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

Search documents
非常视点:网红骑马闯洱海 践踏了公共规则底线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10-09 22:27
在这场冲突中,最讽刺的莫过于男子反复高喊"他打我的马"时所呈现出的虚假的悲愤之情。他将坐 骑塑造成无辜受害者,将规则维护者妖魔成施暴者,这正是网红经济中的一个典型的叙事策略。当现实 逻辑无法论证其行为正当性时,便诉诸情感绑架与舆论煽动。值得玩味的是,现场保安那句"洱海的环 境是大家共同营造的",这一朴素表达反而道出了文明社会的真谛——公共空间的和谐依赖大家对规则 的共同遵守。 近日,一则"古装男子骑马硬闯大理洱海生态廊道"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视频显示,一名身 着古装、头戴斗笠的男子试图骑马进入云南大理喜洲镇洱海生态廊道,遭多名保安阻拦后双方发生冲 突。 这场闹剧看似是个人与规则的冲突,实则是流量时代精心策划的表演。当古装侠客的浪漫想象撞上 生态保护的现实围墙,折射出的不仅是规则意识的缺失,更是某些人为追逐流量而不惜撕裂公共秩序的 癫狂。那位头戴斗笠、纵马硬闯的"侠客",在镜头前卖力演绎着快意恩仇的江湖梦,却忘了真正的侠义 精神绝不包括对公共规则的践踏。 生态廊道的禁令并非无的放矢。马匹粪便会对水体造成污染,马受惊后还可能引发游客安全问题, 这些都值得关注。当网红博主以"只是路过"为借口强行闯入时,这不仅 ...
天山南北,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Ren Min Ri Bao· 2025-10-09 22:22
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团结村的棉花田正在收获。 邓军强摄 徐波(右二)在哈巴河县与小朋友在一起。 杨帅君摄 克拉玛依白碱滩区矿山治理项目区微地形营造分水格。 付 晶摄 数据来源:《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 王尧在克拉玛依白碱滩区矿山治理项目区,查看梭梭生长 情况。 付 晶摄 精河县城乡一体化水厂里,工作人员在巡检设备。 木黑提摄 帮农民增收谋实招 种地挑上"金扁担" 本报记者 郁静娴 在新疆莎车县阿扎特巴格镇11村,蓬松的棉桃如同云朵落在枝头,再过半个月就可采摘。棉农刘新宁 说:"今年种的是新品种,看这吐絮情况,产量估摸着不错。" 作为农业农村部选派的援疆干部,去年4月吴显中来到莎车县工作。他发现,当地农业产业有基础,但 主要农作物品种偏多。"就拿棉花来说,全县有近20个品种,管理相对粗放,棉花卖不上好价钱。"吴显 中说。 咋样能让农民用上好种子?吴显中反复琢磨,多次调研。他细细梳理惠农政策,终于找到突破口。吴显 中和当地干部依托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申请开展主导品种示范推广项目。去年先期引进4个优良棉花品 种,对种植户提供40%的良种补贴,供种厂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跟踪,农民有了积极性,好种子变成好 收成 ...
“大树王国”借绿生金
Ren Min Wang· 2025-10-06 03:09
被誉为"地球独生子"的天目铁木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曾一度濒临灭绝。2018年开始,天 目山保护区联合浙江省林科院、华东师范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持续攻关,如今已成功解决其天然更新难 题,人工繁育种苗3000多株,并在全国7省11地开展了迁地保护,使这一珍稀物种重焕生机。 借助科技力量实现扩繁的天目铁木,只是天目山保护区生态系统持续优化的一个缩影。科技赋能, 打造智慧保护新范式;区域协作,共筑生态安全新防线;科普宣教,激发公众参与新活力……多措并 举,相较20年前,如今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7.56%,提高10.6个百分点。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天目山脚下,月亮桥村村民张慧 云又忙了起来。2016年,她放弃城市的咖啡店生意,回到自己的家乡,投资300多万元开办了一家高端 民宿,"没想到开业即火爆,两年就回了本,现在几乎天天满房"。 在浙江杭州临安区,有一片被誉为"大树王国"与"物种宝库"的秘境——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细雨朦胧中步入此地,宛如踏入一方遗世独立的人间仙境。 早在1500年前,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便记载天目山,"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 ...
