我国已建成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 合气象观测系统,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到83%。"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体系能提前3至7天 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过程,提前15天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