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通用人工智能)

Search documents
以RWA+AGI重构资产逻辑,打造数实融合增长引擎
Jiang Nan Shi Bao· 2025-07-10 07:25
在Web3时代的浪潮中,"现实资产如何数字化"成为推动全球产业变革的核心议题。未来云启,正以RWA(现实世 界资产)与AGI(通用人工智能)为双轮驱动,重构企业价值闭环,打造通往可信金融与智能商业的新底座。 01 中小企业的关键之问:为何必须进入RWA+AGI时代? 在传统经济体系中,中小企业始终面临一道难以逾越的"融资天堑"——资产虽有,价值难证;项目虽优,却止步 于门槛之外。融资难、周期长、流动性差,已成为制约企业创新与成长的核心瓶颈。 一方面,传统金融体系依赖抵押与信用评估,对底层真实资产的识别能力有限,致使众多高潜力企业被拒之门 外;另一方面,企业资产形态多样、数据孤岛林立,缺乏标准化机制与透明化结构,难以实现有效拆分与公开交 易。 更为根本的,是信息不对称与信任缺位。资产的价值往往被低估,融资者与投资者之间缺乏共同语言,资金无法 精准匹配到真实需求场景,企业发展动力就此被扼杀在源头。 它不仅重构资产的数字身份,更在信任与流动之间搭建起桥梁,让企业的每一份真实价值,都有机会被世界看 见、被资本理解、被市场激活。这是一次从根基开始的结构重构,更是中小企业走向"被看见、被投资、被释 放"的时代通道。 02 ...
谷歌智能体主管:芯片之外,中美AI拼的是能源
硬AI· 2025-07-08 10:14
谷歌智能体业务主管Omar Shams认为芯片虽然重要,但能源供应才是AI长期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他认为,美国电网 扩容缓慢,而中国每年新增电力产能已超英法总和。他甚至提出了在月球或太空部署太阳能电站的设想,为AI算力提供能 源支撑。 硬·AI 作者 | 鲍奕龙 编辑 | 硬 AI 7月3日,谷歌智能体业务主管Omar Shams在接受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数学教授Steve Hsu专访时,分享 了关于AI产业前沿的解读。 以下是要点: 以下是精华内容: 理论物理学人才的稀缺价值。 Omar Shams以自己从弦理论研究转向AI创业的经历,阐释了物理直觉在AI 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损失函数的优化过程类似于能量流形上的球体滚动,信息论中的KL散度与物理学中 的哈密顿量存在直接对应关系。 芯片虽然重要,但能源供应才是AI长期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他认为,美国电网扩容缓慢,而中国每年 新增电力产能已超英法总和,中美在AI基础设施竞争中的能源差距日益凸显。 他甚至提出了在月球或太 空部署太阳能电站的设想,为AI算力提供能源支撑 。 AI领域不存在秘密,但存在价值连城的隐性知识 。人们通过社交、跳槽等方式,使得各家公司的研究 ...
OpenAI对微软的“独立战争”
虎嗅APP· 2025-07-05 03:09
以下文章来源于镜相工作室 ,作者镜相作者 镜相工作室 . 商业世界的风向与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镜相工作室 ,作者:彭杰克,编辑:卢枕,原文标题:《OpenAI的"独立战 争"》,头图来自:视觉中国(2023年,阿尔特曼和纳德拉共同在OpenAI首次开发大会上) 过去大半年,全球AI圈最受关注的事莫过于OpenAI和微软之间的谈判。这对结盟六年、涉及上百亿 美元投资的合作伙伴,在核心利益冲突到来时,也面临分道扬镳的境地。 谈判始于去年秋季,在今年夏季逐渐变得焦灼。为解锁新一轮融资直至IPO,今年5月初,OpenAI宣 布将非营利组织控制下的营利性公司,重组为一家特拉华州的公益公司 (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以下简称为PBC) 。新的PBC仍然由非营利性组织控制,但取消了原来遵循的利润上 限结构,开始转向每位投资者有权持股的正常资本结构。 但这样巨大的转变需要获得OpenAI最大外部股东微软的同意——2019年至今,微软已经为OpenAI花 了超130亿美元,作为交易,微软有权在2030年之前使用OpenAI的技术成果并获取20%的收入分 成,以及最高为第一轮投资额的100倍的 ...
