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

Search documents
文博日历丨他没去过岳阳楼,却写出千古名篇
Yang Shi Xin Wen· 2025-05-09 01:34
"自打知道你要报这个选题 我脑子里就都是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文博日历》的同事这样告诉本文小编) 你可能没去过岳阳楼 但一定知道《岳阳楼记》 让我们通过这方玉龟钮印 走近文章的作者范仲淹 这方印是否为 范仲淹本人所用? 这是一方玉质印 颜色为棕褐色与青白色相间 印的表面有较多隔纹 更显古朴 01 ①文博链接:何澄(又名何亚农,1880年-1946年),生前在苏州期间经办实业、创办学校。他的一对女儿、女婿是"中国居里夫人"何泽慧,以及"两弹一 星"元勋钱三强;另一个女儿何泽英则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何家子女以何澄的名义把他生前所藏捐献国家。 印的上部是一个龟形钮 这只玉龟昂首收尾 背甲中间微微隆起呈现弧形 四肢蜷起又像蓄势而行 雕刻刀工虚中带实,生动自然 更大的看点则是印文 凿刻篆体的"范仲淹印"四字 字体端正疏朗拙朴古貌 这方宋代的印章 是著名文物鉴赏收藏家何澄生前所藏① 前人认为,可能是范仲淹所用 丝丝的细纹是岁月的刻度 带我们回望一代贤臣的沧桑过往 02 谁还没背过《岳阳楼记》? 范仲淹是北宋仁宗年间的 政治家、军事家,更是杰出的文学家 他一生虽几经起落,家国始终在心头 我们透过《岳阳楼 ...
青年企业家欢聚“东方蓝宝石”共话青春担当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05-08 18:46
"20岁时我还在海外求学,没有报效祖国的机会。如今我已站在故土上,尽自己绵薄之力为国家伟大复 兴作贡献。""90后"青年企业家代表——新沪商联合会青年主席、上润通商集团执行董事王亦季表示, 五四精神启示自己以爱国为底色,以创新为动力,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推动商业文明的发展,在创造财 富的同时,为建设祖国尽一份力。 "心怀祖国,才有更强烈的创业斗志。追求进步,才能激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迭代。"新沪商青 峰会副会长、上海羚佳创意设计集团公司CEO仇章奇表示。 上海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汪剑明表示,青年应从三方面积极作为:一是要坚定信心。回望历史, 广大青年曾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发出救亡图存的呐喊。新一代青年应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危机中育新 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中华民族开启新的辉煌篇章而努力奋斗。二是要勇于担当。各自领域,青年都 应主动承担责任,青年企业家需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助力经济发展。三是要凝聚力量,充分发挥 文化认同的优势,通过组织凝聚力,引导青年企业家明确目标,对接资源,搭建平台,实现共同发展。 青年企业家欢聚"东方蓝宝石"共话青春担当 ◎记者 严曦梦 5月8日,上海证券报社联合新沪商联合会在上 ...
笔墨饱蘸家国情怀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5-07 22:28
"往来千载一悲鸿:徐悲鸿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展"现场。图片来自:广东美术馆 奔马(中国画)徐悲鸿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厅外墙上,巨型花岗岩浮雕引人注目:几名高大健硕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 挥向土地。画面张力十足,人物顶天立地,神态各异,身体肌肉线条夸张,似有磅礴之力、雷霆之势。 这件长36米、高12米的浮雕名为"愚公移山",是以艺术巨匠徐悲鸿的代表作《愚公移山》为蓝本而作。 今年是徐悲鸿诞辰130周年。由广东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共同主办的"往来千载一悲鸿:徐悲鸿诞辰一 百三十周年纪念展"日前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展出。包括《愚公移山》《九方皋》在内的70余件佳作亮 相。 徐悲鸿是在国家危难与社会动荡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他将"生于忧患"这一理念内化为艺术革新动力, 其作品展现了逆境激发的变革与自我超越,传递出深切的现实关怀和家国情怀。 艺术再现传统故事 返回中国古代典籍,将传统故事转换为艺术形象,是徐悲鸿尝试的一条复兴中华民族精神之路。 徐悲鸿的大幅中国画《九方皋》取材于春秋战国时期九方皋相马的故事。徐悲鸿笔下的马往往不带缰 绳、自由奔放,而在这张作品中,骏马被拴在了缰绳上。对此,徐悲鸿解释说:"马也如人,愿为知 ...
平陆运河风物志㉔ | 万里瞻天家国情
Guang Xi Ri Bao· 2025-04-27 01:34
红墙碧瓦的合浦古海角亭,与钦州天涯亭遥相呼应,是古时人们眼中的"海角天涯"。 江水缓缓,白帆点点,江畔,苏东坡正闲庭信步……镶嵌在钦州市第一中学大门后的这幅画作,传 递出绵绵诗意。暮春时节,记者一行走进这所百年学府,探寻苏东坡与钦廉大地的深厚渊源。 一所中学与苏东坡有何交集? "钦州市一中的前身是绥丰书院,而绥丰书院又源自东坡书院。"学校党委书记龚玉华介绍道,"至 今,校园的部分建筑布局仍延续着东坡书院的形制,历史文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师生,这里英才辈 出。" 据记载,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钦州知州程鼎为纪念苏东坡,在平南古渡头(今中山路房管 所处)修建了东坡书院。清道光十四年刻本的《钦州志》印有东坡书院图。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 时任知州李受彤将东坡书院迁入当地的镇龙楼,易名为绥丰书院。 苏东坡与钦州何以结缘?钦州市作协主席谢凤芹在《家住运河边》一书中给出答案:苏东坡在廉州 (今合浦)期间,多次"遨游钦州"。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从海南获赦北归的苏东坡,在廉州停留 约两个月,下榻于名士邓拟的私家庄园"清乐轩"。清乾隆年间,邓氏园林荒废,廉州知府康基田带头捐 资,在原址重新建东坡亭。 走进合 ...
门楣之上家国情(人文茶座)
Ren Min Ri Bao· 2025-04-26 21:58
门楣之上的故事,古而不老,常被一代代后人描上新彩、赋以新说,传递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诉说 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与生命力。广东揭阳新寮村"崇德堂"后巷两侧的门楣上的"潜光"和"隐德"字 样,不仅是揭阳黄氏传承千年的家风,也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一生的写照,他为了核潜艇事业隐 姓埋名30年,奉献了毕生精力;江苏泰兴黄桥古镇的何氏宗祠悬挂着一块"吏瘦民肥"匾,何家子孙无论 是为官还是做人,也都以"无私之心利益他人"为标准,受何氏家风影响,如今黄桥古镇还设立了民情小 屋,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许多门楣之上的家风家训,化身为新时代的尚义之风、为人之道,助力社 会风清气正。 门楣之上,笔笔皆是深情,句句都有家国,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家国同构的精神境界与追求。福建屏南 陈氏家族自古就有"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的家规祖训,古老家风传承数百年。革命烽火中,屏南县有 108人加入新四军六团,一次次把红旗插在阵地的最高处,用青春和生命铸就了屏南"红旗不倒县"的美 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烈士陈祥榕对家国的深情告白,更是屏南陈氏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尊崇英雄、争做英雄,如今屏南县每年都有近千人报名从军,立志保家卫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