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文明传承
icon
Search documents
学习进行时丨传之后世、泽被后世
Xin Hua Wang· 2025-06-15 00:56
"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开展调研。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敦煌莫高窟,还在敦煌研究院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了事关敦煌文 化保护研究的许多重要问题。有一个细节,散会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门口停住脚步,特意叮嘱大 家:"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是第一位的,旅游是第二位的,不能光盯着门票而追求经济效益,不能过 于商业化。"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十分重视。这背后是一种传之后 世、泽被后世的深厚情怀。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推出文章,一起学习感悟。 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国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大国,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 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十分重视。 2024年,"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 (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进一 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 瑰宝和自然珍宝。 对于遗产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
檐端藏万象 方寸见古今(文化中国行·华夏博物之旅·传统建筑)
Ren Min Ri Bao· 2025-06-13 22:01
西汉蕲年宫当 王莽青龙瓦当 莲花纹瓦当 树木纹瓦当 G (0) (D) 云纹瓦当 汉并天下瓦当) 最早的瓦当发现于龙山文化时期(4500年前)陕西延安芦山峁遗址。但瓦当大量使用还是在西周时期, 在陕西西安、宝鸡一带的西周宫殿及宗庙建筑遗址中,均发现了瓦当。在陕西扶风、岐山的周原遗址, 考古学家发现了早期的素面瓦当,这些朴素的建筑构件,开启了瓦当艺术的千年传奇。 "瓦当艺术的发展,映射着中华文明的演进轨迹。"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研究发现,从纹饰上 说,西周时饰重环纹,后来出现绳纹、饕餮、云山、卷云、树林、动物、龙凤纹等。秦代的瓦当以图案 一方青瓦,半轮明月,静静诉说着华夏建筑的千年故事。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屋檐之上,瓦当犹如一枚枚 精致的印章,既守护椽木免受风雨侵蚀,又以精美的纹样展现着古人的审美追求。何为瓦当?《辞海》 有释:"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宋代《营造法 式》中称瓦当为"华头筒瓦"(此处"华"通"花")。这些建筑构件,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独特记忆。 和动物纹饰为主,当时七雄各自称霸一方,所使用的瓦当也各具特色,这种多样化的发展局面,使得瓦 当艺术迎来了它 ...
记者手记丨让中华文明在交融互鉴中更加焕发光彩
Xin Hua Wang· 2025-06-08 23:12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 记者手记丨让中华文明在交融互鉴中更加焕发光彩 新华社记者朱瑞卿 袁慧晶 王峰 法国陶艺家开弥打开手机相册,向记者展示起她的作品:穿运动鞋的武松、一头蓝色头发的哪吒……如 今,她正在景德镇以向日葵为主题进行创作。在开弥看来,异乡的美好生活是艺术焕新的灵感源泉,正 如荷兰画家凡·高在法国创作了传世名画《向日葵》。 开弥能讲流利的中文,她在景德镇生活了十年,正在申领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约一千年前,精美的瓷器自昌江畔启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运往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今,瑞士艺术家、 法国博物馆雇员、意大利贸易商……来自五洲四海的人们因热爱陶瓷艺术齐聚景德镇。近年来,这座小 城不仅实现了国内人口净流入,高峰期"洋景漂"数量更是多达5000人。 "我们在多地设立了'洋景漂'服务站,提供政策咨询、社群活动等服务。"景德镇陶瓷人才服务中心主任 陈优说,当地支持符合条件的"洋景漂"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工程,目前已有一位外国专家荣获 中国政府友谊奖、20位外国专家荣获庐山友谊奖。 成立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设立人才专项基金、积极开展外国人才交流对话,种种 举措激发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才到 ...
中新网评:你我携手,共赴一场文明之约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5 00:53
从博物馆热到China Travel,从线下到线上……当前,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中华文明传承创新、不同文 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更多平台。但同时,网络空间也面临着网络安全、数据泄露、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 诸多挑战。 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守护文明的深度?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6月10日至11日,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在安徽合肥举办。这次大会以"汇聚网络正能量引领时代新 风尚"为主题,将举办开幕式及主论坛、14场分论坛和"科技·点亮网络文明时空"主题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14场分论坛将针对网络文明建设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话题,比如网络主播培育管理、 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个人信息保护等展开研讨,积极回应网民关切和社会关注。同时,大会还特别突 出青年网民的主体作用,将发布青年网络文明倡议,引导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 中新网北京5月14日电(记者袁秀月)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有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酒器,器型上圆 下方,腹底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中有"宅兹中国"四个字,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 它就是国宝级文物何尊。 面对这件三千多年前的青铜器,我们能直观感受到:文明,从不是静止的字符,而是流动的 ...
加强文物保护 传承中华文明(权威发布)
Ren Min Ri Bao· 2025-04-28 22:36
对文物保护的热爱,在他们穿越春夏秋冬、山地河谷的足迹里—— 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名文物保护领域代表围绕"加 强文物保护 传承中华文明"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文物事业发展的每一项成就背后,都凝聚着文物保护 工作者的智慧与坚守。他们或扎根田野,用脚步丈量历史,或心怀敬畏,用匠心守护遗存,以实际行动 诠释择一事终一生的初心。 "我们在工程修复中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测绘、激光雷达等科技对建筑存在的问题'精准用药', 建筑修复过程中尽量使用原来的老构件。"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中心的刘汉 兴,长期参与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王宫遗址项目,在吴哥古迹修复工作中提供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 案。"我们要继续与国内外交流,加强文物保护的合作利用,与国际上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方法 接轨,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刘汉兴说。 20余年来,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副研究员宋淑霞坚持为游客讲述敦煌文化。对她来说,讲解 是在搭建古今对话的桥梁。如今,前沿科技手段赋能敦煌文化的传播。例如"飞天"专题游览线路,在敦 煌数字化资源、虚拟增强技术等加持下,游客参观结束后可以在窟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