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

Search documents
对话中科院院士冯小明:应让一批优秀科学家沉下心来
经济观察报· 2025-07-11 14:02
冯小明表示,如果要从事科学研究,或为推动社会发展做贡 献,最关键的还是要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样做事才会有激 情。 作者:张铃 封图:未来论坛 "国家应该在政策制定时改变管理模式,让一批优秀科学家能沉得下心来。现在,已经有一些部门 在这样做。"7月8日,在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2018未 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冯小明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的采访。冯小明谈到甘坐"冷板凳"和科学家精神,也谈 到催化剂研究对制药行业的重要意义。 冯小明是著名有机化学家,主要从事不对称合成方法学及手性药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化学反应"Roskamp–Feng反应",是首个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所做的工作被国 际人名反应专著冠以中国人名的有机化学反应,这一研究工作纠正了国际上通用有机化学教材对该 反应获得光学纯产物的片面描述。 以下是经济观察报与冯小明的对话: 经济观察报 :你 所理解的科学家精神是什么? 冯小明: 首先是要有家国情怀,爱祖国、爱民族;第二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要好;第三是要有 奉献精神;第四是要有对年轻人的提携和培养。 经济观察报:对于年轻科研工作者,你有什么在保持创新方 ...
对话中科院院士冯小明:应让一批优秀科学家沉下心来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7-11 13:23
"国家应该在政策制定时改变管理模式,让一批优秀科学家能沉得下心来。现在,已经有一些部门在这样做。"7月8日,在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期间,中 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2018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冯小明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的采访。冯小明谈到甘坐"冷板凳"和科学家精神,也谈到催化剂研究对制 药行业的重要意义。 冯小明是著名有机化学家,主要从事不对称合成方法学及手性药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化学反应"Roskamp–Feng反应",是首 个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所做的工作被国际人名反应专著冠以中国人名的有机化学反应,这一研究工作纠正了国际上通用有机化学教材对该反应获得光学纯 产物的片面描述。 以下是经济观察报与冯小明的对话: 经济观察报:你所理解的科学家精神是什么? 冯小明:首先是要有家国情怀,爱祖国、爱民族;第二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要好;第三是要有奉献精神;第四是要有对年轻人的提携和培养。 经济观察报:对于年轻科研工作者,你有什么在保持创新方面的建议? 冯小明:如果要从事科学研究,或为推动社会发展做贡献,最关键的还是要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样做事才会有激情。第二点,还必须有能力,能坚持, 有责任 ...
千万次俯身,只为一次破土的答案(序与跋)
Ren Min Ri Bao· 2025-07-10 22:52
合上这本书,《他们仨》中三位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在眼前一一闪现,我深为感动,科学家精神竟能在儿 童文学的世界里以如此鲜活的姿态得以描述、展现和传承。在科研之余,我也积极投身于科普工作,常 感慨于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他们有那么饱满的热情、那么新奇的想象、那么热切的渴望。我坚信,热爱 和好奇是开启世界奥秘最重要的钥匙。希望孩子们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家的精神力 量,领会到科学的真谛,在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未来的某一天,这颗种子定会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作为一名植物分类学家,我有时会被问到植物分类学研究有什么用。在我看来,答案不言自明:每一个 植物物种都是地球故事的讲述者,而分类学家就是那个忠实的记录者。 多年来,我在山川湖泽间穿梭,探寻植物的奥秘。当我翻开这本《他们仨》,看到故事里的菌物学家 ("外公")痴迷于菌物研究、四方奔走的一生,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充满挑战与惊喜的野外科考岁月,不 由感慨万千。野外科考时,我们常戏称自己是"野人",我们也常怀"野心",希望探尽物种的奥秘。这本 《他们仨》就将我们的这点痴心和执念,以及这种为穷究科学奥秘忘我钻研的劲头展现给读者。 科学研究的道路漫长而崎岖,充满了无数的艰辛 ...
