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

Search documents
「CV 铁三角」落定Meta,视觉 AI 如何向多模态演进?
机器之心· 2025-07-19 05:49
机器之心PRO · 会员通讯 Week 29 --- 本周为您解读 ③ 个值得细品的 AI & Robotics 业内要事 --- 1. 「CV 铁三角」落定Meta,视觉 AI 如何向多模态演进? Meta 的挖人策略有何深意?「CV 铁三角」的五项工作如何印证多模态 AI 的关键进展?多模态 AI 发展还有哪些里程碑?实现 全模态的 Omni-LLM 还有哪些坎要过? ... 2. Multi-Agent 协作兴起,RAG 注定只是过渡方案? 「CV 铁三角」的成果≈现代多模态 AI 基础框架? 检索增强生成(RAG)与持续状态 memory 机制之间有哪些异同,如何实现互补?多层级 memory 架构如何有效支持短期与长 期上下文的动态迁移与压缩?多模态和多智能体环境下,memory 系统如何避免语义漂移与上下文「污染」?面对海量 memory 数据,如何设计高效的多级语义检索与上下文优先级管理机制? ... 3. Perplexity 如何用 AI 原生浏览器对抗谷歌的「流量受限型 AI」? Perplexity 近期为何热度飙升?为什么谷歌只能推出流量受限的 AI 产品?Aravind Sriniv ...
刚刚,OpenAI苏黎世办公室被Meta一锅端,三名ViT作者被挖走
机器之心· 2025-06-26 04:35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恭喜 Meta。 刚刚,华尔街日报发布了一份独家报道,称去年底刚刚组建的 OpenAI 苏黎世办公室基本被 Meta 一锅端走了。 具体来说,Meta CEO 马克・扎克伯格挖走了 Lucas Beyer、Alexander Kolesnikov 和 Xiaohua Zhai(翟晓华)三位研究者。 这三人一直以来都是密切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了 ViT 等重要研究。去年 12 月,他们离开了谷歌 DeepMind 的苏黎世办公室,加入了 OpenAI 并成立了 OpenAI 的 苏黎世办公室。相关详情可参阅我们之前的报道《 刚刚,三名谷歌 Vision Transformer 作者官宣加入 OpenAI 》。 华尔街日报称:「OpenAI 的一位发言人证实,这三名研究人员已经离职。」 在最新模型发布失败后,扎克伯格一直在大力招募研究者,期望夺回该公司在 AI 领域的优势。也因此,Meta 最近可以说是敞开了钱包疯狂挖人。 据报道,马克・扎克伯格最近每天都在向 AI 领域最顶尖的人才发送电子邮件和 WhatsApp 消息。他亲自联系了数百名研究人员、科学家、基础设施工程师、产品 明星 ...
对话香港大学马毅:“如果相信只靠 Scaling Laws 就能实现 AGI,你该改行了”
晚点LatePost· 2024-06-04 10:05
文丨程曼祺 编辑丨宋玮 黄俊杰 当大部分人都相信一件事或趋势时,不同意的人可以选择沉默,也可以大声说出来。前者是少数派中的多数派,后者少数派中的少数派。 马毅就是一个少数派中的少数派。 自 2000 年从伯克利大学博士毕业以来,马毅先后任职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微软亚研院、上海科技大学、伯克利大学和香港大 学,现担任香港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和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 他最早将 "压缩感知" 技术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在人脸识别、物体分类等任务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知名 AI 学者李飞飞是马毅在 UIUC 时参与招聘的第一个华人助理教授,ResNet 一作何恺明是马毅在微软亚研院负责视觉组时招的第一个新员 工。 少数派中的少数派。 马毅公开表达时直言不讳。AI 业界惊叹于 GPT 等大模型的威力,担心 AI 可能毁灭人类,如图灵奖得主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 和 OpenAI 发起者之一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就多次将 AI 类比为原子弹,呼吁监管。 "说现在的 AI 危险的人,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别有目的。" 马毅在 twitter 上回应 AI 威胁论。 强烈的观点来自他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