治沙三十载:书写“绿进沙退”生态画卷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10-06 02:06
(原标题:治沙三十载:书写"绿进沙退"生态画卷) 治沙不仅要靠技术,更要靠人。林业站构建起"生态管护员+社会管护员"的管护体系,马尚军便是社会 管护员之一。"我干了10年护林员,看着沙窝子变绿,每月2400多元的工资也让日子稳当不少。"马尚军 说,当地群众通过参与治沙、管护,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更在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昔日的"治沙 人"变成了"护绿人",也成了脱贫攻坚的"受益人"。 经济观察网 据央广网报道,夏日哈镇曾是风沙肆虐的"重灾区",过去这里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 草"的沙漠荒地,植被覆盖度不足5%,"沙进人退"是当地群众的共同记忆。 三十余载攻坚,夏日哈镇的治沙答卷愈发厚重:植被覆盖度从5%跃升至40%,风沙天气较往年减少近 六成;曾经的流动沙丘被草方格和林木固定,青杨、新疆杨连片成林;鹿、石羊时常在林间穿梭,"绿 进沙退"的生态图景在高原上徐徐展开。 都兰县林业和草原局项目管理室负责人王永军介绍,林业站在长达30年的防沙治沙历程中不断摸索与尝 试,最终一套"组合拳"式的沙障技术成为防沙固沙的核心利器——1.5米×1.5米的草方格沙障是基础防 线,工作人员用当年新鲜稻草,经划线、运草、铺草后 ...
65万尾鱼儿安家引汉济渭水源地
Shan Xi Ri Bao· 2025-10-06 00:03
日前,引汉济渭工程2025年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洋县和宁陕县举行。活动向黄金峡水库库区和三河 口水库库区投放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鳡鱼等13类鱼种共计65万尾。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11月鱼类增殖站试运行以来,公司已 连续5年实施科学放流,累计投放鱼苗219万余尾,有效促进汉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与水生态平衡。 引汉济渭工程在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持续加强秦岭地区生态保护。目前,黄金峡水利枢纽 和三河口水利枢纽已投产发电,秦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并初步实现向西安先期供水,工程的供水、发 电、防洪、抗旱和生态保护等功能全面发挥。(记者 徐颖) 本次放流的鱼苗全部由引汉济渭工程鱼类增殖放流站自主繁育,涵盖鳜鱼、大眼鳜、翘嘴鲌、赤眼 鳟等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物种。放流前,所有鱼苗均经过严格的疫病检测和科学驯化。 引汉济渭工程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在一期工程建设中,同 步建成黄金峡鱼类增殖站、生态鱼道、人工鱼巢等生态保护设施,黄金峡鱼道的过鱼效果获得国家相关 部门的高度评价。 ...
以最严标准守护最美国土
Jing Ji Ri Bao· 2025-10-05 23:54
"该法为国家公园保护提供了刚性约束,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孙佑海认 为,国家公园法体现最严格保护,主要包括科学布局、规范设立,严格保护、加强管理,多方参与、全 民共享,完善体制、强化保障等方面。 其中,国家公园法规定国家科学规划国家公园总体发展布局,严格国家公园设立条件,合理确定数量和 规模;严格设立程序,要求开展基础调查,广泛听取意见,做好前期工作,经国务院批准后设立;要求 做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设立国家公园后,对相关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予以整合或者撤销。 国家公园作为全民共有的自然遗产,承载着当代及子孙后代的共同福祉。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公园法进一步充 实和完善我国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体系,以最严标准守护最美国土。 国家公园法共7章63条,包括总则、布局和设立、保护和管理、参与和共享、保障和监督、法律责任、 附则。 国家公园法明确,在设立国家公园前应当提出原有居民、企业生产生活影响评估和解决方案,明确国家 ...
