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韧性

Search documents
如何建设一座有韧性的城市?
3 6 Ke· 2025-07-11 08:03
洪水后的村超场地图源 | 钱江晚报 01 极端天气下的脆弱小城 不到十分钟,"村超"的场地被淹没了。洪水席卷而来,熟悉的生活比想象中更快消失——房屋被淹、道路坍塌,汽车浸泡在水里四分五散。整座城市被洪 水围困。 很多人都难忘2023年的那个夏天,足球滚动在座无虚席的球场里。跟随足球移动视线的不仅有队员和观众,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镜头。村超,成了比榕江 更响亮的名字。 榕江县地处贵州东南部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都柳江、寨蒿河、平永河三江交汇地带,地势低洼,地理上长期存在内涝与山洪积涌风险,历史上 多次遭遇洪涝灾害。 据榕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6月24日消息,这可能是30年一遇的洪水等级,防洪压力巨大。在这种多水系交汇、地形复杂的山地县城,一旦遭遇持续强降雨 与上游来水叠加,洪峰形成的速度和强度都远超平原地区,防洪压力尤为艰难。 洪水凶猛,淤泥污浊。在极端天气常态化下的今天,如何处理区域发展模式、基础设施韧性与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之间存在的深层结构性矛盾,是塑造城市 韧性时必须回答的问题。 2023年夏天的村超现场图源 | 北青深一度 防汛警报声不止响了一次。 6月28日,第一波洪峰过境三天之后,从凌晨5时到中午12 ...
全国首台大直径初雨调蓄竖井掘进机始发
Ke Ji Ri Bao· 2025-07-02 09:06
记者6月27日获悉,上海虹莘排水泵站初雨调蓄管廊工程取得关键进展,投用于该工程的全国首台大直 径初雨调蓄竖井掘进机近日平稳始发。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机械法竖井初雨调蓄管廊步入重要施工阶段。 竖井掘进机总重约522吨,最大功率达1400千瓦,机身搭载了多项智慧掘进技术,能有效处理工程施工 中面临的各类难题。大直径竖井施工对设备始发掘进垂直度要求极高,为加强竖井垂直度控制,建设团 队创新应用预埋钢板动态定位技术,留出调整空间,通过支撑臂精密校准与整体吊装工艺严控初始姿 态。 掘进过程中,团队运用"数据反馈+机械调整"双控机制方法,通过井内测斜管网络、短进尺掘进及推进 油缸动态纠偏,确保深井垂直度偏差小于千分之二。此外,针对沉井式机械法竖井施工井筒不易下沉的 难题,团队还利用掘进机搭载的主机系统,提升顶推油缸功率,辅助井筒下沉,进一步提升竖井掘进工 效。 据了解,上海虹莘排水泵站初雨调蓄管廊工程是国内机械法竖井施工的里程碑项目。建成后,工程每次 可拦截4700立方米初期雨水。雨水经调蓄暂存后输送至市政主污水管网,可显著减轻城市管网压力,改 善下游河道水质。作为城市韧性建设的重要实践,该项目将助力上海构建安全、高效、绿色 ...
极端天气频发,如何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Zhong Guo Huan Jing Bao· 2025-07-01 23:15
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要求城市建设和运行必须改变以往的风险应对策略,通过系统性改造提升城市韧 性,最终增强适应并抵御风险的能力。适应型城市建设不是简单的"工程叠加",而是对城市空间、生 态、社会系统的重构。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传统城市建设过多依赖钢筋水泥,挤压了城市的生态空间。绿地、森林、湿 地对调节城市气候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的过程中,加强对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管理, 能够增强城市对气候的适应程度。要探索更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如构建通风廊道、实施海绵城市建 设,加强建筑高度和密度管控等,创造更多的生态空间,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科技赋能,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只有准确识别天气变化,才能正确应对、防灾减灾。要运用先进的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各环境要素,打造智慧化监测预报系统,不断提升各地的灾害预 警预报水平,并加强数据共享。在提高气象预报精准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易积水点、地质灾害易发生 地等风险点位的监控,为相关部门精准布控、及时响应、有效处置提供助力。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指出,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叠加 作用下,去年我国气候状 ...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亚洲城市学院活动举行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5-15 03:31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小黎表示,国土空间规划需从划定安全绿色发展底线、引导 国土空间规划有序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推进"一张图"数字化治理管理等方面支撑城市宜居、智 慧、韧性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蔡永立分享了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示范区在推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协同方面发展的创 新实践与经验,即通过建立嵌套式治理机构、双层决策体系、市场化参与机制、数字化支撑平台等多项 举措推动长三角绿色一体化发展。 "此次活动是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在亚洲地区首次开展的区域城市学院项目,将重点关注亚洲城市发展 的独特需求,为城市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分享经验并共同探讨韧性、低碳和包容性发展的城市发展战 略。"世界银行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负责人王雪漫表示。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杰介绍了广州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气候适应性等方 面的成效。"广州将积极分享实践经验,主动学习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与国内外城市在可持续发展道 路上携手共进。"陈杰表示。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表示,城市韧性建设应从空间规划着 手,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基础设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全球可持续城市 ...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亚洲城市学院活动在穗开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2 15:21
据介绍,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是由世界银行牵头、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全球跨学科知识平台,长期致力 于为城市应对快速城市化与气候变化带来的复杂挑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创新工具及协同合作平台。作 为其核心常规项目,区域城市学院通过模块化教学,为城市决策者和实践者提供可持续发展管理工具, 促进国际经验交流,搭建全球专家网络,并协助制定城市诊断报告和实施计划。此次亚洲城市学院活 动,是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在亚洲地区首次开展的区域城市学院项目。 中新网广州5月12日电 (记者郭军)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GPSC)亚洲城市学院活动12日在广州开幕。活动 邀请了国内外20多个城市的政府部门、学术机构、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出席,围绕城市韧性规划、蓝绿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韧性等议题展开交流,探讨城市低碳韧性发展的前沿技术方案和创新成果,促进 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交流,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GPSC)亚洲城市学院活动在广州开幕。中新网记者郭军摄 本次活动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城市中心")、世界银行全球可持续城市平台联合 主办,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协办,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支持。 世界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