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精神

Search documents
山东省在青海考察对接工作
Da Zhong Ri Bao· 2025-07-12 01:07
山东省在青海考察对接工作 林武吴晓军罗东川王宇燕刘奇凡出席 7月10日至11日,省委书记林武率山东省学习考察团在青海考察对接工作。青海省委书记吴晓军,青海 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东川,山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宇燕,青海省委副书记刘奇凡出席活动。 林武代表山东省委、省政府,对青海长期以来给予山东发展的支持帮助和对援青干部人才的关心关爱表 示衷心感谢。他说,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 成效。这次学习考察,我们亲身感受到大美青海的独特魅力,感受到青海发展的蓬勃活力,青海的很多 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山东认真学习借鉴。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口支援工作重要指示要求, 携手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学习"两弹一星"精神,担当作为、改革创新,扎实 做好对口支援和援青干部人才接续工作,深化农业、能源、环保、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合作,推动 鲁青合作再上新台阶。 吴晓军代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群众,对山东一直以来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山东 省委、省政府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口支援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真金白银投入,真情实意帮扶, 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 ...
“成为”他们:既在舞台瞬间也在不远未来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5-25 01:38
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届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话剧大赛剧照。中国科学院大学供图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学生礼堂里,一群年轻人身着20世纪60年代的西 装、白大褂、实验服,手拿公文包、实验仪器、粉笔和报告,或稳坐在"冷板凳"上做实验、在黑板前书 写公式、在归国报国路上行色匆匆,或为实验成功而雀跃、为进展缓慢而怅然…… "两弹一星"研制期间,中国科学院累计投入40多个单位、1.7万余人参与相关工作,由此,"两弹一 星"精神成为国科大文化的历史根基和精神脉络。 前不久,国科大第二届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话剧大赛落下帷幕。赛事吸引了来自多个专业的100余名学 生,他们饰演钱学森、郭永怀、王希季等科学家,也演绎图纸设计师、车间工人、警卫员等"无名英 雄"。 从去年寒冬的初赛,到今年暮春的决赛,大赛赛程长达半年。半年间,参赛学生浸润于这堂别样的思政 课,"成为"他们所饰演的角色——既在舞台上的瞬间,也在不远的未来…… "演绎他们的故事,是我目前能和他们走得最近的方式"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二学生钱源涛在《为"你"穿上外衣》剧目中饰演他的偶像——钱学森。 他从小反复听父母讲钱老的故事,长大后,在这 ...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见证“大国重器”辉煌,三家在京部属单位联合开展党建活动
Zhong Guo Huan Jing Bao· 2025-05-08 00:20
在北京光源,极富设计感的现代化建筑、极具科技范的实验设备,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 领域科研人员通过北京光源探索微观世界的纤毫奥秘,参加活动的同志们通过参观北京光源,深刻感受到"大国重器"的磅礴伟力。 近日,生态环境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在部机关党委指导下,联合生态环境部华北督察局、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共赴中国科学院"两 弹一星"纪念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以下简称北京光源),开展"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见证'大国重器'辉煌"主题党日 活动。 在"两弹一星"纪念馆,一件件锈迹斑斑的试验设备、一页页泛黄工整的手稿笔记,重现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一穷二白的年代里、在国外敌对势 力的封锁下,进行科技突围的"惊天动地事",再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隐姓埋名人"崇高精神品格。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在短短半天时间里,安排了多点位参观学习,行程紧锣密鼓,内容丰富扎实;突破"看展览馆展览、听讲解员讲解"的局限,将 大巴车、实验室、绿水青山等拓展为党员学习的好课堂。专门邀请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为大家讲述从"两弹一星"到 ...
星辰守望,两代人接力传承航天梦
Nei Meng Gu Ri Bao· 2025-04-30 12:04
转自:草原云 高世旺与功勋试车台合影。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开启了北京知青高世旺的航天梦想。20世纪60年代末,他积极响应国家 号召,来到内蒙古,从事试验测试相关工作,1976年11月被推荐到长沙工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前身)五 系学习精密机械设计及其工艺专业。毕业后,他毅然回到航天梦开始的地方,将所学知识奉献给中国航 天事业。 "从55年前'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如今神舟二十号腾飞,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心血与汗水。这次首位内 蒙古籍航天员王杰执行'飞天'任务,更是让我感到自豪!"谈到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中国航天科工六 院功勋试车台老台长高世旺激动地对记者说。 4月27日,记者在中国航天科工六院看到,功勋试车台上裸露在外的钢筋十分醒目,这是一次次试验成 功的见证,也是岁月赋予试车台的光荣勋章。 中国航天科工六院被誉为中国固体事业的摇篮,始建于1965年1月的功勋试车台,是我国第一座大型固 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台,从参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入轨任务至今,年过60周岁还 在服役中。 高世旺与儿子高翔交谈。 投身航天事业40年来,高世旺与团队在一次次严慎细实中,保证了每次任务的圆满成功;如今,儿子 ...
陈海生:赓续“两弹一星”精神血脉,勇攀能源科技创新高峰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4-30 05:41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报 ,作者陈海生 "两弹一星"精神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在特殊历史时期担负国家特殊使命过程中铸就的精神丰碑。 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内涵,不仅指引着老一 辈科学家创造了彪炳史册的科技奇迹,更在新时代继续激励着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 在院党组安排下,我于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工作会议期间,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 丰富的历史展品和老一辈科学家的光辉事迹令我印象深刻,也使我想到,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 所(以下简称工程热物理所)的发展历程,正是这一伟大精神薪火相传的生动写照。 回望历史,工程热物理所和工程热物理人的成长与发展,处处彰显着"国家的重大需要是什么,我们 就做什么"的使命担当。 上世纪50年代,吴仲华先生在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前身)工作期间,提出 了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吴氏通用理论),极大推动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发展,在国际上享 有崇高的地位。然而,他胸怀"中国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服务"的科学报国情怀,与钱学森、郭永 怀等"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一样,为了祖国发展毅然归国。1956年,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