2024年 浙江天目山镇实现旅游收入1.81亿元——“大树王国”借绿生金
Jing Ji Ri Bao· 2025-10-05 22:00
被誉为"地球独生子"的天目铁木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曾一度濒临灭绝。2018年开始,天目山 保护区联合浙江省林科院、华东师范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持续攻关,如今已成功解决其天然更新难题, 人工繁育种苗3000多株,并在全国7省11地开展了迁地保护,使这一珍稀物种重焕生机。 借助科技力量实现扩繁的天目铁木,只是天目山保护区生态系统持续优化的一个缩影。科技赋能,打造 智慧保护新范式;区域协作,共筑生态安全新防线;科普宣教,激发公众参与新活力……多措并举,相 较20年前,如今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7.56%,提高10.6个百分点。 在浙江杭州临安区,有一片被誉为"大树王国"与"物种宝库"的秘境——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细雨 朦胧中步入此地,宛如踏入一方遗世独立的人间仙境。 早在1500年前,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便记载天目山,"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年树,谓之翔凤 林",生动描绘了这片古老森林的原始风貌。1996年,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网络。时光流转,如今的天目山不仅完好保存了这份自然遗产,更发展成为一座举世瞩目的"物种基因 库":目前,这里保存着全球最古老的野生银杏林、 ...
习言道丨这条“绿围脖”,习近平牵挂在心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0-05 07:39
中新网10月4日电 题:这条"绿围脖",习近平牵挂在心 "经过持续努力,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围脖'"。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特别提到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 2024年11月28日,随着最后一株玫瑰花苗被栽入沙土,全长3046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实现锁边"合龙",给这片33.76万平方公里的 黄沙戴上了"绿围脖"。 新疆是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塔克拉玛干沙漠更是中国最强烈风沙活动和最严重风沙灾害区,防沙治沙工 作任重道远。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新疆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为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要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 会时,发出号召。 彼时,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色防护带还有285公里空白区。经过60多万人次500多个日夜的奋战,绿色终于填满了空白。 如何让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作出重要指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 2014年4月 ...
【追光的你】习言道丨这条“绿围脖”,习近平牵挂在心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0-05 07:00
中新网10月4日电 题:这条"绿围脖",习近平牵挂在心 "经过持续努力,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围脖'"。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特别提到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 2024年11月28日,随着最后一株玫瑰花苗被栽入沙土,全长3046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实现锁边"合龙",给这片33.76万平方公里的 黄沙戴上了"绿围脖"。 如何让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作出重要指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 2014年4月,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就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2020年9月召开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 原保护工作"。 2022年7月在新疆考察,总书记明确"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守生态保护 红线。"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新疆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为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新疆是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 ...
邂逅秋日限定浪漫 祖国河山处处皆画卷
Yang Shi Wang· 2025-10-04 11:24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大兴安岭林区进入了一年中最多彩的季节。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秀水国家湿地公园,黄叶飘摇、丹枫簇簇、 林木层峦、五色尽染,山川之间如诗如画。从高空俯瞰,蜿蜒的雅鲁河在大地上静静流淌,山脚下的铁路与之蜿蜒并行,与蓝天、远山构成了 一幅色彩鲜艳的秋日画卷。 四川甘孜:泸定桥游人如织 红色旅游热 国庆中秋假期,革命历史地标泸定桥迎来大批游客,假期前三天,景区共接待23000多人次,仅昨天一天就有超过一万人前来。参观者们 走上这座承载红军壮举的铁索桥,站上摇晃的桥面,看着桥下奔涌的大渡河,让人们对"飞夺泸定桥"的艰难和红军们的英勇有了更深的体会。 国庆中秋假期,每天都有千余辆自驾车前来,假期前三天,秀水国家湿地公园接待了近两万人次游览。 陕西榆林:秋日红碱淖 "大漠明珠"焕生机 在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我国最大沙漠淡水湖——红碱淖,正展现着独属于这里的秋日美景。此时的红碱淖宛如淡雅油画,澄澈天光下, 碧蓝的湖面与湖畔的芦苇相映,微风拂过美不胜收。放眼望去,白骨顶、野鸭等鸟类活跃其中,时而扎水觅食,时而追逐嬉戏,为静谧湖面增 添了许多灵动与生机。 近年来,当地通过生态补水、湿地修复、人工增殖放流等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