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行星
icon
Search documents
星空有约|起底太阳系第三位“闯入者”的“身世”
Xin Hua She· 2025-07-07 03:13
3I/ATLAS被发现时,距离太阳约6.7亿公里,位于木星轨道以内,亮度较暗,约为18等,无法用普通家 庭望远镜观测。不过,随着它加速接近太阳,亮度可能会略有提高。预计北京时间今年10月29日左右, 该天体将达到近日点,并进入火星轨道以内。"3I/ATLAS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并将保持至少2.4亿公里 的距离。"王科超说。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拍摄到的3I/ATLAS图像。(赵海斌 供图) "天文学家之所以将3I/ATLAS归类为星际天体,是因为它的轨道路径呈现出偏心率较高的双曲线形状, 偏心率为6.23。这种双曲线轨道与普通太阳系内天体的轨道不同,后者的轨道通常是椭圆或近抛物线。 换句话说,3I/ATLAS不遵循围绕太阳的封闭轨道的路径,它来自太阳系以外,它可能已在星际空间漂 流数百万年,承载着另一个恒星系统的故事。"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海斌说。 目前,全球天文学家正在研究这颗新"星际访客"的大小和物理性质。它的大小尚未完全确定,但从观测 中可以看出,它具有活动性,有冰冷的核和彗发,因此天文学家倾向将其归类为彗星,而非小行 星。"这些星际天体通常来自寒冷的星际空间,主要由易挥发的冰 ...
研究揭示福后星族或是高铁球粒陨石“太空母体”
Xin Hua She· 2025-07-01 10:40
新华社昆明7月1日电(记者王贤思)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系外行星/太阳系小行星研究团组的科学家 近日首次测定了福后星族部分成员的密度和多孔度,并推测这一古老的小行星族,极有可能是高铁球粒 陨石的"太空母体"。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天文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系统分析了44颗福后星族的小行星,通过创新性地结合反照率与相位曲线特征,排除了3颗"假 冒"成员,最终锁定41颗"真正家族成员"并进行分析。 "就像是给福后星族做了一次'体检',我们不仅测量了它们的大小、形状、自转状态,还首次'称'出了部 分成员的'体重',即密度和多孔度。"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王晓彬研究员介绍,以前人们只能识别 这一家族的存在,却难以了解它们的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 研究发现,福后星族小行星的自转轴的倾斜角呈现规律性分布,正转小行星趋向35度,逆转小行星集中 在155度附近。碰撞形成的正转碎片被向外推,进入与木星的3:1平均运动共振带,进入共振带的碎片会 被弹到地球附近,成为近地小行星。 此外,研究首次得到了5颗福后星族小行星的密度和多孔度。其中,小行星(852)的密度最大,达到 3.54克/立方厘米,接近高铁球粒陨石的平均颗粒密 ...
欧洲航天局:月球或在2032年遭一小行星撞击
news flash· 2025-06-27 08:20
欧洲航天局当地时间6月27日公布对近地小行星2024YR4的最新观测分析,确认该天体在2032年12月撞 击月球的概率约为4%,但对地球不构成直接威胁。 ...
花钱也买不到!她的名字凭啥上天 南都新知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26 16:05
近日,编号第34815号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王菲星",在网络引发热议。为什么小行星能以她的名字命 名?小行星命名有哪些规则?普通人也能"拥有"一颗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吗? | A | B | C | D | E | l | G | H | | --- | --- | --- | --- | --- | --- | --- | --- | | 一月 | 一月 | 二月 | 二月 | 三月 | 三月 | 四月 | 四月 | | I-IS | 16-31 | 1-15 | IE-Za | I-IS | IE-31 | I-I2 | 16-30 | | m | K | 1 | M | N | 0 | P | Q | | 五月 | 五月 | 六月 | 六月 | 七月 | 七月 | 八月 | 八月 | | 1-15 | 16-31 | 1-15 | 18-30 | 1-15 | IE-31 | I-IP | IE-31 | | R | S | T | U | V | W | × | Y | | 九月 | 九月 | 十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十二月 | | I-IP | 18-30 | 1- ...
瞭望 | 天问二号叩响中国小行星探测之门
Xin Hua She· 2025-06-09 11:32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 学探测。这是我国首次实施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迈出了深空探测的新一步 天问二号任务技术难度大,工程风险高,设计任务周期10年左右,后续环节的不确定因素对于这场漫长 征程来说是一场持续考验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贾雯静 5月29日1时31分,辉光照亮夜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 号乙Y110运载火箭(下称长三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烈焰中起飞。 自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天问"系列以来,这一以屈原诗句命名的行星探测工程,赓续中华文明对宇宙 奥秘的追问。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获取珍贵火星原始科学数据。 如今,天问二号再次踏上星际探测征程,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 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表示,国家航天局牵头实施天问二号任务,推动星际探测征程接续前进,迈出了 深空探测的新一步。任务实施周期长,风险难度大,工程全线攻坚克难,协同攻关,确保了发射任务圆 满成功。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 ...
