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V(无人遥控潜水器)
icon
Search documents
我国完成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调查
"蛟龙"号下潜作业现场。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供图 本航次是"蛟龙"号完成国产化升级改造,继南海海试之后正式进入极区作业,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深潜 北极冰区下潜、首次有人/无人双潜器极区水下协同作业,深海进入和深海探测能力持续增强,充分体现我 国深海科技自立自强。在科学认知方面,一是通过对调查海域高清影像资料的 AI识别,初步研究发现,北 极部分海域底栖生物密度、生物多样性、个体体型在几十至上百公里空间范围内显著差异,可能与海底地 形地貌及水深有关,获得的数据和资料为绘制极区海域的生物多样性谱图和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强 有力支撑。二是发现了疑似麻坑、溶蚀孔洞、碳酸盐岩、多个相近的大规模条带状贝类遗迹,表明调查区 可能存在历史性的冷泉喷发,为北极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甲烷运移通道研究提供关键信息。三是通过载 人潜水器精细调查,将有效提升人类对北极深海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生态系统适应性机制等方面的科学 认知。(部讯) 本报讯 7月15日,"深海一号"船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青岛起航,执行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任务,于 9月8日返回青岛。航次期间,在"雪龙2"号船破冰保障下,于北极海域完成了10余次"蛟龙"号 ...
“蛟龙”潜冰洋——创新开展北极深海生物调查
Xin Hua She· 2025-10-05 14:24
获取高完整度的北极深海样品 "蛟龙"号在北冰洋开展载人深潜科考作业,既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大洋92 航次第一航段任务的主要内容。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许学伟表示,"深海一号"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保障下,"蛟 龙"号、ROV(无人遥控潜水器)在北极共完成10余次下潜调查,探索形成了极地密集冰区"两船一潜 器"、少冰区"一船两潜器"的作业模式,深海进入和深海探测能力持续增强。 "'蛟龙'号采集了大量的岩石、沉积物和海水样品,获得了海蛇尾、海葵、海鞘、海蜘蛛等生物样 品。"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助理研究员李梦娜说,"蛟龙"号载人深潜获取的高完整度的生物样品,既 丰富了我国极地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也有利于后续形态鉴定和科学研究。 0:00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日前在北极顺利完成10余次载人深潜,看到了一个丰富多样的海底动物世界,采集 了高完整度的深海生物样品。同时,创新开展北极深海生物调查,探索了深海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研究的 新方式。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北极冰区下潜。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深潜海域生物多样性较高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拍摄的深海生物——鳐鱼。(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供 ...
创纪录!我国首次→
中国能源报· 2025-10-04 09:35
Core Viewpoint - The "Jiaolong" manned submersibl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over 10 manned deep dives in the Arctic, marking China's first manned deep dive in Arctic ice areas, showcasing the enhancement of China's deep-sea entry and exploration capabilities [1][3]. Group 1 - The "Jiaolong" submersible has undergone domestic upgrades and has officially entered polar operations after sea trial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3]. - The expedition, part of the China Ocean 92 voyage, was conducted from July 15 to September 8, 2025,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icebreaker "Snow Dragon 2" [3]. - The operation included manned dives, ROV investigations, and CTD water sampling in the Arctic sea area [3]. Group 2 - Valuable scientific insights were gained, includ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enthic organism density, biodiversity, and individual size across tens to hundreds of kilometers, likely related to seabed topography and water depth [5]. - The discovery of suspected pockmarks, dissolution holes, and carbonate rocks suggests historical cold seep eruptions, providing key information for studying methane migration pathways in the Arctic region [5]. -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by the manned submersible enh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rctic deep-sea biodiversity and the adaptive mechanisms of ecosystems [5].
