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米

Search documents
不要把农业文化遗产“冷冻式保存”
Jing Ji Ri Bao· 2025-06-02 22:04
但凡遗产,保护皆是基础。农业文化遗产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活态遗产,易受到城镇化、工商业活 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这是各国共同面对的挑战,抓紧保护就成为国际共识。我国是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的积极推动者,2015年,出台全球首部专门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2021年乡村振兴促 进法实施,成为世界首个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列入法律的国家,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 慧。 历经千百年,跨越时空,农业文化遗产依然具有独特价值,对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也具有重要 作用。农业文化遗产提供的绿色食品和优美景观,蕴含的农耕文化和生态理念,高度契合了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当前我们所倡导的诸多农业形态和模式,也可以从中找到借鉴。由此来看,不管是世界级 还是国家级、省级农业文化遗产,认定的初衷并不是保持一成不变,而是要创新传承、永续利用、造福 社会。 农业文化遗产不是摆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绽放在广袤乡间的有机体,最大特点就是活态和活性。因 此,既不能盲目开发,造成破坏;也不能"冷冻式保存",忽视发展。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才 能不断推进保护与发展的实践。经济价值实现是保护与发展的关键,立足各遗产的资源、技术 ...
浙江山区县观察:高质量发展何以“个性化”?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1 08:23
中新网丽水6月1日电(傅飞扬)浙西南山区,瓯江蜿蜒而过,滋养着"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丽水撤地设市25周年。眼下,丽水各县 (市、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不断让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书写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 卷。 生态禀赋"解码"山区发展 清晨的瓯江薄雾氤氲,晨光穿透云层洒在江面,泛起粼粼金光。丽水莲都区古堰画乡的青石板路上,今 年22岁的吴官骏带领游客穿过拥有1500多年历史的通济堰。"我是本地人,小时候常在这片江滩玩耍, 没想到如今成了国家4A级景区。" 2025年5月,游客在古堰画乡拍照留念。傅飞扬摄 2024年,莲都成为浙江省首批、丽水市首个山区海岛县调出县,该区巧借生态禀赋破解山区发展瓶颈, 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 走进位于当地大港头镇的"行画共富工坊",画师们专注地创作画作。"我们的手绘油画远销欧美地区, 一幅画能卖到上千元,画师月收入最高可达1.5万元。"该工坊负责人陈瑶平介绍说,通过"艺术+产 业"模式,多年来,古堰画乡特色产业总产出近17亿元。 将"好生态"转化为"新经济",百姓享受起"家门口"的幸福日子。 在莲都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