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外卖
icon
Search documents
这个暑期,“体育外卖”有点儿火
薛锐(右)在山东曲阜的一个小区内做上门体育教练。受访者供图 这个暑假,"体育外卖"的授课方式正在一些城市兴起:不少青少年上体育培训班不用接送,家长们从手 机上下单,教练带着器材上门,最近的场地可能就在自己家楼下。 扛器材挤地铁送"体育外卖",对于在杭州工作的00后刘晨来说不算什么,做上门教练以来,根据课程需 要,他带过跨栏、障碍桶、弹力带、哑铃等工具。这让他常常惹人注目,在不同小区之间转场总有人来 问联系方式;小区上课现场,也有家长先是在远处观望,再来咨询:"能不能拼团(课)?" 这种新型体育培训模式吸引着一些年轻人投身其中。石家庄一家上门体育机构负责人孙文表示,目前不 到30人的教练团队跑不完全市的上门课程,所以公司还在持续招人,每天近百人通过招聘网站向他求 职,但可能只筛出一两个合适的教练。 他们带着器械上门教体育 刘晨是一名前摔跤运动员,他所在的杭州市临平区是2021年才成立的,离市中心较远,不少双职工父母 自己都很难有空锻炼,更没有时间陪着孩子去其他区的大机构进行体育培训,但孩子的体育锻炼却"拖 不得"——肥胖、体能差、视力弱问题困扰着不少家长,"有的孩子下楼去买个东西,可能回来都会气喘 吁吁"。灵活 ...
“跑楼小孩”貌似小赢实则多输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8-04 15:57
近期,深圳华强北等地出现一群未成年人以"跑楼小孩"身份,从外卖员手中承接"最后垂直百米"的送餐 任务,每单收费1—2元。 这些小孩多为暑期放假的学生,年龄在10—14岁之间。因为写字楼复杂的地形导致外卖员超时风险高, 而孩子因熟悉楼宇、收费低成为外卖员的"平替"。 在权责边界模糊、执法依据不足、监管盲区之下,"跑楼小孩"貌似"小赢",实则风险重重。毕竟,涉及 未成年人的一切实践,合法、安全、规范永远要跑在最前面。 "最后一百米",虽然距离不远,但孩子们不可避免地要在路边停留,要在不同楼宇之间穿梭。送单与时 间赛跑本身已具危险性,即便配送小哥会留存家长电话以备沟通,一旦摔倒撞伤甚至遭遇意外,安全责 任由谁承担依然模糊。 在法律层面,亦有涉嫌违法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不得组织未成年人进行可能 危及人身安全的活动,而代送显然涉及交通、陌生人接触等安全隐患。 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一单外卖在最后百米倒手,如果出现错送、晚送、餐品损坏等问题,又该如 何追责? 在外卖原本的服务链条上,并无"跑楼小孩"一环。消费者购买的外卖服务出现问题,可对平台、商户、 骑手追责。如今,孩子的替代方案并无商业协议,更 ...
【西街观察】“跑楼小孩”,貌似“小赢”实则“多输”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8-04 14:30
近期,深圳华强北等地出现一群未成年人以"跑楼小孩"身份,从外卖员手中承接"最后一百米"的送餐任 务,每单收费1—2元。 这些小孩多为暑期放假的学生,年龄在10—14岁之间。因为写字楼复杂的地形导致外卖员超时风险高, 而孩子因熟悉楼宇、收费低成为外卖员的"平替"。 乍一看,这似乎是个让各方"小赢"的方案。孩子的家长多在附近做生意,在家长眼中,孩子代送外卖既 能锻炼身体打发时间,又能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体会赚钱的不易。 孩子用这样的暑期实践取得报酬,攒下零用钱,去满足自身的小愿望。配送小哥则节省了时间,与孩子 合作完成"最后一百米",提升了送餐效率。 然而,"小赢"背后的风险却不容小觑。无论是"跑楼小孩",还是近期被频频热议的"体育外卖"新风口, 因为涉及未成年人,安全问题首当其冲。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外卖工作,表面看着简单,实际上要抢时间、拼体力。根据媒体报道,这些孩子们既要从外卖小哥手里 抢单,还要彼此之间竞争拿单,无形之中给孩子的身心带来巨大的压力。 "最后一百米",虽然距离不远,但孩子们不可避免地要在路边停留,要在不同楼宇之间穿梭。送单与时 间赛跑本身已具危险性,即便配送小哥会留存家长电话以备沟通,一旦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