“蛟龙”深潜北极冰区!专家解读:填补我国大洋航次高纬度海域综合调查空白
Qi Lu Wan Bao· 2025-10-04 03:27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蛟龙"号开展升级改造。本航次是"蛟龙"号完成国产化升级改造、继南海海试之后正式进入极区作业,创新 实现冰区双船("雪龙2"号和"深海一号")协同作业,实现了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首次有人/无人潜水器极区水下协同作业,显示我国 深海进入和深海探测能力持续增强,充分体现深海科技自立自强。 "蛟龙"号在极区高纬度冰区,验证了锂电池、视像系统、捷联惯导等国产化设备在极区复杂环境中的下潜作业能力,提升了潜水器在极区作业 的自主性和安全性,为我国开展极地环境调查与前沿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复杂环境下开展精细综合调查 记者:"蛟龙"号继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深潜之后首次在北冰洋下潜。北冰洋纬度高、气候寒冷和多冰,下潜有哪些特殊之处? 许学伟:在北极,"蛟龙"号面临风、浪、流、冰、雾、寒等诸多复杂作业环境,很多时候是多重环境因素叠加,尤其是在海冰密集度高的冰区 作业,要选择合适的下潜作业点,综合考虑浮冰漂浮情况,定点上浮至水面,这些都与非极地海区深潜不同。 "蛟龙"号针对极地特殊环境开展了极区适应性改造,比如加装了多波束以探测极地海面浮冰,加装了二次抛载装置以控制潜水器上浮速度 ...
“蛟龙”号在北极成功完成10余次载人深潜
Ren Min Wang· 2025-10-03 15:10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记者10月3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在日前进行的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并在北极海 域成功完成了10余次载人深潜。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8月12日,"蛟龙"号深潜归来。 记者10月3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在日前进行的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并在北极海 域成功完成了10余次载人深潜。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8月11日,"蛟龙"号在北极冰区准备下潜(无人机照片)。 8月11日,"蛟龙"号深潜归来回收至母船"深海一号"(无人机照片)。 记者10月3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在日前进行的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并在北极海 域成功完成了10余次载人深潜。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记者10月3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在日前进行的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并在北极海 域成功完成了10余次载人深潜。 8月7日,科考队员将ROV(无人遥控潜水器)放入水中。 ...
填补我国大洋航次高纬度海域综合调查空白——访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领队许学伟
Xin Hua She· 2025-10-03 15:10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题:填补我国大洋航次高纬度海域综合调查空白——访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 领队许学伟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在日前进行的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我国在北极冰区首次载人深潜,同 时首次实现双潜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ROV(无人遥控潜水器)在北极海域水下协同作业。"蛟 龙"号完成国产化升级改造后在极区应用表现如何?在纬度高、气候寒冷和冰多的北冰洋下潜有哪些特 殊之处?新华社记者10月3日采访了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领队许学伟。 提升极区作业自主性和安全性 记者:"蛟龙"号在北极冰区下潜总体情况如何,完成国产化升级改造后的"蛟龙"号在极区应用表现怎 样? 许学伟:"深海一号"携"蛟龙"号于7月15日从青岛起航,执行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任务,9月8日返 回青岛。其间,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破冰保障下,"蛟龙"号在北极海域完成了10余次载人深 潜。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蛟龙"号开展升级改造。本航次是"蛟龙"号完成国产化升级改造、继 南海海试之后正式进入极区作业,创新实现冰区双船("雪龙2"号和"深海一号")协同作业,实现了我 国首次北极冰区载 ...
创纪录!“蛟龙”号在北极成功完成10余次载人深潜
Xin Hua She· 2025-10-03 09:25
记者10月3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在日前进行的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 现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并在北极海域成功完成了10余次载人深潜。 "蛟龙"号在北极冰区载人深潜。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深潜归来的"蛟龙"号正被回收至母船"深海一号",右前方为提供安全保障的"雪龙2"号。新华社记者刘 诗平 摄 本次科考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科学认知: ——通过对调查海域高清影像资料的AI识别,初步研究发现,北极部分海域底栖生物密度、生物多样 性、个体体型在几十至上百公里空间范围内差异显著,可能与海底地形地貌及水深有关,获得的数据和 资料为绘制极区海域的生物多样性图谱和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强有力支撑。 这是"蛟龙"号完成国产化升级改造、继南海海试之后正式进入极区作业,成功完成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 人深潜,并首次实现双潜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ROV(无人遥控潜水器)在北极海域水下协同作 业,显示我国深海进入和深海探测能力持续增强。 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由"深海一号"携"蛟龙"号于2025年7月15日从青岛起航,9月8日返回青岛。 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破冰保障下,本航段在北极海域进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