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融

Search documents
海外人才宁德行:感受产业发展与文化交融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06 23:55
中新网宁德6月7日电 (林榕生)"第一次来到宁德,这座城市的活力和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来自英 国剑桥大学的考古学家Afifa Khan6日在福建省宁德市如是说。 当天,"海外人才宁德行"——英国高层次人才参观考察活动走进宁德市,感受当地产业发展、历史文化 和自然风光。 6月6日,"海外人才宁德行"——英国高层次人才参观考察活动走进宁德市。图为考察团成员在宁德时代 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考察。林榕生 摄 宁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办主任、市海联会副会长陈良生表示,希望借助"海外人才宁德行"活动, 加强与海外人才的交流,听取大家对宁德发展的意见建议。同时,也欢迎更多国际友人来宁德考察指 导,推动双方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宁德市先后引进培育宁德时代、青拓集团、上汽宁德基地、东南铜业等龙头企业及200多家产 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四个世界级产业地标,成 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不锈钢研发生产基地。 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团一行深入了解宁德新能源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应用;在 青拓集团,考察团一行听取 ...
(文化中国行)触摸新疆“古”与“今”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21 10:01
中新社新疆库车5月21日电 题:触摸新疆"古"与"今" 中新社记者 陈舒一 西域都护府的"汉归义羌长"印、克孜尔千佛洞里的斑斓壁画、库车古城的烟火街巷……新疆文物古迹里 蕴藏着独特的丝路文化"密码",跨越千年亦有丰富的当代表达。 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位于巴州轮台县的西域都护府博物馆正式开馆。巴州文物局局长陈英 介绍说:"馆内的展览以珍贵文物为纽带,串联起历代王朝经略西域的实证,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 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位于巴州轮台县的西域都护府博物馆正式开馆。中新社记者 陈舒一 摄 "秦汉时期的启蒙教材《仓颉篇》在新疆出土,多维度论证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治理。"陈英进一步举例 说。 位于新疆拜城县的克孜尔千佛洞,开凿于公元3世纪,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中新社记者 陈舒一 摄 位于拜城县的克孜尔千佛洞,窟内如方形棋盘般的"平棊顶",其装饰源自中原的宫殿建筑,这种艺术风 格随唐代僧侣西迁而落地龟兹。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与"平棊顶"对望时,依旧能够感受到千年前 汉传佛教回流激起的文化涟漪。 更令人惊叹的是千佛洞壁画中的"菱格故事画"——以龟兹地区独有的菱形方格构 ...
辽博新推敦煌文化展 《圣历碑》等珍贵藏品悉数亮相
Xin Hua Wang· 2025-05-20 02:33
展览分为"敦煌的历史与文化""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在辽宁""保护与传承"四个部分。展出的敦煌研究院藏《莫高窟六字真言碑》出土于莫高 窟第61窟,为元代著名碑刻。碑石已残,但正面文字基本完好,上额自右往左横刻"莫高窟"三字,碑心刻四臂观音坐像,坐像上方及左右两侧 各刻"六字真言"二行,计有梵文、藏文、汉文等六种文字。此碑另刻有功德主、立碑人等82人的题名,均使用汉字,其中有蒙古、汉、党项、 回鹘等族人,反映了元代敦煌地区多民族文化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敦煌文化特展于5月18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共展出260余件(组)展品,其中包括辽宁地区收 藏的珍贵敦煌文献及相关文物、手稿等共110余件(组)。 此次展览由辽宁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共同主办,展期3个月。展览从敦煌研究院调集了大批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文献,如《圣历碑》《莫高 窟六字真言碑》等珍贵藏品。 《莫高窟六字真言碑》。(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恪法师第一抄》。(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展览还展出了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恪法师第一抄》。辽宁省博物馆学术研究部研究馆员郭丹说,从内容上看,此抄是针对窥基撰 《法华经玄赞》第一卷论文 ...
东西问丨王龙:拜寺口双塔如何见证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文化交融?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4-30 14:31
中新社记者 李佩珊 中新社银川4月30日电 题:拜寺口双塔如何见证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文化交融? ——专访宁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教授王龙 此外,双塔及周边遗迹为研究西夏历史、宗教、建筑、艺术提供了丰富实物资料。1991年拜寺沟方塔废 墟出土的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作为已发现的世界最早木活字版印本实物,将木活字发明 和使用提前至西夏,对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艺研究意义重大。 寺口双塔。 银川市文旅局供图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拜 中新社记者:拜寺口双塔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文化价值? 王龙:拜寺口双塔是西夏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其采用平面八角形密檐式砖塔的形式,彰显出西夏对佛 教的推崇和佛教在西夏社会的重要地位。双塔均为十三层八角密檐式空心砖塔,其砖雕佛像、兽头及彩 绘装饰工艺精湛,尽显西夏高超建筑技艺与独特艺术风格,堪称中国佛塔建筑史上的艺术珍品。 同时,双塔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兼具中原唐宋古塔风格与辽、金古塔韵味,塔内西夏文和梵文铭文,见 证了西夏与周边地区的宗教文化交流。 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尊崇佛教的西夏王朝,在其存续的近两个世纪时 间里,曾大规模修建寺庙,并在西北地区修 ...
助力中文书籍飘香海外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4-30 00:52
从街头书屋到图书漂流站,从传统纸质书籍到数字阅读平台,华侨华人以多样的方式推动中文书籍在海 外"生根发芽"。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当天,多位华侨华人接受采访,讲述他们如何让中文书籍跨越山海,飘香海 外。 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校校长吴昊表示,由侨团、华文学校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的中文图书馆和阅览室,在 许多国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本本从中国寄出的中文书籍,不仅为海外华侨华人送上"文化大餐",也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当地民众走进中文阅读的世界,感受中国文化。 在俄罗斯中国国际学校图书馆内,上千种中文图书整齐陈列。世界读书日当天,学校组织高中低3个年 龄段的学生开展集体阅读活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传奇,《曹文轩纯美小 说拼音版:带花纹的梦》中细腻温暖的文字,《"中国精神"绘本:"熊猫"不孤单》里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形象,都成为学生们探索中华文化的生动载体。 吴昊介绍,馆内图书除自购外,还有来自中国图书出版界的捐赠,其中中国古典名著类最受学生喜爱。 为让更多人接触中文阅读,学校设立"凤凰书架",面向全市中小学免费开放。 "书页在世界各地轻轻翻动,跨越山海的不仅是文字,更是文明交融的力量。"吴昊认为,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