中国科协主席:人工智能迎来关键窗口期给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很多机会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09 07: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平行论坛之一,中国科协主席与青年 科技人才见面会近日在北京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谈及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时表 示,人工智能正在迎来关键窗口期,它会给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很多机会。 中国科协主席与青年科技人才见面会会场。中国科协 供图 中国科协7月9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见面会上,万钢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 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的 200多名青年科技人才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 谈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经验与启示时,万钢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新型举国体制的一种具 体实践。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快速发展趋势,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防止了大气污染,为汽车产业 稳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他认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确定战略目标,其次确定研究发现的 产业化发展路径,加强产学研结合和国际开放合作。 针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万钢认为,人工智能正在迎来关键窗口期,给理、工、农、医等各个领 域都带来新变化,正在重新塑造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随 ...
重温初心 矢志奋斗
Ren Min Ri Bao· 2025-07-01 01:10
不同的年代背景,同样的报国赤诚;不同的科研领域,同样的奋斗精神。《百名院士的入党心声》一书 以百名院士的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等史料为切入点,精心讲述、动情展现他们入党前后的感人故 事,带领读者重温他们科技报国的坚定信仰、执着追求。 他们中,有"两弹一星"功勋,东方大国白手起家,以惊人速度创造出科学奇迹,离不开这些不计名利、 矢志报国的科学家;有大国重器的奠基者,下海上天,择一事终一生,在战略领域实现"零"的突破,用 全新技术追平世界强国;也有立于时代前沿的"弄潮儿",心系国民经济命脉,敢于迎战尖端难题,围绕 产业需要开展急缺项目攻关,用科技突破奠定了千行百业的基石。 翻阅他们的故事,百余年来党领导下科技事业走过的光辉历程缓缓浮现。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满怀"跟党 走、为人民"的科技报国之心,始终与党的事业生死相随、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他们不乏卓越的智 慧、无畏的勇气,更追求信仰的力量、理想的光辉,数不尽的累累硕果从中孕育而来。 书中展示了100名院士入党材料的档案图片,为寻找这些珍贵资料,编写组联系了包括中国科学院在内 的50多家科研院所和10多家大型科研企业及相关高校。纸张虽已泛黄,字迹仍然清晰,科学家精神依旧 ...
演绎共和国脊梁 接力科学家精神
Ke Ji Ri Bao· 2025-06-27 01:01
创新剧目形式 原标题:演绎共和国脊梁 接力科学家精神 近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等主办的"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在陕西举办。10部由高校组织创 排的舞台剧走进校园,将科学界的"大家小事"带上学校舞台,并面向社会公众进行5GVR云直播,创 新"科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让广大师生一同感受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魅力。 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说,本次活动通过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等形式,促进公众理解科学、走进 科学,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最美时代华章。 延展育人路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通过演绎科学家故事,剧目组成员们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信 条充分传递给观众,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浸润心灵、汇交融合。展演过后,观众纷纷给出好评,许多 青年师生在剧目启迪下催生了对科学家精神的思考。 "在演出过后,许多青年教师主动前来与我们交流,不少人惊奇于王艺平先生所提出的教学方法和 改革思路。在看这部舞台剧之前,他们从未想过课还可以这样上、原来实验还可以这样做,《破晓》给 予了他们一个了解教育历史的窗口。"高原表示,《破晓》不仅让青年教师们受到了精神上的感召,也 引起了人们对于教育本身的思 ...
赵一德在西安市调研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着力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 更好满足群众上好学就好业的期盼
Shan Xi Ri Bao· 2025-06-25 01:00
6月24日,省委书记赵一德在西安市调研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 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始 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更好满足群众上好学、就好业的 期盼。 省领导方红卫、王海鹏、李九红,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西安市有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或座谈。 (记者:母家亮) 在西安工程大学,赵一德走进就业指导中心,察看数字求职一体机使用情况,询问校园招聘和毕业 生就业签约进展。他要求相关部门和高校加强就业形势研判,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做好困难群体帮扶, 帮助毕业生更好择业、更快就业。参观功能性纺织材料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后,赵一德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学生科技报国情怀,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战略急需和新兴 领域创新创造、建功立业。 随后,赵一德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思政课建设情况汇报,并作形势与政策 宣讲。他指出,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要持续巩固经济回升、结构向优、发展向好态势,努力把 就业"蛋糕"做得更大。要推动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深度融合,引导毕业生把 ...
