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奇点

Search documents
生物智能、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三种智能驱动人类未来丨《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6-26 06:27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突破性进展。技术层面,通用人工智能 (AGI)、量子计算与脑机接口等领域已无现成经验可循,人类正在踏入一个个科技领域的"无人 区"。产业层面,人工智能在不同场景下与不同技术的结合,正在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无穷想象。而 技术狂飙下,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应当如何调整?《两说》以"探索AI'无人区'"为题,推出一组 系列对谈,邀请资深嘉宾,就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期节目,由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对话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系 终身教授、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荣誉院长迈克尔·莱维特。在这位计算生物学家眼中, 地球上存在的三种智能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生物智能对人类有怎样的启示?机器智能(人工智能) 带来哪些颠覆性变革?面对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人类智能的独特价值是什么?莱维特教授将从跨 学科的视角分享他的观点和洞察。 0 1 生物智能的深刻启示 迈克尔·莱维特是计算生物学领域的专家,研究横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等多个学科,为 当今世界的科研和创新提供了独特视角,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这位计算生物学家眼中,地球上存 在三 ...
“光伏新势力”,最新发声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06-14 04:46
"钙钛矿电池的量产突破,是光伏技术奇点来临的标志性事件。"在日前召开的全球光伏界重要展会 SNEC现场,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再一次表达了对钙钛矿的坚定看好。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亦在会上直言,目前的几项晶硅技术只是"伯仲之间",钙钛矿叠层电池才是光伏 技术进入新历史阶段的关键。 高纪凡介绍了天合光能在钙钛矿领域的投入。2024年,天合光能钙钛矿申请专利量全球第一,海外专利 申请量全球第一,发明专利授权量全球第一。特别是在晶体硅到钙钛矿叠层的突破方面,取得了"重大 的、新的进展",开启了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时代组件产业化新的时代。 "今年我们要建钙钛矿中试生产线,其产品效率在原来晶体硅组件效率的基础上提升四个百分点以上。 可以说,一个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新时代已经来临。"高纪凡表示。 "光伏新势力"预计未来2—3年量产叠层产品 记者在SNEC现场看到,今年钙钛矿叠层展品相较去年明显增多,似有从少数先锋性企业向主流企业扩 散的趋势。 那么,钙钛矿叠层电池的实际产业化进展如何?记者在SNEC现场采访头部"光伏新势力"企业了解到, 目前商用尺寸的钙钛矿叠层电池,还处在产线建设和量产工艺突破阶段。若成功量产,叠层组件还需经 过 ...
时光列车外的科技风景
Ren Min Ri Bao· 2025-05-22 22:02
有一些很可能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的技术,虽然市场有强烈需求,也一定会获得资本的青睐,但某项关 键技术受限于科学原理,暂时得不到突破。比如现在很火爆的超级高铁、量子计算机,在技术突破上有 困难,但同时有远大的技术前景,这类技术我们该如何看待呢? 这时就需要引入"技术奇点"的概念。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前,那个体积无限小而质量又无限大的点,就被 称为"奇点"(意为"奇异之点")。一项技术在科学原理层面暂时还难以突破,但只要存在一个将来必然 会被突破的技术奇点,就依然适用于技术飞轮法则。 比如,当前制约脑机接口发展的技术瓶颈之一是制造电极的材料。脑机接口设备需要许多根电极收集来 自大脑的电信号,这种电极必须做得非常非常细小,更重要的是,它还得非常柔软,不能对大脑组织造 成伤害。另外,大脑是一个腐蚀性很强的环境,这些电极需要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几十年不被腐蚀。在满 足上述条件后,电极还得对电信号极其敏感。目前最有希望的候选材料是石墨烯和碳化硅。在我看来, 这就是脑机接口的技术奇点。一旦材料技术实现突破,脑机接口很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 书中的文章是我在3年间陆续写成的。而在这样一个科技爆炸的时代,3年足以让某一项技术产生革命性 的 ...
当《黑镜》预言成真:AI接管世界后,人类还剩什么?
3 6 Ke· 2025-05-19 23:15
这个五月,是科幻迷们的集体狂欢! 《黑镜》第七季带着新思考强势回归,Netflix现象级IP《爱,死亡和机器人》第四季即将炸场,殿堂级赛博朋克经典《攻壳机动队》重登银幕...... 2025年,再回看这些经典的科幻片的时候,我们惊觉:自己距离科幻影片中描绘的世界似乎更近了一些,那些曾被视为天马行空的未来寓言,正以惊人速度 渗入现实。 拿《黑镜》系列来举例子,自2011年首播以来,《黑镜》用33个灵巧的小故事,展现了近未来世界科技与人的种种关系,成为科幻剧集的代表作。甚至"黑 镜"一词本身,也逐渐成为人们描述技术的重要隐喻。 《黑镜》系列的片头始终是一面镜子的碎裂,仿佛预示着人类寄托于技术的希望终将落空。作为当代经典的技术反乌托邦式叙事,《黑镜》口碑和热度最高 的剧集往往能带给人"脊背发凉"之感。 此刻,人类正站在技术奇点的门槛。马斯克的公司正执着于利用脑机接口上载意识,Deep Seek等大语言模型正渗透在许多人的生活中,Vision Pro的更新让 虚拟现实的搭建更为逼真...... 高科技,尤其是AI大爆炸所推动的未来,会呈现出一些乌托邦的特质:我们将有可能享受从未见过的繁荣,一个极度丰裕的社会,一个大多 ...
