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宇MedTech

Search documents
CGM市场新拐点?罗氏用“预测+整合”回应竞争
思宇MedTech· 2025-09-17 03:59
上海活动报名: 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 近 日 , 在 奥 地 利 维 也 纳 举 行 的 欧 洲 糖 尿 病 学 会 ( EASD ) 年 会 上 , Roche 宣 布 其 Accu-Chek SmartGuide 持续葡萄糖监测(CGM)系统与 mySugr 应用集成已获得 CE 认证 ,并同步公布了真实世界 证据(RWE)数据。这意味着 SmartGuide 不仅在硬件层面获批进入欧洲市场,也通过数字化整合进一步 扩展了其临床应用潜力。 # 从首次亮相到二次获批:SmartGuide 的加速路径 SmartGuide 最早在 2024 年 ATTD(糖尿病先进技术与治疗大会)上首次公开,随后于同年 7 月获得 CE 认证,成为一款 具备 AI 驱动预测功能的持续血糖监测设备 。此次获批的重点在于 与 mySugr 应用的深度 整合 。通过这一集成,用户能够在 mySugr 平台上集中查看血糖曲线、预测趋势、饮食记录、其他互联设 备的数据,并使用胰岛素剂量计算工具,实现"一站式"糖尿病管理。 Roche 在发布中指出,新的真实世界数据表明,该系统可帮助降低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风险,改善血糖控 制质量 ...
迈瑞香港上市提速,年度最大医械融资背后的信号
思宇MedTech· 2025-09-17 03:59
上海活动报名: 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 迈瑞医疗(SZSE: 300760)正 加快推进香港二次上市 的步伐。 据彭博社近日报道,公司已正式启动筹备工作,并已选定华泰证券和摩根大通作为首批承销行,协助推进相关上市事宜。消息人士透露,未来迈瑞医疗可能视进展 增加更多国际投行加入承销团队,以保障全球投资者覆盖面。 根据早前彭博社7月的报道, 此次赴港融资规模预计至少 10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71亿元) ,若最终落地将成为今年香港资本市场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二次上 市项目之一,受到投资者高度关注。 # 迈瑞的版 图 演化 迈瑞医疗当前的业务框架清晰划分为三大支柱: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条产品线共同构成其稳健的营收底盘,也构筑起与国际巨头抗衡的基本 盘。2024年,公司全年营收367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约117亿元,研发投入超过40亿元,持续保持在营收占比11%左右的高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迈瑞构建的"三瑞"生态体系: 瑞智联 :设备互联互通平台,推动ICU、手术室和急救系统的系统级整合。 截至目前,华泰、摩根大通及迈瑞医疗均未对市场询问作出评论,但业内普遍认为,此举将成为迈瑞医疗国际化战略 ...
数千万融资!医疗器械出海平台完成B轮
思宇MedTech· 2025-09-17 03:59
上海活动报名: 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 2025年9月, 广州医鹭久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鹭久歌") 宣布完成 数千万元人民币B轮融资 ,本轮由赣投在管的永丰县母基金与梅花创投联合投资。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海外仓建设、AI驱动供应链系统升级以及销售与本地化团队扩张。 在资本市场趋于谨慎的当下,能够获得多家机构联合投资,不仅体现出投资方对公司长期战略和执行能力的认可,也显示出医疗器械出海赛道在全球医疗需求增长 背景下的投资价值正在重新受到关注。 # 全球医疗器械 出海 :赛道进入 "深 水区" 近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保持稳健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已突破60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接近1万亿美元。在发达市场以外,拉美、东南亚、 中东及非洲正成为新的增量来源。这些市场普遍存在医疗资源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的痛点,对高性价比、交付及时、易于维护的医疗器械需求尤为迫切。 与此同时,传统的出口模式面临效率瓶颈——跨境物流周期长、售后响应慢、客户复购率低,导致很多中国厂商尽管具备价格优势,却难以形成稳定的市场份额。 # 公司概况与融 资历 程:从广州 走向全球 S2B(Supply to ...
