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稀缺时代

Search documents
当《黑镜》预言成真:AI接管世界后,人类还剩什么?
3 6 Ke· 2025-05-19 23:15
这个五月,是科幻迷们的集体狂欢! 《黑镜》第七季带着新思考强势回归,Netflix现象级IP《爱,死亡和机器人》第四季即将炸场,殿堂级赛博朋克经典《攻壳机动队》重登银幕...... 2025年,再回看这些经典的科幻片的时候,我们惊觉:自己距离科幻影片中描绘的世界似乎更近了一些,那些曾被视为天马行空的未来寓言,正以惊人速度 渗入现实。 拿《黑镜》系列来举例子,自2011年首播以来,《黑镜》用33个灵巧的小故事,展现了近未来世界科技与人的种种关系,成为科幻剧集的代表作。甚至"黑 镜"一词本身,也逐渐成为人们描述技术的重要隐喻。 《黑镜》系列的片头始终是一面镜子的碎裂,仿佛预示着人类寄托于技术的希望终将落空。作为当代经典的技术反乌托邦式叙事,《黑镜》口碑和热度最高 的剧集往往能带给人"脊背发凉"之感。 此刻,人类正站在技术奇点的门槛。马斯克的公司正执着于利用脑机接口上载意识,Deep Seek等大语言模型正渗透在许多人的生活中,Vision Pro的更新让 虚拟现实的搭建更为逼真...... 高科技,尤其是AI大爆炸所推动的未来,会呈现出一些乌托邦的特质:我们将有可能享受从未见过的繁荣,一个极度丰裕的社会,一个大多 ...
如何应对无聊,是后稀缺时代的最大挑战
腾讯研究院· 2025-05-14 08:35
张笑宇 亚洲图书奖得主,"文明三部曲"作者 本书为新书《未来之地》书评 《三体》英文版发售以后,一位美国网友曾在网络上留言,说他看完这本书后觉得自己好像变聪明了。 我觉得,尼克·博斯特罗姆这本《未来之地》,也是一本让人读完后觉得自己变聪明的书。 尼克·博斯特罗姆1973 年出生于瑞典。跟很多天才一样,他小时候也不喜欢学校教育,并且养成了慵懒 的习惯,大概慵懒是一种能够使他有效放松大脑,从而有能量思考真问题的必要手段。 他高中时在家自 学艺术、文学和科学等,拥有哲学、物理学和计算神经科学的硕士学位,之后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拿了 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毕业论文的主题是,用概率论推断人类文明何时会灭亡。 比起读书,他更喜欢听书,因为这样效率更高。他有洁癖,为了预防传染病,他选择不握手。他的日常 食物是把各种蔬菜和燕麦奶混合并用破壁机搅拌成汁,因为他唯一关心的是思考,他对食物的要求就是 不要包含可能伤及大脑的毒素。 尼克·博斯特罗姆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期间接触了"负熵主义" (Extropianism) 及其研究小组。这个理 论相信, 生命就是永不止息的负熵状态,技术总有一天会让人无限活下去,实现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人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