ICML 2025 | 多智能体的ChatGPT时刻?上交MAS-GPT实现工作流一键生成
机器之心· 2025-07-05 02:46
本文第一作者叶锐,上海交通大学博士三年级,研究方向是大模型多智能体,联邦学习,博士导师陈思衡,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 OpenAI 将 "组织级智能 (Organizational AI)" 设定为通向 AGI 的第五个重要阶段 —— 期待 AI 能像一个高效协作的组织那样,处理复杂任务并协调大规模运作。多 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s, MAS)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探索方向。 然而,构建能够支撑这种复杂智能的 MAS 并非易事,研究者们常面临结构繁多、Prompt 调试耗时、难以解决通用任务等挑战…… 如今,一种全新的方法出现了,由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牛津大学等机构联合推出的 MAS-GPT,正式提出: 生成式 MAS 设计范 式 , 只需一句 Query,就能 "一键生成" 一套可执行、组织清晰的 MAS! 这意味着,构建 MAS 变得 " 像与 ChatGPT 聊天一样简单,一个问题直出完整多智能体系统 "!MAS-GPT,正努力让这条通往 AGI 第五阶段的道路,变得更加 平坦和高效。 该工作 "MAS-GPT: Training LLMs ...
与技术谈实现,与客户谈价值,与高管谈钱!硅谷顶级产品专家亲述生存法则
AI科技大本营· 2025-06-27 01:54
作者 | Rich Mironov 责编 | 王启隆 出品丨AI 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为什么那么多聪明的团队,最终却做出了没人要的产品? 这往往不是因为技术不行,或者销售不努力。根本原因在于,一家公司里,人们在说着不同的"语言":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全力冲刺,但彼此之间却像隔着一堵无形的墙。这堵墙,就是大多数产品走向失败的起点。我们缺的不是更快的工程师或更强 的销售,而是一个能打破这堵墙的" 翻译官 "。 这正是硅谷传奇产品专家 Rich Mironov 用整个职业生涯在扮演的角色。 他称自己为"跳伞救火员"(smokejumper)——当森林大火燃起,空降到火场后方,制造隔离带,扑灭混乱的根源。过去数十年,他先后"空降"到 15 家陷入危机的公司,曾在 6 家硅谷初创公司工作,亲手拆解过无数个因沟通失效而濒临失败的企业软件项目。 在 全球产品经理大会(PM-Summit) 的舞台上,这位身经百战的"救火员",以《如何构建产品领导力》为主题分享了他从无数火场废墟中带回的洞 察: " 产品失败的最大元凶,不是开发太慢,而是我们对客户的问题理解得不够透彻,或者我们构建的解决方案对客户来说行 ...
AI时代,家电如何“消灭无奈”?
虎嗅APP· 2025-06-26 13:19
公元742年,唐玄宗为博杨贵妃一笑,动用朝廷驿道,快马加鞭运送岭南荔枝,"人马僵毙,相望于 道"。这一奢靡之举背后,是古代社会面对保鲜难题的无奈。无独有偶,明清时期价值连城的云锦因 面料脆弱,"一经浣濯,则色败形萎",只能束之高阁。这些曾依赖人力与智慧的"不可能"需求,如今 正被AI技术悄然改写。 科技的本质是"消灭无奈"。工业革命用蒸汽机替代了体力劳动,数字革命用计算机解放了脑力劳动, 而当下这场AI革命瞄准的,正是那些"不得不做却又琐碎烦人"的生活细节——调小火候防止溢锅、 辨认冰箱里即将过期的牛奶、防止深色牛仔裤染白T恤。 真正的技术革新,往往藏在一锅不溢的粥里,一件不褪色的旗袍中,一颗七天仍新鲜的荔枝内。 当科技巨头们热衷于追逐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时,一批企业正站在风口冷静思考。他们 将AI"压扁"成更薄的服务层,"折叠"进更具体的生活场景,让这项曾高居实验室的神奇技术,走进 厨房、客厅和浴室。 据IDC《2024全球AI家电市场预测》显示,全球AI家电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800亿美元,其中中 国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8.6%,远高于消费电子行业整体水平。 这场由技术下沉引发的生活革 ...
一个人两天时间,他用AI为AI们打造出了沟通平台
第一财经· 2025-06-26 02:39
2025.06. 26 本文字数:1782,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刘佳 一个人、花两天时间,能不能做一款AI原生组织用的"飞书"? 6月25日,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向记者透露了他在今年端午假期里一次AI产品的开发尝试:两天时 间里,独自一人,完全依靠AI编程工具Cursor,尝试开发一个他构想中的产品原型。 这个想法源于他对未来工作形态的思考:现在的飞书、钉钉、企业微信等办公协作工具,信息流动的 逻辑建立在 "人是生产力主体" 的基础上。但在未来,当企业组织内部大部分"工种"由AI承担,只有 少数员工是人类时,现有的协作工具为人设计的模式或将不再适用。他想要一个专为AI原生组织打 造的沟通协作平台。 了一个完整的产品功能演示视频。虽然音画同步有些问题,但整个过程由AI完成,他只需"坐在那 看"。 李志飞把代码上传到了Github,有同事下载了代码并评估,这个项目传统上需要20人团队花费一个 月。而事实上,李志飞付出了两天时间,成本是每天消耗50美元token。AI每天的代码量巨大,约在 4 万 行,远超 李 志 飞 过 去 在 Google 时一天300 行复杂代码的产出。有 人 看 到 后 ...
