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博
icon
Search documents
成都青羊举行“立园满园”产业招商推介大会 共拓兴业版图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10 05:42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0日电(吴平华 郑栋梁 万洪 )8日至9日,2025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合作大会在成都 举行。作为大会"1+6+7"系列活动之一的成都市青羊区"立园满园"产业招商推介大会于9日在青羊区举 行。 成都青羊"立园满园"产 业招商推介大会现场。郑栋梁 摄 青羊借势赋能、以会招商,邀请参加2025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合作大会的40余家企业嘉宾及青羊近期 在谈的20余家重点企业代表走进青羊。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在产业园区中沉浸式感受青羊经 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在参观交流中推动中国移动及生态企业与全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产业园区活力迸发 与会企业印象深刻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产业园区,是与会企业认识青羊、了解青羊的"第一站"。 位于光华大道南侧,占地面积203亩的航空国创中心产业园, A/E区已于2024年4月交付,其他区域正陆 续交付或加快建设中。该产业园聚焦航空装备研发、卫星互联网、工业软件等领域,目前已吸引未尔科 技等多家龙头企业入驻。 企业家们走进航空国创中心产业园,看宣传片、听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园区规划、入驻、配套等相关内 容。其中,航空国创 ...
2025年北京文化消费狂欢攻略“出炉”
转自:中国质量报 2025年北京文化消费狂欢攻略"出炉" 本报讯 (记者丁 莹)看大戏、听演唱会、逛博物馆、体验融合业态的"消费新空间"……当古都底蕴碰 撞前沿潮流,当胡同烟火融入国际秀场,当演艺剧目激活商圈基因,充满文化味的"上新"体验,让时尚 消费成为推动北京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近日,北京市商务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时尚场景育新、活动 提升、品牌创新等5个专项行动21项举措,激发北京时尚消费潜力、彰显首都时尚魅力。这里既是文化 记忆的容器,也是商业创新的试验场,北京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融合深厚历史文化、特色产业和 多元资源,提升文化消费品质,展现首都时尚风采,让市民生活更潮、更美、更"京"彩。 以文化焕新城市消费场景,以文化业态提升商业品质。近年来,北京通过系列政策组合拳促进文化消 费,今年6月,为持续推进"演艺之都"建设,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赋能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 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制定《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推出10条 重要举措,发放"真金白银"补贴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演艺新空间、精品剧目、演艺企业4个方向创新 发展 ...
上博推出红山文化盛宴
展览第一单元"龙出辽河"重点介绍红山文化的起源和特征。红山文化兴起于西辽河流域,地处衔接东北 平原、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带。红山文化继承了本地区文化传统,吸收融合了东北渔猎文化与 中原农耕文化的元素,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红山文化彩陶筒形罐出土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塔拉苏木,为红陶质地,外绘黑彩,侈口,筒形 腹,平底,肩部有两个小突起。该陶罐汇聚菱形方格纹、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纹和红山文化的龙鳞纹,印 证了多元文化在辽西地区交流融汇。 第二单元"龙行红山"汇集红山文化彩陶塔形器、泥塑仿木建筑构件、陶塑孕妇小像、巫觋像、玉鸮等重 点展品,反映了红山先民的祭祀体系和原始信仰。距今约5500年,红山文化进入晚期阶段,聚落等级和 功能产生分化,出现了远离居址、不同规模的礼仪场所,形成了由神庙、祭坛、积石冢构成的祭祀体 系,体现了以祭祖和祭天为主要内容的祭祀文化,标志着红山社会迈入文明阶段。大型礼仪中心牛河梁 遗址群的规划、设计、营建,是红山古国生产力水平和文明成就的集中反映。 近日,"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开幕,掀起了观展热潮。此次展览是上海 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四 ...
