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

Search documents
小镇做题家和孔乙己,完全不是一路人
Hu Xiu· 2025-07-01 11:5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躺平学原理,作者:躺即平德,题图来自:AI生成 "孔乙己的长衫"这个梗,常常用来形容做题家面临学历贬值带来的就业难,但又拉不下脸干低端工作。我自己也经常玩这个梗。此外,因为孔乙己的定型 文太过经典,定型文写多了,其中的经典桥段我都快要背下来了。 但有一说一,我自从中学之后,就没完整看过《孔乙己》的原文。孔乙己的形象以梗和定型文的形式活在我心中。前一阵子,我把孔乙己的原文又看了一 遍,发现虽然网友经常用孔乙己来代指小镇做题家,实际上孔乙己和做题家有本质区别。 首先是孔乙己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多少沾点情怀,他很热爱科举的内容,也就是儒家思想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不仅以一种教化万民的社会责任感,教小孩 茴有几种写法,甚至还冒着被吊起来打的风险去偷书,他真的,我哭死。 做题家则不同,做题纯粹是起一种功利性作用,很难谈得上热爱。所谓提升一分干掉千人,即使喜欢某个科目,喜欢的也是排位赛打赢或者爬鄙视链时俯 瞰对手的爽感,情绪价值不来源于做题本身。不知道大伙有没有看今年高考时张锡峰的新作,他指出河北人高考的目的就是离开河北。除了全国各地来考 察的校长,我猜没有人体验衡水模式是因为喜欢。 这事我只能说,抛开功利 ...
高考后的第十年,我真的不想再努力了
Hu Xiu· 2025-06-06 06:45
在本文摘选章节的首页,作者引用了一句《华氏451》中的话:"如果他们给你画好格线的纸,不要按着 线写。" 书上的宋体字是神圣的,而我的答案无足轻重 · 按时到校,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 又是一年高考季。 我们编辑部人数不多,但来自高考大省"山河四省"的占了一大半。这么多年过去,我们还是会梦到数学 考试卡在倒数第二道大题,或是在某些瞬间猛地意识到自己又因为陷入"好学生思维"而焦虑紧张。 "小镇做题家"的概念早就被说烂了,我却不能不承认:"小镇"和"做题"在我身上打下的烙印,始终没有 消失。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作者是一个出身河南的小镇女孩,后来在北京时尚前沿工作。她进入了体面的"名 利场",又好像始终不入流。她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坦诚地说了出来,讲自己和"规矩"的"搏斗",讲自 己在方格纸上的叛逆,讲自己有限的想象力和习惯性的紧张严肃…… · 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 认真预习、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节选自校规校纪 在成年后的很多时刻,我总是想起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上初中的某一天,学校发了一本新的练习册,这本练习册留给我们写题的空间很窄。于 ...
项飙:小镇做题家何以成为自己的陌生人
Hu Xiu· 2025-06-03 06:06
谁是陌生人? "陌生人不仅仅是不认识的人。世界上从来都有无数我们不认识的人。如果不认识的人是遥远的,跟我 们没有关系,那么他们并不一定成为一个议题,甚至不会进入我们的意识。意识到世界上有很多我不认 识的人,而且这些人可能和我有关,这本身是一个现代现象。" 当"陌生人"从物理空间的陌路者演变为存在意义上的疏离者,这一概念已悄然成为理解现代社会的关键 切口。陌生人不再是单纯指涉未曾谋面的他者——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肌理中,一种更深刻的"陌生化"正 在发生:我们与熟人刻意保持距离,与亲密者渐行渐远,最终连自己都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21世纪的陌生化浪潮呈现出双重悖论:技术让世界前所未有地紧密相连,但人际联结的密度却在持续稀 释;制度体系给予现代人充分的安全保障,但精神世界的漂泊感愈演愈烈。从"断亲"现象中的代际疏 离,到"爱无能"背后的自我怀疑;从都市白领的"周末恐惧症",到深夜社交媒体的集体性失眠——这些 症候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命题:当传统的人际坐标系失效,我们如何在陌生化的洪流中锚定自我? 这种集体性的存在困境,构成了"你好,陌生人"系列跨界对话的思考原点,为深入解析这种时代症候, 人类学家项飙老师发起跨越学科疆界的 ...
生女当如吴艳妮
Hu Xiu· 2025-05-09 09:22
许多年前,80后的初中政治课本里,有一个必考知识点,叫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平衡。具体说是城市与农 村、东部和西部之间的不平衡。 这些年,这道题目烂熟于心的一批人,从小镇、小城升学考试进入了北上广,他们又有了一个外号,小 镇做题家。 这个外号多少有点污名化,说这些乡村的、西部的孩子,是应试教育的典型产品,除了会做题,其他素 质了了。 小镇有做题家,大城也有奥数客。应试教育是一个大棋盘,能飞出去的子凤毛麟角。像协和4+4的董女 士一样,飞出去又能飞回来,在棋盘上布局落子的更是少之又少。 我们不必嘲笑小镇做题家,大多数人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我们不必讳言,社会默认的生存法则,就是不 断地解题。 解题需要技巧。每一代人里都有一些佼佼者。这些佼佼者不走寻常路,跳出了小镇做题家窠臼,他们的 故事因此充满了戏剧性。 此类故事在中国体育竞技这一门里案例颇多。 苏炳添从中山小镇埋头冲刺,成为亚洲飞人。全红婵从湛江迈合村纵身一跃,成为国民闺女。自贡富顺 县出生的吴艳妮,跨过县域这根隐形的栏杆,自信地跟记者说,我正在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二 在吴艳妮之前,自贡有两个不以做题名显,但很会解读社会趋势难题的、成功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
从小镇做题家到投资副总裁
叫小宋 别叫总· 2024-12-30 03:38
(一)吃救心丸的高考 我出生于东北的一个小城市,父母工作稳定,我 15 岁之前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 2004 年初三前的暑假,为了中考去省会城市补课,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于是开启了一直到高考,累计四年的苦读。 这四年基本每天睡 6 小时,高三那一年更是每天睡 4 , 5 个小时。 没错,基本就是衡水中学的那一套模式。 最终高考分接近 600 ,去到了应该是东北最好的大学,一所 985 院校。 代价是心肝胆脾胃肾都留下慢性病,高三甚至有吃过速效救心丸的经历。 哦对,不仅吃过速效救心丸,还吃过丹参滴丸。 这个号断断续续写了有几个月了。更新了几十篇。后台收获蛮多鼓励,也有很多人问我是在哪家机构。 今天,我觉得我可以稍微正式的,给各位粉丝爸爸、云股东们,介绍下自己。 我是小镇做题家出身,当初年少无知进入投资行业,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至今也仍然诚惶诚恐努力工作,唯恐配不上 lp 和项目方给的信任。 (二)单调的大学 大学四年没有精彩,都是汗水。 同学在 dota ,我在上自习。同学在学 CAD ,我已经开始自学 ansys 。 那个 guo 企,管事的人远多于干活的人。退休的人远多于在职的人。 每天有一半的工作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