新华访谈|天问二号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
Xin Hua Wang· 2025-05-31 01:44
5月29日凌晨1时3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 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 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二号正式开启中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与彗星伴飞探测 任务。 此次任务将挑战"一次发射双目标探测"的创新模式,对近地小行星2016HO3实施伴飞、采样返回,并对 主带彗星311P开展绕飞探测,该项任务将填补我国在小天体探测领域的技术空白。 此次任务有哪些技术难点和突破点?将对我国行星探测任务产生哪些影响?新华访谈连线了国际宇航联 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主席杨宇光,进行解答。 杨宇光:太阳及地球等天体形成已有40多亿年,但由于大天体引力巨大且内部地质活动剧烈,早期痕迹 多被抹平。相反,小天体由于引力弱、地质活动不剧烈,可能保留了太阳系早期的许多线索,为科学家 研究太阳系早期状态提供重要参考。 新华网:探测小天体的意义何在? 新华网:为何选择探测这两颗小天体? 杨宇光:除了科学价值,还需考虑工程实现的可行性。天问二号任务时间跨度可达十年。在一次任务中 探测两个目标,科学回报极高。201 ...
小行星上有什么?为啥要去小行星探测?
Xin Hua She· 2025-05-30 08:53
有人好奇,为什么天问一号探测火星,天问二号就去了小行星? 5月29日,天问二号发射成功。 那么,同为"天问"系列,为什么天问二号是去小行星探测而不是火星?此次探测为什么会选择这两颗小 天体?跟随新华访谈了解一下。 天问二号为何选择小行星而非火星? 天问探火,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0:00 实际上,"天问"是中国行星探测系列任务的统称。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孙泽洲介绍,我国所有行星探测 任务都以"天问"命名,并按任务先后顺序编号。由于此次小行星探测任务在该系列中排在第二位,因此 被命名为"天问二号"。该任务是中国首次开展小行星采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绕飞探测任务。 人类为什么要探测小天体? 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还分布着大量小行星和彗星等小天体。这些天体体积虽小,但数量庞大,目前 已观测到近百万颗,广泛分布于近地轨道、小行星带、柯伊伯带等区域。据孙泽洲介绍,这些小天体保 存着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信息,同时蕴藏着丰富的太空资源。 为什么要去这两颗小天体? 其中,小行星2016HO3被称为"地球准卫星",和地球轨道接近,且公转周期和地球非常接近,是探测性 价比很高的天体。此外,作为小行星,它还保留着很多太阳系 ...
人类“拜访”过这些小行星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30 03:21
2000年2月,尼尔号进入环绕小行星运行轨道。此后3个月里,它逐渐靠近爱神星,通过搭载的6台仪 器,获取爱神星的尺寸、质量、密度、磁场、岩石成分以及元素组成等情况。2001年2月12日,尼尔号 降落在爱神星表面,成为世界上首个在小行星表面着陆的探测器。 2003年5月9日,日本发射该国首个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飞向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丝川小行星。 隼鸟号共采集了约1500颗微粒样品,总质量约0.0018克。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里,有两颗著名小行星:灶神星和谷神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06年提出 新定义,将谷神星升格为矮行星)。它们都形成于太阳系早期,并且因为木星引力作用而演化迟缓。灶 神星是与地球类似的岩状天体,谷神星则是典型的冰雪天体,这样两个极不相同的天体竟能同处一个小 行星带,令科学家充满好奇。 2007年9月27日,美国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升空,开始了环绕灶神星和谷神星的探测之旅。经过近4年漫 长旅行,黎明号于2011年7月飞抵灶神星,围绕它运行了14个月,采集了数据和图像。2015年3月,黎明 号进入谷神星轨道,在这里完成了全部使命,直至2018年其燃料耗尽,与地球失去联系。 来源:科技日报 ...
深度关注 | 梦想的远征
天问二号成功发射,设计任务周期约为十年 梦想的远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管筱璞 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报道 天问二号的任务是探访两颗目标天体,一颗是近地小行星2016HO3,另一颗是主带彗星311P。图为天问 二号任务示意图。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供图 5月29日凌晨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 探测器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大凉山深处,夜幕笼罩下,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巍然矗立,像一柄出鞘利剑指向苍穹。 "点火!"5月29日1时31分,橘红色尾焰喷薄而出,火箭冉冉升空。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正式启航。 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指挥部总指挥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表示,国家航天局深入贯彻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航天强国建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牵头实施天问二号任务,推动星际探测征 程接续前进,迈出了深空探测的新一步。任务实施周期长,风险难度大,期待天问二号按计划完成各项 探测任务,取得更多原创科学成果,揭开更多宇宙奥秘,增进人类认知。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烈焰映照出中 ...
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金牌老将”长三乙跑好第一棒
Yang Shi Wang· 2025-05-29 03:51
央视网消息: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我国首 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正式开启,深空探测任务迈出新的一步。 5月29日凌晨1点31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起飞,飞行约18分钟后,将天问二号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 展科学探测。天问二号任务周期约10年。 2016HO3小行星是地球的准卫星之一,是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它同时环绕太阳和地球运转,轨道相对稳定,方便探测 器采样并返回地球。 主带彗星311P,是运行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一个小天体,对它进行探测,有助于了解小天体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机 制。 "金牌老将"长三乙 跑好第一棒 长征三号乙是我国主要用于发射高轨航天器的大推力运载火箭,为三级构型,捆绑四个助推器,曾多次执行通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风 云气象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还成功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往月球。此次发射,是长征三号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