石墨烯脑机接口首进美国,让帕金森告别“一刀切”刺激
思宇MedTech· 2025-09-16 03:00
2025年9月15日,西班牙企业 InBrain Neuroelectronics 宣布与 美国Mayo Clinic 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加速其 基于石墨烯的精确脑机接口平台(BCI-Tx)的临床验 证与商业化 。作为全球领先的临床机构,Mayo Clinic 的加入不仅为 InBrain 提供关键的临床 know-how,也意味着该公司正加快进入美国市场的步伐。与此同时, InBrain 还计划在美国设立子公司和试验中心,进一步推进其全球扩张战略。 上海活动报名: 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 一、合作内容与意义 根据公告,InBrain 与 Mayo Clinic 将开展 非独家技术合作 ,在经伦理审查(IRB)批准的环境下,对 InBrain 的 BCI-Tx 平台进行实际评估。双方的目标包括: InBrain CEO Carolina Aguilar 表示,公司希望将石墨烯和人工智能的性能优势转化为临床获益,而 Mayo Clinic 的加入将有助于提升平台在真实工作流程中的验证 速度。 二、产品结构、功能与技术特点|各地区进展 产品结构与核心功能(BCI-Tx 平台) 石墨烯脑表接口 (cortic ...
3.6亿A轮融资!AI推动辅助生殖进入自动化时代
思宇MedTech· 2025-09-16 03:00
上海活动报名: 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 2025年9月15日,医疗科技企业 Conceivable Life Sciences 宣布完成 5000万美元A轮融资 (约合人民币3.6亿) ,由Advance Venture Partners(AVP)领投,ARTIS Ventures、Stride和ACME等现有投资者跟投,使公司累计 融资总额达到7000万美元。 这笔资金将用于加速 全球首个AI驱动的自动化IVF(体外受精)实验室平台 的开发和商业化落地,推动生育 治疗的可及性、标准化和成功率提升。 这一融资事件不仅是Conceivable的重要里程碑,也被业内视作生育科技赛道的重要风向标。面对全球日益增长 的不孕不育需求,AI和机器人技术有望推动这一传统依赖"手工艺"的领域走向工业化和规模化。 # 融 资细节 与 投 资 方 背 景 本轮融资由AVP领投,延续了其在颠覆性医疗科技和AI驱动企业的长期投资策略。ARTIS Ventures、Stride、 ACME等现有投资者继续追加投资,显示对Conceivable的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的高度认可。 回顾融资历史,Conceivable在2022年12月 ...
上海首次官宣提出,高端医疗器械行动方案
思宇MedTech· 2025-09-16 03:00
上海活动报名: 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 2025年9月15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思宇MedTech翻了上海市近八年 的支持政策,发现市政府层面,以往都是提"生物医药"的若干意见及行动方案。这是 上海市级政府层面首次 单独针对 高端医疗器械 出台的行动方案 , 标志着这 一产业从"生物医药体系中的一部分"走向"独立支撑、重点突破"。 思宇MedTech推测和解读如下,仅供行业读者参考。原文官方链接附文末。 先简单介绍,怎么看一份政策文件,如何换位思考理解政府: 除了引导产业发展,上海市政府发文,还有两个目的: 响应国家战略与国际竞争: 全球在AI、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等方向迭代加速,中国必须抢占制高点。上海此举意在集中优势力量,推动在高端领域形成突破,并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向"竞争对手""喊话",吸引产业资源向自身靠拢: 上海、北京,势均力敌,都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领域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希望吸引和留住好项目、好企业在 本地长期发展。因此,政策的发布也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周一下班时间发文,还算体贴;如果是周五, ...
数千万融资!神经外科新锐械企完成B轮
思宇MedTech· 2025-09-15 04:09
上海活动报名: 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 2025年9 月15日, 湃诺瓦医疗科技宣布完成 B轮 首关融资,金额达 数千万元 ,由集富亚洲投资公司领投, 源壹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资金将主要投入到神经外科高性能医疗器械的多款产品,加速商业化 落 地。 就在一个月前,湃诺瓦的核心产品—— Sencere ® 颅内监护系统 已正式发布上市。从融资到上市,湃诺瓦几 乎在同一时间节点完成了"资本加速+产品落地"的双重动作,也标志着这家年轻的公司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 段。 # 颅内监护的临床痛点 在神经外科和神经重症的救治过程中,颅内压监测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指标。但长期以来,传统有线监测方式带 来了一系列问题: 感染风险高、探条移位或误拔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可能导致脑脊液渗漏 。 这些隐患不仅增加了护理负担,也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和预后。对重症医生来说,真正理想的监护系统应当是 ——既能实时、连续、稳定地反馈数据,又能减少操作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Sencere ® 的推出,正是瞄准了这些痛点。通过无线连接的设计,它试图去掉那条"最麻烦的线",让监护不 再成为额外的风险源,而是回归到它的本质:为临床决策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 ...