敢想 敢干 敢当
Ke Ji Ri Bao· 2025-06-23 00:53
如今,"拉索"产出的多项成果,突破了过去的理论极限,更新了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正在书写中 国人自己的宇宙观。 现在,目光从西南高原移向东北平原。 主题宣讲中,梁爱珍带来的故事,和黑土地有关。梁爱珍来自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 所。 "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去克服,再困难还要去克服,克服就是要去做这个做不了的事。"6月19 日,由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主办的中国科学院"攻坚: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主题宣讲在北京举 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战在讲述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的前世今生时,回忆起 了"拉索"首席科学家曹臻的这句话。 经历4代人接续奋斗,"拉索"在四川稻城海子山建成,使得中国宇宙线研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达 到国际领先水平。 从预研到立项再到建设,科学家团队长期坚持,克服重重困难。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敢想、敢 干、敢当"的"海子山精神"。 2009年,我国科研人员提出建设"拉索"设想。但是,很多人持怀疑态度。工程能否完成,科学目标 能否实现,都是问号。但曹臻坚信,只要探测灵敏度能上去,就一定会有重大发现。 建设开始后,挑战更是一个接一个。 "拉索"建在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在这 ...
【中国新闻网】三位青年科学家分别宣讲“海子山精神”“黑土精神”“铸剑精神”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0 01:3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梁爱珍研究员分享了一代代科学家薪火相传、矢志不渝,面 向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为中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东北黑土区的保护和恢复开展科技攻 关、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科研历程,阐释在科研攻关中形成的"扎根大地谱新篇,协力攻坚克难关,笃 行创新谋发展,担当奉献保粮安"的"黑土精神"。 6 月 19 日下午,中国科学院 " 攻坚: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 主题宣讲在北京举行,图为陈松战研究员宣 讲 " 海子山精神 " 。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6 月 19 日下午,中国科学院 " 攻坚: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 主题宣讲在北京举行,图为梁爱珍研究员宣 讲 " 黑土精神 " 。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科学院"攻坚: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主题宣讲6月19日下午在北京举行,三位青年科学家分 别代表团队宣讲在科研攻关过程中形成的"海子山精神""黑土精神""铸剑精神"。 位于四川稻城海拔4410米海子山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英文缩写LHAASO,中文昵称"拉索")的 建成运行和观测成果在国际上备受瞩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松战研究员讲述大科学装置"拉 索"如何在科学家的长期坚 ...
入学尝鲜果毕业携硕果 第十届“畅享园艺”甜蜜送别毕业生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7 18:49
活动现场,品种丰富、香气清远、味道甜美的各类瓜果琳琅满目。西瓜、樱桃、番茄等多个科研品种整 齐排列,还有各式各样的果盘"争奇斗艳",诉说着园艺科研的丰硕成果。现场的师生们化身"科普使 者",热情地为同学们讲解不同品种的栽培种植技术以及各个品种的感官特点,还分享了每个科研成果 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科研小故事。 同学们积极参与科研成果科普答题和趣味小游戏,在欢声笑语中畅聊毕业、品味甜蜜,仿佛又回到了那 些在实验室和试验田里挥洒汗水的日子。 中新网陕西杨凌6月17日电 (阿琳娜 张欢)"每一颗水果都是期许,每一口甜蜜都是希望。西瓜、樱桃、 番茄……从开学季到毕业季,我们在甜蜜中品尝的是专业的自信、学科的实力和强农的信心。"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任小莹即将奔赴新征程,忍不住感慨道。 入学尝鲜果,毕业携硕果。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第十届"畅享园艺"送别毕业生活动举办。 一场别开生面的科研成果品鉴盛宴,为即将离校的毕业生们送上了一份饱含深情与祝福的毕业礼物。 据悉,自"畅享园艺"举办以来,已走过了十个年头。每一届活动都承载着学院对学子们的关爱与期望, 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园艺学子的成长与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