文博热催生新职业 文化价值正“变现”
文博产业是"高度人力资本密集型",技术投入再大,最终要靠人才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消费体验。 更为关键的是,新职业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生态。以前,文博机构多是"单打独斗"做展览;现在,博物馆 与科技公司、文创团队、高校联动成常态。某虚拟现实设计师团队既为故宫开发"数字文物库",又为地 方博物馆定制"元宇宙展厅";某文创策划师将三星堆金面具做成"国潮耳环",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 活。这种联动不仅创造了新职业,也让文化"活"得更彻底:当三维建模技术员把兵马俑"搬"进直播间, 当数字策展人用交互逻辑设计线上展览,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而是融入了时代的"新潮 流"。 当然,新职业的"热"也需"冷"思考。随着人才涌入,行业对专业度的要求更高--文创不能只是"文物复印 机",需要有现代审美;数字策展不能只是"线上搬家",需要交互逻辑;虚拟现实设计不能只是"炫 技",需要有文化内核。"懂技术更要懂文化"已经成为共识,这也是新职业的生命力所在:文化与技术 的深度融合。 从"看文物"到"玩文物",从"逛博物馆"到"买文创","文博热"的本质是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那些 新职业的从业者,正是这场"奔赴"的推动者--他们把历史 ...
江苏博物馆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Xin Hua Ri Bao· 2025-07-01 23:26
在苏州博物馆文创区,游客们常被这样生动有趣的场景吸引——工作人员娴熟地为毛绒螃蟹称重、 捆扎。这种独具江南生活情趣的互动体验,已成为苏博最具人气的文创项目。该馆文化创意部主任蒋菡 告诉记者,2024年该馆共研发480款文创产品,其中"蟹黄黄"毛绒大闸蟹和吴王夫差剑毛绒玩具甚至一 度引发抢购热潮。 延长服务时间,释放文博人才活力,精品展览直达基层……江苏大力推进文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 新,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为全国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鲜活样本。 开启"超长待机",破解供需矛盾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参观需求激增,"一票难求"的困境也随之而来。博物馆与公众之间 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如何破局? 江苏在政策层面给出积极回应。2024年9月,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等多部门联合出台《推动省直 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确要求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全年累 计延长开放日不少于60天,累计延长开放时间不少于90小时"。 国家文物局近日公布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江苏省文物局申报的《机制创新 激发博物馆内生动力:持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 ...
【省文物局】陕西多家文博单位推出暑期惠民举措
Shan Xi Ri Bao· 2025-07-01 22:31
7月1日至8月24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延时开放。博物院门票数量在原有基础上,每天增加5000 张,即每天门票投放量为7万张。博物院开放时间增加60分钟,开始检票时间为8∶00,停止检票时间为 17∶30(闭馆时间为19∶30)。 7月5日至8月31日,西安博物院开放时间由8∶30至18∶00调整为8∶30至20∶00(19∶00停止检票);每 日参观预约人数由原来的1.5万人增至1.8万人。延时开放期间,晨练活动暂停。 7月1日至8月31日,西安市青龙寺遗址景区每日开放时间由8∶30至18∶00调整为8∶30至19∶00(18∶00 停止入园);青龙寺遗址博物馆每日开放时间由9∶00至17∶00调整为9∶00至18∶00(17∶30停止入馆)。6 月30日至9月30日,景区增加晨练时间,市民可于每日7∶30入园晨练。 7月1日至8月31日,大汉上林苑景区及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开放时间由9∶00至17∶00调整为8∶00至 19∶00,9∶00至17∶00成人票价35元/人、学生票价20元/人,延长时段惠民票价10元/人(原免票人群优惠 政策不变)。惠民门票销售时间为8∶00至9∶00和17∶00至19∶00。 ...
十年前没人敢选的专业,居然翻红了
创业邦· 2025-06-27 10:26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周刊 ,作者陈倚 新周刊 . 来源丨 新周刊(ID:new-weekly) 作者丨陈倚 编辑丨一鸣 图源丨Midjourney 6月23日起,全国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可以查询,高考志愿填报也随之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 而在热门与冷门的标签之外,总有一些专业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翻红"。 十年前的冷门专业,十年后可能歪打正着成了新兴行业的"香饽饽";曾经被吐槽的"天坑专业",也可 能因为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变成" 天选专业";连续多年"亮红牌"的专业(即"不建议报考"的专业,通 常为人才供需失衡、市场就业空间较小,薪资待遇以及未来前景较差的专业),也可能因为具备考编 优势而持续吸引众多学子报考。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一个专业的"红"体现的是社会的关注讨论热度,而"翻红"的偶然性往往源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难以预 测。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不同的个体选择就像驶向不同方向的小船,或许带着几分模糊的方向感,但都在 时代的航程中掀起了奇妙的浪花。 我们寻访了四位来自"翻红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求学和职业轨迹,或许可以成为重新思考时代机遇 与个人选择的参考。 我是学校第一个从经济学院 转到工科学院的学生 洋 ...