估值500亿美元!年度最大医疗器械IPO重启进程
思宇MedTech· 2025-09-15 04:09
上海活动报名: 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 近日,美国最大的私营医疗器械分销商Medline Industries再次推进上市进程。 多家外媒消息显示,Medline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重新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招股说明书草案,更新了最新二季度财务 数据。 若上市顺利推进,公司估值有望超过500亿美元,预计筹资规模在40亿至50亿美元之间,这将成为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规模最大的IPO, 也被视为私募股权市场和医疗健康板块的风向标。 # 贸易不 确定性 曾迫使 推迟, 如今 重启窗 口期 Medline的上市计划原定于2025年上半年推进,但彼时全球贸易局势波动明显,美国对中国、越南、墨西哥等地采购的医疗产品加征关 税,导致供应链成本上升,公司出于谨慎考虑推迟发行计划。 知情人士称,高关税和高利率叠加令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窗口延后,Medline是当时少数因宏观环境主动调整节奏的头部企业。 2021年, 黑石集团(Blackstone)、赫尔曼弗里德曼(Hellman & Friedman)、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联合新加坡GIC和阿布扎比主 权财富基金 ,以 约340亿美元 完成对M ...
最新!两家巨头扩大合作,对国内厂商有何影响?
思宇MedTech· 2025-09-15 04:09
上海活动报名: 2025医疗器械研发创新论坛 2025年9月12日,Philips 与 Masimo 宣布续签并扩大在患者监护领域的战略合作。这则消息看似是跨国企业的常规合作更新,但对国内医疗器械厂商同 样具有借鉴价值。 合作内容与重点 根据公告,双方将在多个维度上深化协作: 技术整合: 随着数字健康、AI 监测和可穿戴设备不断融合,单一厂商越来越难以独立提供完整解决方案。通过合作,企业能够加快市场进入、提升临床价值,并更 好满足医院对"整体方案"的需求。 新方向: 产品特色与合作基础 Philips 的优势 Philips 在医院端的多参数患者监护设备有着全球广泛的装机量,尤其是在高依赖度(high-acuity)场景下的监护仪。其特点是: Masimo 的优势 Masimo 长期深耕非侵入式传感和创新监测参数,代表性产品包括: Masimo 的 SET 脉搏血氧技术(用于追踪血氧饱和度与脉搏率)将进一步加速整合进 Philips 的多参数患者监护设备。 Masimo 的 Radius PPG 可穿戴传感器及其传感器平台,将与 Philips 的床旁监护仪、中央站等设备协同。 双方计划共同开发并推广下一代患 ...
又20起合作达成!医疗器械BD月报首发
思宇MedTech· 2025-09-14 01:08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evolving landscape of the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in China,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BD) strategies that go beyond mere numbers to encompass strategic partnerships, market expansion, and 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 [1][24]. Group 1: Key Trends in Medical Device BD - The primary keywords for the period from July to September include cross-border introduction and global distribution, strategic cooperation, and capital and cross-industry integration [2]. - Companies are accelerating market expansion and ecosystem building through transactions across various fields, including cardiovascular, neuro-intervention, ophthalmology, IVD, and critical care [3]. Group 2: Representative Events - A total of 20 significant events were summarized, showcasing a "multi-line advancement" scenario in the industry [4]. - Notable collaborations include: - Nanjing Jianxin Medical and Heqi Family Office focusing on medical device R&D and wealth management [6]. - Olympus and Xingchenhai Medical signing a global distribution agreement for disposable urology products [6]. - He’s Eye Group and Zeiss China Medical forming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to enhance ophthalmic surgical technology [6]. Group 3: Cross-Border and Global Distribution - Cross-border transactions remain a hot topic, with domestic companies leveraging global markets for growth while foreign giants introduce Chinese innovations [9]. -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Ruichao Dinkai Group and Beijing Amite focuses on vascular intervention products, marking a new phase in safety standards [7]. Group 4: Strategic Cooperation and Channel Expansion - Strategic cooperation is increasingly focused on building ecosystems rather than single product breakthroughs, with companies forming partnerships in fields like ophthalmology, IVD, and diagnostics [19]. -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Wanfu Biological and Beiden Medical aims to match products with non-public medical channels effectively [15]. Group 5: Capital Support and Cross-Industry Integration - Capital is becoming an invisible driver of medical device BD, with partnerships exploring new models for medical device distribution [20]. -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Beijing Huamai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Hongyi Consulting aims to create a one-stop service for medical device distribution [20]. Group 6: Smart Hospitals and Full-Chain Coordination - The focus on smart hospitals and full-chain coordination is becoming a priority for large enterprises, integrating supply chains, academic promotion, and clinical needs [23]. - Collaborations like that of Ruibo Zehou Technology and China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Group aim to develop automated systems for smart hospitals [21]. Conclusion - The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in China is transitioning from a "single product-driven" phase to a more diversified approach supported by capital, channels, and ecosystems, indicating a long-term growth trajectory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