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急救转运服务

Search documents
致命转运:一个未被正视的医疗刚需
36氪· 2025-07-30 00:10
以下文章来源于冷杉RECORD ,作者史东旭 冷杉RECORD . 凤凰周刊出品。让讲述更有生命力。 巨大缺口下,"黑救护"成了安放人们医疗需求的最后选择。 文 | 史东旭 编辑 | 卢伊 来源| 冷杉RECORD(ID: fhzkfirstory ) 封面来源 | Pixabay 32 岁的刘丽丽死在了救护车上。 她人生中的最后 12 小时,都在这辆车上。它载着病情危重的她,从家乡长春,驶往 1000 公里外的北京紧急求生。 一切本该争分夺秒。但令刘丽丽一家没想到的是,近 12 小时的转运途中,这辆救护车却状况频出:氧气供应不足,中途两次停车加氧;跟车医护人员拒 绝了家属的面包火腿肠,而是坚持在服务区用餐半小时。家属认为,这些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最终,刘丽丽死在了救护车上。此时距离目的地,只剩不到 60 公里。 母亲张凤琴想不通,救护车明明是医院推荐的,花费也高达 1.3 万元,这本应是一次"稳妥的选择",为何最终会"人财两空"?加上女儿的死亡也存在诸多 疑点,她决心通过法律手段寻找答案。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刘丽丽都在救护车上。 2020 年 7 月 29 日,由于患有风湿病的右腿疼痛,刘丽丽进入吉林 ...
阳光越多 灰色越少(新视野)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7-18 02:18
当老人需要出院返乡静养,当术后患者需要转往康复机构,当异地求医的患者渴望回到熟悉的环境休养 ——这些事虽非生死攸关,却牵动万千家庭。然而,当前正规非急救转运服务供给不足、相关规则尚不 明晰,使得部分患者及家属有时不得不面对收费混乱、资质存疑的"黑救护车",既添焦虑,更埋下安全 与费用的双重隐患。 徐 骏作(新华社发)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使得非急救转运的需求持续增长。现有的急救体系主要聚焦 于院前医疗急救,对这类"不急却必需"的服务,无论是资源投入还是制度设计,都显得不足。更关键的 是,对于"非急救医疗转运"本身的法律定位、服务标准、资质要求和价格规范,长期以来缺乏清晰统一 的界定,客观上给不合规的运营提供了空间。收费高低随意、服务质量参差、安全保障缺失,在信息不 对称的情况下,患者和家属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破解难题,重在"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在"疏"的方面,多地已展开积极探索:有的城市依托现有急救 调度平台,增设非急救功能模块,对车辆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力求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有的地方探索引 入国有专业运输力量,发挥其规范与信誉优势,开通专门的预约热线,提供点对点转运服务,价格和服 务内容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