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物保护
icon
Search documents
法护殷墟大遗址
He Nan Ri Bao· 2025-05-08 23:34
安阳市殷都区法院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开展"守护大殷墟 法官在行动"普法宣讲。宋雨锟 摄 法护三千年。当游客指尖轻触全息投影的甲骨卜辞时,当众人惊叹于青铜器物上的饕餮纹时,殷墟文明正被 一双无形的手悉心呵护着——新时代法治力量铸就的守护之盾,让殷商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 立法:法治金钟罩守护殷墟 "五一"假期期间,殷墟博物馆新馆成了我省热门打卡地,八方游客慕名而来,以期奔赴一场与商文明的千年 之约。 由于保护区范围大,自然、人文环境比较复杂,历史上,公众文物保护意识薄弱,殷墟遗址核心区影响遗址 风貌的建设曾屡禁不止,文物盗掘倒卖违法案件时有发生。 "禁止刻划、涂污、损坏文物;禁止擅自移动、拆除保护标志和界桩;禁止擅自打井、深翻土地、平整土丘、 种植危害安阳殷墟安全的植物""在安阳殷墟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与文物保护、展示无关的建设工程或者爆 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安阳殷墟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发现文物或者其他文化遗存 的,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安阳殷墟保护管理机构"…… 今日,在安阳殷墟遗址保护区内,以《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内容的宣传栏、 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在许多店铺门口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青铜铸文明 守护传薪火
Shan Xi Ri Bao· 2025-05-08 22:59
图为夕阳下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资料照片)。 我的心里话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 宁亚莹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38件青铜器文物的修复工作顺 利开展,91件青铜器文物被列为国家文物局重点修复项目;对基本陈列进行改造提升,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观展体验。我们将切实扛起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 献。 4月,渭水之畔,绿柳垂丝。坐落于此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与波光潋滟的渭水、生机勃勃的滨河生态廊道相映 成趣。 馆内,镇馆之宝何尊前,人头攒动。这件代表西周早期青铜器铸造极高水平的国宝,造型凝重雄奇,尊内底 铸有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4字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 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青铜器之乡。青铜器上铭刻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密码,是揭示早期中华文明 起源、形成、发展的代表性物证,其反映的文明礼制影响至今。 宁亚莹介绍,借助投影与三维动画技术,青铜纹饰从器身剥离,再旋转、放大,每一道夔龙纹的弯折起伏都 显得更加生动。参观者得以参与一场可以"听见""触摸""走入"的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从传统陈列到如今"科 ...
致敬守护!5位文保领域代表谈文明传承
Xin Hua Wang· 2025-04-29 00:37
"作为一个基层的文博工作者,我希望用考古和文博人的初心来丈量大地。" 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从工作一线到见面会现场,王龙等5位代表朴实无华,谈起工作如数家珍、尽 显热爱。他们是文保领域奋斗者的典型,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用梦想传承文明薪火。 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全面开展,"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7批次211件 (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每一项成就背后凝聚着无数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智慧与坚守。 "丈量大地",是来自新疆的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负责人、副研究员王龙的梦想,也是他的日常。他曾用一年的时间带队走遍吐鲁番的山山 水水,共调查了1108条坎儿井。 "我作为吐鲁番区域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指导员,牵头组织实施了吐鲁番北部天山区域天山孔道专项调查项目,带领大家走遍了北部天山的每一 个峡谷、每一个河湾,新发现古墓葬、古遗址、古岩画、古建筑74处。"提起最近的收获,王龙充满骄傲。 择一事,终一生。对于敦煌研究院文化 ...
加强文物保护 传承中华文明(权威发布)
Ren Min Ri Bao· 2025-04-28 22:36
对文物保护的热爱,在他们穿越春夏秋冬、山地河谷的足迹里—— 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名文物保护领域代表围绕"加 强文物保护 传承中华文明"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文物事业发展的每一项成就背后,都凝聚着文物保护 工作者的智慧与坚守。他们或扎根田野,用脚步丈量历史,或心怀敬畏,用匠心守护遗存,以实际行动 诠释择一事终一生的初心。 "我们在工程修复中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测绘、激光雷达等科技对建筑存在的问题'精准用药', 建筑修复过程中尽量使用原来的老构件。"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中心的刘汉 兴,长期参与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王宫遗址项目,在吴哥古迹修复工作中提供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 案。"我们要继续与国内外交流,加强文物保护的合作利用,与国际上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方法 接轨,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刘汉兴说。 20余年来,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副研究员宋淑霞坚持为游客讲述敦煌文化。对她来说,讲解 是在搭建古今对话的桥梁。如今,前沿科技手段赋能敦煌文化的传播。例如"飞天"专题游览线路,在敦 煌数字化资源、虚拟增强技术等加持下,游客参观结束后可以在窟外 ...
一起守护,黄土高原上的文化“宝藏”
Xin Hua She· 2025-04-28 09:36
行走在山西大地上 无论在城镇里 还是在太行山、吕梁山群山之间 总会遇到一些外貌古旧的楼、塔、寺、院…… 东倚太行,西临黄河 山西被誉为"古建筑爱好者的天堂" 一个个文化"宝藏"犹如璀璨珍珠点缀着表里山河 寺内巡查、检查监控 山西拥有5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 其中古建筑约有2.8万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 国保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 在这个被越来越多人发现和了解的宝藏之地 是谁? 在默默守护着这些文化"宝藏" 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 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 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 记录监测文物情况 翠云山间的法兴寺里 文保员张宇飞 坚守30多个春秋 看护寺庙、客串讲解 还开设了"守寺者"微信公众号 介绍寺内的宋代彩塑、唐石舍利塔与唐燃灯塔 武周山南麓 石窟造像顶天立地 一支文物医生团队对石窟"望闻问切" 进行病害调查、微环境监测和日常保养 让饱经风霜的石窟焕发光彩 石窟本体保护的同时 文物医生逐步对石窟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 随着"数字档案"不断完善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为加强基层文物保护队伍建设 2022年,山西省文物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 《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 同年 ...
中国文物保护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2025-2031年
Sou Hu Cai Jing· 2025-04-24 22:48
中国文物保护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2025-2031年 本文源自:中赢信合研究网 第一部分 产业环境透视 第一章 文物保护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 文物保护行业定义 一、文物保护的内涵 二、文物保护的意义 三、文物保护的要求 第二节 文物保护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价值理论 二、文化价值理论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四、公共管理理论 第三节 文物保护立法模式 第四节 文物保护方法 三、文物保护行业市场结构变化趋势 第二节 移动文物保护市场调研 一、移动文物保护相关标准 二、移动文物保护机构数量分析 三、移动文物保护市场规模分析 四、移动文物保护市场需求分析 五、经典案例分析 六、移动文物保护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市场调研 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相关标准 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构数量分析 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市场规模分析 四、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市场需求分析 五、经典案例分析 六、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发展趋势分析 第八章 文物保护行业区域市场调研 第一节 中国文物保护重点区域市场调研 一、行业区域结构总体特征 二、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三、行业企业数量的区域分布 第二节 东北地区文物保护市场调研 一、文物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