一个人两天时间,他用AI为AI们打造出了沟通平台
Di Yi Cai Jing· 2025-06-25 13:38
"实现AGI的方式,是用AI的AI做AI。" 一个人、花两天时间,能不能做一款AI原生组织用的"飞书"? 6月25日,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向记者透露了他在今年端午假期里一次AI产品的开发尝试:两天时间里,独自一人,完全依靠AI编程工具Cursor,尝试开 发一个他构想中的产品原型。 他把代码上传到了Github,有同事下载了代码并评估,这个项目传统上需要20人团队花费一个月。而事实上,李志飞付出了两天时间,成本是每天消耗50美 元token。AI每天的代码量巨大,约在4万行,远超他过去在Google时一天300行复杂代码的产出。有人看到后评价说,this is absolutely insane!(这简直太疯 狂了!) 未来的企业协作方式是否真的如李志飞用AI设想的那样?如今还没有定论。但这次实验证明了AI的高效开发能力,更令李志飞感慨:如果AGI(通用人工智 能)的定义是解放80%的人类工作,至少在软件行业,AGI其实已经实现了。 "过去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石已经崩塌,一切都会重构。"李志飞说,AI正在改变工作流,一个人可以是一家公司,一个人的效率可以是以前团队的100倍。 这个想法源于他对未来工作形态的思考 ...
从Sam Altman的观点看AI创业机会在哪
Hu Xiu· 2025-06-24 12:22
创业者怎么更有可能成功? Sam Altman和YC创始人的那场对话里,给了一些关键信息,他说:剧烈变化,总是给新公司带来最多 机会。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背后藏着一个很深刻的逻辑: 当整个行业、整个社会都处在剧变期时,原来的规则会被打破,大玩家可能变得迟钝;反应不过来,小 团队、新创公司,更有机会快速切入,做出别人没做过的事。 变化体现在哪儿呢?首先,AI技术正在发生质的飞跃。 过去几年,AI发展不是线性的进步,而是指数级的突破。像AGI(通用人工智能)和HI(高智能水平的 AI)这些概念,十年前听起来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但现在,它们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OpenAI是典型的例子。 2015年它刚成立时,很多人觉得这个目标太疯狂了,谁会相信一台机器能像人一样思考和创造?可到了 今天,GPT系列模型已经成了全球第五大网站,每天服务上亿用户。 技术拐点已经到来。就像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谁能想到后来会诞生亚马逊、谷歌、Facebook这些巨 头?现在的AI,就是当年的互联网。 Sam说,在稳定时期,市场格局是固定的。大公司有资源、有渠道、有品牌,新创公司很难突围。但在 技术剧变期就不一样了。 举个例子: 一 以前做语 ...
启明创投周志峰对话阶跃星辰姜大昕:探索AI创业的“无人区”
IPO早知道· 2025-06-23 03:23
阶跃星辰是行业领先的基础大模型创业公司,并且在积极探索大模型在多领域的实践路 径。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早知道消息, 在启明创投第十六届人民币基金年会暨投资人高峰论坛上,启明创投主管合伙 人周志峰与阶跃星辰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姜大昕以 "探索AI创业'无人区'的阶跃星辰"为主题进行对 话。双方围绕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的路线图,当前大模型技术进展,为什么2025年 AI Agent火爆出圈,及阶跃星辰在AI Agent领域的布局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姜大昕指出, AI模型的技术发展仍然处于非常陡峭的上升阶段,理解和生成一体化的多模态模型非 常重要。 在 Agent的战略布局上,阶跃星辰聚焦于智能终端方向。他强调,Agent的关键能力在于 通过多模态交互理解用户所处的环境与任务的上下文,并主动、自主地帮助用户完成任务。 阶跃星 辰的一大重要目标是打造一个智能终端的平台,让更多人调用其全方位模型矩阵 。 对此, 周志峰表示,如今 AI领域的"模型即产品"理念与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构建理念存在很大差异: 在AI场景中,一个或一组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