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日战争
icon
Search documents
我的抗战|抗战·青春·记忆
Xin Hua She· 2025-05-11 01:45
5月8日,杨雅丽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一面写有"爱国三问"的墙前留影。寻访南京安全区难民收容所中方工作人员的后人、自学日语搜集史料、参与新闻纪录 片拍摄……这些年杨雅丽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守护抗战记忆。"寻找真相、捍卫和平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年轻一代的手中,我以后一定会坚持研究,为讲 好抗战故事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图书馆窗前的杨雅丽目光坚定。 5月8日,杨雅丽在天津市档案馆查阅资料。 5月8日,杨雅丽在天津五大道参观历史文化街区。2018年9月,杨雅丽在南京师范大学开启了她的硕士求学生涯。在导师张连红教授带领下,她将目光转 向"约翰·拉贝的中国朋友们",挖掘出一大批在南京安全区守护与救济难民的中国同胞。他们的事迹此前鲜为人知,却是南京大屠杀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 5月8日,杨雅丽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前驻足。 5月7日,杨雅丽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漫步。2021年杨雅丽来到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在江沛教授指导下继续抗战史研究。2023年,她参与南开大学-爱知大学 博士双学位项目,赴日本交流学习,访学一年间她查阅大量史料,从浩如烟海的日文档案里"打捞"出许多历史细节。 5月8日,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 ...
【史海回眸】多位中国抗日将领曾到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Huan Qiu Shi Bao· 2025-05-08 22:38
1928年下半年,成绩优异的刘伯承转到伏龙芝军事学院继续深造,较为系统地学习战略、兵种战术、勤务、战史、军事地理等课程,还学习了战争哲学、国 际法等。作为久经沙场的高级将领,刘伯承善于将军事理论与战例、战史结合,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为其军事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编者的话: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欧洲、亚洲等战场,不同国家的战士团结合作,英勇抗争。中 国人民抗日战争催生出很多优秀将领,他们中有很多曾到苏联深造学习。伏龙芝军事学院是苏联和俄罗斯联邦著名军事院校,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 曾派出多位优秀成员到那里学习进修,学成归来的他们为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伏龙芝军事学院设有基本系、供给系、东方系等,另有高级指挥员进修班,不仅培养本国人才,也为其他国家和民族培养、输送中高级军事人才。中国共产 党早期派去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的人员有刘伯承、左权、屈武、刘云等人。大多数人在国内有军事经历,因此军事学习上困难不大,倒是语言关要费一些周 折。 刘伯承苦学俄语 1927年,受中共中央的委派,35岁的刘伯承从上海登上前往苏联的轮船 ...
新四军成立时,四大支队的司令分别是谁,后来被授予什么军衔?
Sou Hu Cai Jing· 2025-05-08 12:06
八路军和新四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重要力量。虽然新四军的整体实力相对较弱,但它在抗战中 同样展现了巨大的英勇与坚韧,涌现出一批出色的将领。对于新四军的了解,很多人并不深入,甚至对 于其成立初期的组织结构、支队司令员的身份及1955年授衔时的军衔情况知之甚少。那么,今天我们就 一同回顾这一段历史,解答这些疑问。 新四军于1937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地点在湖北汉口。全名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 军。它的组成来源于当时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整体编制复杂,战斗力逐步发展起来。新四军成立 初期,组织中由叶挺担任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除此之外,新 四军下设四个支队和一个特务营,这四个支队成为了新四军早期的核心力量。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 四个支队的司令员和他们的实力。 新四军的第一支队由陈毅担任司令,傅秋涛担任副司令。初期,第一支队的兵力仅为1000多人,但很快 就发展到2300多人,实力相对较弱。兵员不足,装备也差,十几人才能拥有一把枪,这种装备状况严重 影响了战斗力。不过,陈毅的领导才能和指挥能力非常出色,在他的带领下,第一支队逐渐壮大。第一 支队的组成比较 ...