文物“走出去” 文化“活起来”
Liao Ning Ri Bao· 2025-06-27 01:38
6月26日,"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启幕。这次特展不仅是上海博物馆首 次举办红山文化主题展,也是迄今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一次红山文化展。 此次展览是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四展,由上海博物馆联合辽宁、河北、内 蒙古、北京、天津等地20家文博机构共同打造。展览汇聚珍贵文物310件/组,超过四分之一的展品为首 次公开展出。近年来红山文化的最新考古成果,包括我省马鞍桥山遗址、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元宝山遗 址、河北省宣化郑家沟遗址等地考古新发现的文物,均亮相该展览。 据了解,辽宁出土的红山文化时期文物数量占参展文物的一半,其中,既有女神庙出土的泥塑女神 残体、墙壁构件、彩陶残片等,也有玉人、玉凤等各类精美的红山玉器。多个重要展位均可见"辽宁"字 样。在一个长约10米的展柜中,我省连续多年发掘、去年刚刚结束的红山文化早期遗址——马鞍桥山遗 址出土的十几件文物以专题形式排列,独占一方,引人注目。从陶斜口器,到红色石耜,再到精美的细 石器,这些文物将6000多年前红山先民的生活与精神等信息传递给今天的观众。 玉玦形龙、女神庙出土文物、斜口筒形器……展览中,处处可见辽宁出土的红山文物。 ...
法门珍宝 亮相浙博
Hang Zhou Ri Bao· 2025-06-25 02:38
走进展厅,观众将近距离欣赏到法门寺博物馆藏的六臂观音纯金宝函、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宝 函、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鎏金银龟盒、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等珍贵文物。展览还精心遴选了来自西 安市临潼区博物馆、昭陵博物馆、镇江博物馆、灵台县博物馆等文博单位的代表性文物。此外,本次展 览特设"唐茶雅韵""香道梵音""VR体验"三大互动空间,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1981年,历经了372年风雨剥蚀且年久失修的法门寺明代真身宝塔的半边塔身轰然坍塌,另一半塔 身却依然矗立,一时成为奇观。宝塔的倒塌,使宝塔下的地宫重现世间,震惊了考古界,也改变了法门 寺沉寂千余年的命运。1987年,2000余件大唐皇室重宝簇拥着举世无双的佛指舍利横空出世,成为"20 世纪中国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本次展览通过三个单元展开,为市民讲述法门寺的神秘故事。第一单元为"惊世宝藏",详细介绍了 法门寺的历史沿革和地宫情况;第二单元"盛世繁华",聚焦唐代的衣食住行;第三单元"天地精神",通 过宗教信仰、文学作品、丧葬制式等多角度探究唐代人的精神世界。 6月24日,"大唐盛世 法门珍宝——唐代文物精品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浙江西湖美术 ...
广东将把英歌舞、醒狮、人形机器人Walker C带到大阪世博会的舞台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6-24 05:11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文化综合报道】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广东活动周将于2025年 6月27日至29日在日本大阪世博会园中国馆举行。 广东活动周将突出岭南地方特色和文化特点,围绕"绿美广东,智创未来"主题,举办一系列经贸、文 化、科技交流活动。开幕式预计将于6月27日上午在中国馆举办;6月28日还将在神户举办粤港澳大湾区 投资环境推介暨中日大健康产业对接会,届时将有300多名中日企业代表与会共商合作,就大健康、智 能制造等领域进行对接交流。 6月28日至29日两天,中国馆内将展示广东在智慧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届时将聚 焦"轨道上的未来生活",通过广州地铁沙盘模型展示"四网融合""无人接驳"等智慧交通成果,让观众体 验数字化出行的便捷。还有广东生产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C将在现场为大家提供智能化的导览接待服务 和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展示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创新活力。还有依托AI交互、动态捕捉、融 合展示等前沿技术,通过制作虚拟数智人、AI知识图谱等文化文博数智产品的形式,营造"AI 3D+"数 字化应用场景,生动展现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诠释"科技+文化"的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