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学技术
icon
Search documents
【科技日报】人工构建本草细胞高效合成甾体激素
Ke Ji Ri Bao· 2025-06-25 01:03
研究团队另辟蹊径,发现合成甾体激素更为高效简洁的"植物路线"。不同于"动物路线"需要在线粒 体中"绕远路","植物路线"直接在内质网这个"细胞工厂车间"里,利用胆固醇类物质直接合成甾体激 素,跳过了"动物路线"繁琐的线粒体转运步骤。 基于上述发现,团队运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建了人工本草细胞,其可利用葡萄糖、乙醇等廉价碳源 发酵生产甾体激素,产量突破克级每升,与利用"动物路线"相比,产量提升10倍以上。 研究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戴住波表示,该成果为探索生命演化 提供了新视角,并为基于异源仿生合成技术高效环保地生产甾体激素药物打下重要基础。 据介绍,黄体酮、氢化可的松等甾体激素是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化学药物,全球年销售额超千 亿美元。然而,其传统生产工艺依赖植物资源,且在生产过程中易造成环境污染。 文章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荣生介绍:"利用'动物路线'合 成甾体激素需要在细胞内的'线粒体工厂'中进行,过程复杂且效率较低,1升原料只能生产出1粒小药 片。" 记者6月23日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组在植物中挖 掘到一条 ...
新疆沙海披“绿”焕“新”
Xin Hua She· 2025-06-24 12:27
记者日前跟着"环着沙漠看新疆"主题采访团走进阿克苏地区沙雅县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内看到,一排排 梭梭、白刺扎根沙地,牢牢"锁"住了风沙,林下的肉苁蓉长势良好。 沙雅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荒漠占到县域面积的超八成。当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统筹推进防 风固沙和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在示范区内培育出了梭梭等5种灌木植物,并与新疆林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研发肉苁蓉生态栽 培。如今,肉苁蓉每亩地年产量约300公斤,带动当地1000多人就业增收。"沙雅县胡杨林保护中心副主 任王开彦说。 作为塔里木河上游的关键区域,沙雅县还肩负着修复塔里木河胡杨林的重任。当地采取生态输水、退耕 还湿、补植补造等多种措施,持续加大生态修复保护力度。 沙雅县胡杨林保护中心主任强利民告诉记者,2016年至2024年,沙雅县累计生态输水6.89亿立方米,灌 溉胡杨林面积超过300万亩。今年计划争取生态水0.71亿立方米,灌溉胡杨林面积20万亩。 技术,是荒漠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支撑。在阿克苏地区,一批批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扎根荒漠,潜心 钻研沙漠化综合防治新技术。 在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智能温室大棚内,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志军边察 ...
液体蛋氨酸增长势头良好 安迪苏营收净利双增长
Zheng Quan Ri Bao Wang· 2025-06-18 11:45
6月17日,蓝星安迪苏(600299)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迪苏")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现场业绩说明 会,公司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同与会者进行了深度探讨与交流。 今年第一季度,安迪苏营收净利双增长。公司营业收入实现42.99亿元,同比上涨22.98%;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4.65亿元,同比上涨67.8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达9.43亿元,同比上 涨47.11%。 安迪苏隶属于中国中化的生命科学业务板块,是集团旗下唯一专注于动物营养业务的子公司,主要产品 包括蛋氨酸、特种品、维生素等。"报告期内,公司业务表现强劲。目前,公司液体蛋氨酸产品增长势 头明显,过去两年在全球市场保持双位数增长",安迪苏董事长郝志刚表示。除了高品质产品,安迪苏 提供的增值服务也备受客户青睐,特别是应用液体蛋氨酸时,会在客户的工厂配备蛋氨酸喷洒加料装 置。 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安迪苏一方面通过工艺创新方式不断降低液体蛋氨酸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持 续优化液体和固体蛋氨酸的生产工艺,提升卓越运营能力,并降低生产成本。多年来,安迪苏深耕提高 液体蛋氨酸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已经构建了'工艺—设备—服 ...
三农会客厅丨青年科学家石爱民:植物蛋白的创新路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28 07:06
未来植物蛋白的突破方向,石爱民归纳为四大技术领域:绿色提取、功能改性、质构重组和营养强 化。"高水分挤压和3D打印技术将推动植物基肉、蛋、奶制品爆发式增长。"他举例称,植物基食品不 仅能缓解慢性病问题,更能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重塑全球食品产业链。 中国农业科技的"走出去"实践 我国是世界油料种植、加工、消费大国。"通过技术创新,原料利用率可提升20倍以上。"中国农业科学 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石爱民研究员说道。在他看来,植物蛋白不仅是解决未来人类蛋白需求缺口的关 键,更是减少农业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从实验室到餐桌的"绿色革命" "植物基食品的生产过程更加环保可持续,可减少耕地占用与水资源消耗,契合'双碳'目标。"谈及植物 蛋白的战略意义,石爱民的目光中充满期待。 为何聚焦花生?石爱民列出一组数据:我国年产花生饼粕蛋白390万吨,但90%用作饲料,而大豆蛋白 已应用于200多种食品。"花生蛋白的附加值亟待提升。"他补充道,团队同时关注核桃、棉籽、豌豆、 亚麻籽、葵花籽等新兴蛋白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且符合精准营养趋势"。 在花生饼粕蛋白加工领域,石爱民及其团队已取得多项突破:首创"原料-蛋 ...
《食品产业变革与消费趋势分析报告(2025)》发布
Xiao Fei Ri Bao Wang· 2025-04-15 03:27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王薛淄)4月11日,以"聚力新质消费 加速融合创新"为主题的2025中国消费经 济论坛在北京举办。在本届论坛上,消费日报社联合(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发布了《食 品产业变革与消费趋势分析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中 餐工业化研究中心、(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袁超对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 袁超表示,报告揭示食品产业六大消费趋势与五大未来方向,预制菜、细胞培育肉等赛道加速产业变 革,为食品行业企业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企业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 发展战略。 产业变革:多维度升级与新兴亮点凸显 袁超指出,我国食品行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一直以来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2024 年,规上食品加工企业达43万家,总产值超9万亿元,虽增速较"十三五"末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个位 数的平稳增长幅度。其中,预制菜、植物基食品、宠物食品等细分领域表现亮眼,增长速度迅猛,引领 食品产业增长。同时,食品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百亿级企业及头部企业营收占比持续增长。 从产业结构来看,深加工比例不断提高,从过去以农产品粗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