胡发坚是新四军的高级将领,他牺牲的有点意外
Sou Hu Cai Jing· 2025-05-07 04:15
新四军中共正面战场上的一支部队,由原来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组成的。1937年10月12日新四军成立 纪念日。新四军第一支队是新四军初期的四支主力队之一,由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胡发 坚任参谋长,刘炎任政治部主任。1939年11月7日,8月,第1支队和第2支队机构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 指挥部。第一支队作为新四军最初的主力支队之一,其初期的领导人陈毅后来被授予元帅军衔,傅秋涛 被授予上将军衔,而胡发坚参谋长和刘炎先后牺牲,其中参谋长胡发坚牺牲却是一个意外。 1939年1月,受命赴任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副司令员,主持全面工作。他领导这支部队在武进、 无锡一带开辟抗日游击新区,直接指挥坂上附近的西王村战斗,极大地振奋了苏南人民的抗日信心。他 创办随营学校,招收爱国知识青年参加学习,培训了大批敌后抗日骨干分子。他还主动开展战区群众的 宣传组织工作,逐步扩大抗日进步力量,为新四军东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正在新四军忙着抗日建立抗日根据的时候却引起来了地方武装的不满,武进县洛阳一带,大刀会头目侯 人雄在当地敲诈勒索,鱼肉乡里,民愤极大。新四军派人去做工作,他们都蛮横无理,拒不接受新四军 的帮助教育和好言相劝,并扬 ...
心相近丨“永远不会忘记”——中俄友谊故事世代流传
Xin Hua She· 2025-05-05 08:49
新华社莫斯科/重庆5月5日电 心相近丨"永远不会忘记"——中俄友谊故事世代流传 ■新华社记者赵嫣 刘恺 张琴 三峡库区万州,长江水流湍急。风景秀丽的西山公园内,坐落着一处静谧墓园。苍松翠柏掩映 下,汉白玉墓碑上,雕刻着展翅欲飞的白色和平鸽,还有一架战机直上云霄。 墓碑正反两面分别用中文和俄文镌刻着"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国人民而英勇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大 队长格里戈利·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之墓"。墓碑前,立有库里申科的半身铜像。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动情地说:'我像体验我 的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着中国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他英勇牺牲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 没有忘记这位英雄,一对普通的中国母子已为他守陵半个多世纪。"2013年访俄期间,习近平主席 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深情讲述库里申科的故事。 如今,在库里申科的墓碑周围,中国守墓人种下的香樟树已亭亭如盖。 "这是一份责任" 在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库里申科与队友率两支"达莎"重型轰炸机大队抵达成都。当年为库 里申科当过翻译的刘群曾经撰文回忆,这位"天兵天将"有着质朴的面孔、坚实的体格,"瞳仁的颜 色和中国人的差不 ...
我们都是收信人(重读抗战家书)
Ren Min Ri Bao· 2025-04-29 22:31
正是故乡张广才岭山花烂漫的时节。春风如信使,把故乡的呼唤送到我的耳畔。无论如何该回去看一看 了,吃一吃家乡的土菜,和乡亲们一起唠唠嗑。但是,此行顶顶重要的,是到赵一曼烈士的纪念碑前献 上一簇春花。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受党组织的委派,前往东北地区组织发动抗日斗争,她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后 与其他抗日武装整合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并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部长、中共 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在东北大地,赵一曼领导的抗日队伍爬冰卧雪,风餐露 宿,为"逐日寇,复东北"艰难地浴血奋战。最后,这位战功赫赫的抗联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人民 的幸福,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赵一曼曾任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珠河县即我家乡、今天的黑龙江尚志市。几十年来,赵一曼的英雄 事迹一直在尚志,在张广才岭、蚂蚁河畔流传。在与日寇抗争的岁月里,我家乡的父老乡亲已然把满口 纯正东北嗑儿的赵一曼,视为土生土长的乡亲,看作是自己的亲闺女、大姐、老妹儿了。在抗联队伍 中,战士们则亲切地称她"瘦李""李姐"(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我们的女政委"。这是一位 让日寇恨之入骨又闻风丧胆的女英雄。 记得学生时代,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