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气象应用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国气象局:我国已建成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能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提前6个月预测全球气候异常事件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0-11 14:15
每经记者|周逸斐 每经编辑|段炼 陈旭 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情况。 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在发布会上介绍,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十四五"时期,我国构建了气象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着 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风云卫星、北斗探空、天气雷达等探测装备、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数值预报模式实现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大数据、量 子技术等前沿技术与气象融合应用不断深入。 目前,我国已建成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到 83%。"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体系能提前3至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过程,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提前6个月预测全球 气候异常事件。 发 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周逸斐 摄 预警信息 可在1分钟内快速送达应急责任人 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在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等方面,气象部门积累了大量经验。 24小时城镇晴雨预报和气温预报 陈振林介绍,多年来,气象部门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夯 ...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为美好生活保驾护航,气象工作五年成绩单来了!
Xin Hua She· 2025-10-11 13:22
不断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预报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气象观测"共谋、共建、共享、共治",为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护 航……"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气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跟随海报,一起了解。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 "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综合观测 "十四五"时期,我国共发射5颗风云气象] 在全球首次实现气象卫星区域 250米分辨率每分钟连续成像观测 风云卫星为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建成了由842部天气雷达组成的雷达监测网 监测范围覆盖90%以上人口聚集区 全国已建成9万余个地面气象观测站 新华社权威速览 ·非风 "十四五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 推动气象观测 "共谋、 共建、共享 大力推进气象数据 共享共用和价值释放 先后向全社会共享包括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在内 12类100余种气象数据产品 服务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 首次向全球发布和共享了长达176年的全球地面气候数据集 空间精细程度为10公里的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 已发放气象数据身份标识98万多个 支撑各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多达14万个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 "- 为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打 生活气象服务指数增至7 ...
中国气象局:我国已建成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能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10-11 11:29
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气象 高质量发展情况。 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在发布会上介绍,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十四 五"时期,我国构建了气象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风云卫星、北斗探 空、天气雷达等探测装备、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数值预报模式实现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大数 据、量子技术等前沿技术与气象融合应用不断深入。 目前,全国各省、市、县气象部门都已建立了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陈振林介绍,今年5月底6月初,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出现持续强降雨,多地发生滑坡、泥石流,当地气象部门强化递进式气象服 务,及时果断"叫应"相关责任人,支持成功转移避险3904人。同时,气象部门还积极应用"闪信"等新技 术,提升预警信息触达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发布、响应效率。 目前,我国已建成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 合气象观测系统,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到83%。"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体系能提前3至7天 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过程,提前15天预 ...
智能系统精准“把脉”大气质量
Ke Ji Ri Bao· 2025-09-12 08:57
沙尘暴突袭、野火烟雾飘散、工业污染扩散……这是大气污染物"肆掠"的典型场景。如果能精准预 测大气污染物出现和消散的时间,将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此前的观测和预报技术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需求。 首先是"看不清楚"。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车慧正解释,过去,观测大气气溶胶的"超级眼 睛"——地基遥感装备,几乎全靠进口,而且这些仪器的核心校准技术和数据解读方法从不公开。"这意 味着,我们拿着别人的工具做研究,不仅成本高昂,关键数据还可能失真。"车慧正说。 更麻烦的是,我国地面观测站数量有限。在广袤的国土上,很多地区都是监测盲区。虽然卫星遥感 能覆盖全局,但是它在夜间或阴天就会"罢工",根本抓不到那些在暗处"作乱"的气溶胶。 其次是"算不明白"。车慧正说,传统物理模型依赖复杂的公式推演,但污染源排放数据不准、大气 运动规律复杂、气溶胶化学反应机制难算清……一堆不确定因素叠加,导致预报结果常常"跑偏"。更棘 手的是,一次高精度全球预报需超级计算机耗时数小时计算,难以满足污染快速变化的应急需求。 最后是"用不精准"。车慧正举例,环保部门在知道哪类污染物是"主力"后,才能针对性减排。而 且,交通运 ...
世界气象组织主席阿卜杜拉·阿尔·曼杜斯访粤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9-01 09:08
世界气象组织主席阿卜杜拉·阿尔·曼杜斯访粤 8月31日,阿卜杜拉·阿尔·曼杜斯一行在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参观交流。曾凡敏 摄 其间,阿卜杜拉·阿尔·曼杜斯一行到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智慧气象科普展馆、海洋 观测实训室、低空经济区及研修中心教学实训室参观,深入了解分中心职能和国际交流合作情况;赴深 圳市气象局参观低空气象观测设备展,前往华为总部与研发中心了解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等情况。 阿卜杜拉·阿尔·曼杜斯感谢中国政府和广东省政府为对WMO的支持,对广东省在极端天气应对、跨领 域气象应用及国际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表示赞赏;点赞广东在早期预警系统特别是在台风早期预警机 制、防灾减灾响应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阿卜杜拉·阿尔·曼杜斯表示,广东气象工作不仅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也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 依据,值得作为范例供世界很多城市学习借鉴。广东参与国际合作以及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帮助,与联 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契合。希望未来广东能与WMO有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推动气象事业发展,造 福全球。 广东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高度重视气象工作,大力支持气象事业发展,积极参与WMO在中 ...
新华财经早报:6月2日
Xin Hua Cai Jing· 2025-06-02 01:05
·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突破1万亿元家电汽车数码成主力 ·5月IPO受理数创今年新高本周有1只新股申购 ·俄乌6月1日再次回到谈判桌俄多地连续遭袭俄美外长通电话讨论乌克兰危机 ·记者1日从商务部获悉,截至5月31日,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5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直达消费者的补贴约1.75亿份。其中,汽车以旧换新 补贴申请量达412万份;4986.3万名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产品7761.8万台;5352.9万名消费者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5662.9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650万 辆;家装厨卫"焕新"5762.6万单。(新华社) ·国家防总针对云南贵州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国家防总31日20时针对云南、贵州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据气象部门预测,5月 31日夜间至6月2日,青藏高原东部及中东部地区将有较大范围降水过程,江汉、江淮西部、江南、华南北部及西藏东南部、贵州、云南西部和东部等地先后 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新华社) ·记者1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5月31日(端午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为23097.6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具体来 ...
世界气象组织首个AI试点项目亚洲临近预报比对活动在深启动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10 07:53
深圳"二刷"世界气象组织项目 南都讯 5月9日下午,首个世界气象组织人工智能临近天气预报示范项目(AINPP)亚洲临近预报比对 活动在深圳启动。该活动由国家气象中心和深圳市气象局牵头组织。来自世界气象组织、中国气象局及 日韩等多个国家气象部门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共聚一堂做深入探讨。 世界气象组织地球系统预报处处长本田由纪(Yuki Honda)在致辞中表示:"这是各国推进现代预警预 测技术持续努力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助力"全民早期预警"倡议落地 作为世界气象组织第一个AI试点项目,人工智能临近天气预报示范项目(AINPP)致力促进多学科、多 国家、公私部门共同合作,汇集一批国际气象和AI专家,包括AI先进参与者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 表,以开发、评估和实施基于AI的临近预报模型,有望在天气预测和早期预警系统中设定一个AI气象 应用的全球标准,特别是在易受极端天气事件影响的地区,最终有效支持"全民早期预警"倡议,提高早 期预警系统的准确性,从而挽救生命并减少与灾害性天气相关损失。 除日本、韩国外,还有泰国、越南、印度、阿联酋、沙特等国气象部门专家,以及香港天文台,广东、 广西气象部门相关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