AGI五大安全困境:如何应对不确定“黑洞”?
Hu Xiu· 2025-05-14 06:55
一、通用人工智能(AGI)技术不确定性的治理黑洞 最近在前沿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上的突破,让许多人断言,人工智能将对国家安全产生同等的影响—— 也就是说,AGI将如此强大,以至于第一个实现它的实体将拥有重大的、也许是不可逆转的军事优势。 全球领先的 AI 实验室都在积极追寻通用人工智能(AGI)。这些实验室主要依靠经验性的"规模法 则"——即模型性能随计算量增加而提升——不断加大投入,用于训练模型所需的计算资源。该技术可 能在未来十年内触发多重战略转折点。 然而,如果性能确实能随计算量增加而提升,AGI 的技术突破门槛又在哪里,甚至这种突破是否可能 通过这种方法实现,都不得而知。也就是说,与1945年核裂变的技术确定性不同,AGI的发展路径存 在"内生性不确定性"(Endemic Uncertainty)。 1. 技术路径模糊:主要依赖"算力扩展定律"(Scaling Laws),但无法确认持续投入是否必然导向 AGI,算力投入与AGI突破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 2. 临界点不可知:开发团队可能直到突破发生后才能识别AGI的达成; 3. 社会影响混沌:末日论者呼吁暂停研发或加速军备竞赛,怀疑论者则质疑现有技术范式 ...
AI让我变得更勤奋了
乱翻书· 2025-04-28 02:07
新周刊 .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编者荐语: 今年深入使用AI后,感慨到"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 新周刊做了期《守住工位》的封面专题,找了同为内容/创意创作者的我,聊了对AI如何影响、定义自己的工作的疑问。 我最大的感受是:如果你不去熟练使用工具,那就会被更熟练使用工具的人剥削。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周刊 ,作者王立 如果自我意识不过是人类的神经活动,那机器迟早也会拥有。如果连意识都不是独特的, 面对机器更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处理能力,人类该如何自视、如何自处? 作者 | 王立 编辑 | DR 参加工作时,我的第一个选题是关于AlphaGo的。2016年3月,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研发的围棋机器人AlphaGo,在人机大战中战胜了围 棋世界冠军李世石。 科幻小说《深渊上的火》作者弗诺·文奇曾提及"技术奇点"这个概念: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比人类更聪明的智能体将被创造出来并引发"智能爆 炸",使科技进步以指数级速度加速,技术发展将进入一个人类完全不可预测和不可逆转的阶段。 有人将"奇点"的来临形容为"在站台上等待列车":你知道火车迟早会到达,但具体什么时候到却无法确定。火车到站、离开的时间只是 ...
12个超越认知的科学假说,哪个最有可能成真?| 红杉爱科学
红杉汇· 2025-03-23 04:25
宇宙碰撞理论 在物理学界公认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础上,为理解宇宙的起源提供了全新视角。该理论认 为: 宇宙并非起源于奇点的大爆炸,而是两个平行宇宙剧烈碰撞的产物。 这场创世撞击起到了"重置"宇宙 的作用,使新生的宇宙如大爆炸理论所描述般开始膨胀。 与大爆炸理论不同的是,该理论预言宇宙不会无限膨胀下去,终有一天,会在某一临界值时开始收缩,最 终形成天体物理学家所称的"大坍缩"。坍缩过程中积蓄的动能,将引发新一轮的平行宇宙之间的碰撞,使宇 宙再次被"重置",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永恒。 白洞是否真的存在 众所周知,黑洞以其巨大的引力吞噬着周围的一切,包括光线。那"白洞"又是什么呢?理论上, 科学界认 为宇宙存在对称性,那么白洞作为黑洞的 "宇宙镜像"而理应存在。 作为黑洞的完全对立面,白洞理论上与 黑洞截然相反,它不是吞噬物质,而是将物质喷射出来。 但至今没有科学家观测到白洞存在的直接证据 (很可能因其仅存在于极端理论假设中) ,因此,白洞究竟呈 现为什么形态:是黑洞的 "物质排泄口",是连接时空的虫洞端点,亦或是独立于现有物理框架的全新天 体?至今仍无定论。 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白洞,并且它在喷涌曾被黑洞吞噬的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