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冲击2.0
icon
Search documents
美国麻省理工教授:这次的“中国冲击”,对美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
Sou Hu Cai Jing· 2025-07-21 10:13
2025年,全球经济与技术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的崛起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avid Autor和哈佛肯尼迪学院教授Gordon Hanson 在2025年7月14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提出"中国冲击2.0"的概念,指出中国在高技术领域的突破正对美国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场新冲击不仅关乎经济,更涉及技术主导权与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两位教授的分析引发广泛讨论,揭示了中国从低端制造向技术强国的转型轨迹,以及 美国在应对中的战略困境。 进入21世纪,全球化深刻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1999年至2007年,中国的低 成本制造能力席卷全球,引发了"中国冲击1.0",重创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传统制造业。 2025年,全球经济面临新的转折点:技术革命、地缘政治博弈和气候变化压力交织,人工智能、电动车、5G通信等领域的竞争成为焦点。中美之间的博弈 从贸易扩展到技术与供应链控制。美国通过关税和出口管制试图遏制中国,但效果有限。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使得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显著提 升,促使美国学界重新审视应对策略。 "中国冲击1. ...
戴维·奥托、戈登·汉森:“中国冲击2.0”比1.0更猛,而美国还在打“上一场战争”
Guan Cha Zhe Wang· 2025-07-16 08:18
二十年过去了,当地的工人仍然未能从制造业流失的冲击中恢复。虽然部分地区重现了增长,但新增的 工作岗位大多来自低薪产业。同样的故事在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同时上演——如纺织、玩具、运动 用品、电子产品、塑料、汽车零部件。 然而,一旦中国的这场经济转型在2015年前后完成,其冲击的势能也不再积蓄。从那时起,美国的制造 业就业开始回升——在奥巴马总统任期,特朗普第一任期、拜登总统时期持续增长。 既然如此,您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还要谈论"中国冲击"?我们也希望不必再谈论。我们在2013、2014 和2016年与苏黎世大学的合作者大卫·多恩(David Dorn)共同发表了系列研究,第一次系统呈现了来自 中国进口的竞争如何对美国部分地区造成长期、结构性的就业和收入损失。如今我们想强调的是:美国 的政策制定者花太多时间沉湎于过去,准备打"上一场(贸易)战争"。他们真正应该仔细研究的是正在 浮现的"中国冲击2.0" 提前剧透:这一次冲击对美国的影响可能比上一次更严重。 "中国冲击1.0"是一次性的事件:本质上,中国当时只是想明白了它数十年前就该开启的发展步伐。美 国为此付出了不必要且惨痛的工作岗位流失,但说到底,美国也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