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

Search documents
南粤之窗丨从“找布神器”出发 看人工智能如何助力传统纺织业
Yang Shi Xin Wen· 2025-05-02 10:06
在快时尚当道的今天,一块布料从设计到成衣上市需要多久?在广东,这个答案正被数字技术重新定义。当传统纺织业遇上人工智能,会碰撞出怎样的火 花?从一个"找布神器"出发,揭开传统产业变革的层层面纱。 布料市场里的"找布神器" 总台记者 罗平章:这里是广州布匹交易市场的核心区域,也是国内展销交易量最大的纺织服装面辅料商场之一。近3000家供应商,近百万种最新面料产 品,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采购商、设计师和买手采购。但传统的面料采购既费时又费力,现在听说他们上了新科技。 市场里,00后档口老板小黄正操作着AI找布机解决客户的需求。当客户递上一块巴掌大的样布,找布机的镜头能迅速捕捉纹理特征,系统随即从百万种库 存中锁定匹配布料。而在三年前,这样的找布流程需要走访数十家店铺,反复翻查色卡,最快也要一天的时间。 布料交易商 黄博章:它会自动拍摄,拍2倍图和5倍图,正面拍完之后拍背面,然后点击搜索。 在AI找布机上,布料的克重、色号、染缸编号、厂家生产线批次等关键数据都清晰可见。小黄告诉记者,两年前,他开了这家布店,第二年便用上了AI找 布机。有了这个"神器",客户寻布时间从原来平均2天时间到如今只要2分钟。 布料交易商 黄博章 ...
完整回顾: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 GOC2025
思宇MedTech· 2025-04-27 15:05
文章来源:骨未来 转载要求:可以直接转载,请在文首注明来源 大会由骨未来、智汇骨、思宇MedTech 主办 , 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 发展有限公司、启迪之星、中关村创业大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中关村科学城CGT产业孵化中心协办 , 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位临床专家、科研学者、企业代表和投资人,围绕骨科科技创新、医工交 叉、集采政策、手术机器人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 # 高规格开幕,政府、医院、媒体三方联动 大会开幕式由思宇MedTech创始人、骨未来主编、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秘书长赵清主持。 开幕式上, 北京市 海淀区副区长 林航 表示, 海淀将以更开放的机制、更精准的服务支持骨科创新,推 动更多像骨科机器人、生物材料这样的好产品从"临床需求"出发、从"海淀出发",走向全国。 2025年4月24日,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Global Orthopedics Conference 2025)在北京市中关村自主 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隆重举行。 北京市医药健康科技发展中心主任 刘慧 指出, 北京正以"政策牵引+平台建设+三医协同"为抓手,持续强化临床需求导向的科技创新体 系 ...
握得顺手,做得长久:从开立看内镜设计的新边界
思宇MedTech· 2025-04-23 15:31
产品的演进,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在技术高度密集的医疗产业中,设备设计的成熟通常历经三个阶段:首先是"能用"——满足基本诊疗需求; 接着是"适用"——操作顺手,提升效率与精度;最后,是"好用"——贴合使用者的身体与感知,减轻操作负 担。 能用,是技术门槛;适用,是设计水平;而"好用",才是判断产品真正成熟的标志。 这正是"人因工程"发挥作用的时刻。 Mayo Clinic 的研究进一步发现 [2] 84.4% 的内镜医师报告存在活动性疼痛,其中超过一半集中于手、腕 或手指;手痛者操作结肠镜时,插入时间增加,年均操作量下降超三成。 这些伤痛与内镜医师高频、重复的手部操作密切相关。 人因工程 (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 通过系统纳入使用者的生理、心理与行为特征,提升产品的安 全性、舒适性和效率。对医疗设备而言,它不仅关乎医生的身体健康,也影响诊疗质量与流程稳定性。 在调研人因工程在医疗器械领 域的落地案例时,一家本土企业—— 开立医疗 ,引起了关注。他们在开发新一 代内镜操作部时,做了一件特别的事: 研究医生的手——如何握、怎么转、何时开始疲劳…… 开立团队深入一线医院,花大量时间观 ...
握得顺手,做得长久:从开立看内镜设计的新边界
思宇MedTech· 2025-04-23 15:31
产品的演进,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在技术高度密集的医疗产业中,设备设计的成熟通常历经三个阶段:首先是"能用"——满足基本诊疗需求; 接着是"适用"——操作顺手,提升效率与精度;最后,是"好用"——贴合使用者的身体与感知,减轻操作负 担。 能用,是技术门槛;适用,是设计水平;而"好用",才是判断产品真正成熟的标志。 这正是"人因工程"发挥作用的时刻。 人因工程 (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 通过系统纳入使用者的生理、心理与行为特征,提升产品的安 全性、舒适性和效率。对医疗设备而言,它不仅关乎医生的身体健康,也影响诊疗质量与流程稳定性。 在调研人因工程在医疗器械领 域的落地案例时,一家本土企业—— 开立医疗 ,引起了关注。他们在开发新一 代内镜操作部时,做了一件特别的事: 研究医生的手——如何握、怎么转、何时开始疲劳…… 开立团队深入一线医院,花大量时间观察医生的操作过程,关注的不只是功能实现是否顺畅,而是长时间使用 后的状态。这些看似琐碎的动作和感受,最终转化为设计语言,推动他们在新产品中实现一系列人因工程改 进。 然而,医疗器械设计中"医生体验"却常被视为次要。在内镜设备的采购与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