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Search documents
吾家吾国丨以艺术为笔!专访韩美林:藏在作品里的家国情怀
Yang Shi Xin Wen· 2025-10-08 02:21
而在这背后,是无数张草图、反复推敲和一颗为中国而设计的赤子之心。从"福娃之父"到"和平艺术 家",韩美林一生都在用创作诠释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对家国情怀的传承。他的每一件作品里,都藏着 东方的当代寓言:是刻在骨血里的勤勉与倔强,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艺术自觉。 一夜绘福娃 作为一场让中华文化闪耀全球的体育盛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需要一位能诠释中国文化精 髓的艺术家,韩美林是不二之选。然而,吉祥物面向全球、覆盖不同年龄层,还要兼顾文化深度,各方 期待自然截然不同——有人希望突出传统文化符号,有人期待具有现代简约的风格,还有人则关注能否 让孩子喜爱、让国际观众读懂。 面对"众口难调"的压力,韩美林始终坚守"为中华民族负责"的原则。他跳出刻板地表达,用一夜时间设 计出五个圆润灵动的娃娃,并将中国"福文化"刻进每个娃娃的名字里,福娃以"北京欢迎你"的谐音向世 界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 王宁:带着14亿人对这个吉祥物的期待,您的压力得多大? 2008年北京奥运会,五个憨态可掬的福娃成为一代人的温暖记忆。这些在中华文化中孕育而生的"中国 使者",用"北京欢迎你"的谐音传递热忱,历经岁月仍然以孩子般天 ...
一箸鱼脍,唤醒岁月里的味觉记忆(答读者问·传统文化)
Ren Min Ri Bao· 2025-10-07 21:51
广东潮州的特色鱼生。 丁俊豪摄(影像中国) 在黑龙江双鸭山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当地渔民在乌苏里 江上捕鱼。 肖殿昌摄(影像中国) 在热播电视剧中,出现了唐代人吃生鱼片的场景。有观众在弹幕中贴心科普:在古代,这叫"鱼脍"。 有读者询问:何为"脍"?鱼脍和生鱼片是一回事吗?古人食脍到底有多流行?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 相关领域专家,请专家作出解答。 唐代是一个美食迭出的时代。李白曾醉心于"烹羊宰牛"的痛快,杜甫劝友人品尝"齿冷于雪"的冷面,白 居易则对"面脆油香"的胡饼念念不忘……还有一种美食也风靡许久,这便是鱼脍。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食用生鱼片的记载。《诗经·小雅·六月》载:"饮御诸友,炰(fǒu,蒸煮)鳖 脍鲤。"其中,"脍鲤"就是切成薄片的鲤鱼肉。 据《大业拾遗记》记载,在隋代,隋炀帝令地方官员贡献当地美馔佳肴,吴地官员曾以"鲈鱼脍"进献。 此进献的"鲈鱼脍"仍以鲈鱼肉为主料,但辅以金橙或香柔花叶烹制而成。因鲈鱼片洁白如玉,橙皮丝或 香柔花叶色黄似金,故又将此菜命名为"金齑玉脍"。隋炀帝食用后,大加赞赏曰:"金齑玉脍,东南佳 味也。" 唐代,因"鲤"与"李"谐音,鲤鱼脍一度被禁。唐代烹饪书《膳夫经手录》 ...
猜灯谜做彩灯、逛古城看“打树花” 各地多样活动过中秋
Yang Shi Xin Wen· 2025-10-07 03:25
玉渊潭公园宣传科科长 张轩: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让人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公园的餐 厅、咖啡厅也会延长营业时间,满足游客的游园需求。 逛古城 赏非遗 昨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各地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度佳节、庆团圆。在北京,公园里挂起了五 彩缤纷的灯笼,人们趁着假日赏灯游园,而在河北张家口蔚县,流光溢彩的"打树花",也点亮了节日夜 晚。 这个中秋节,玉渊潭公园内准备了各类内容丰富的灯谜,诗词歌赋、成语典故、趣味谜语应有尽 有。"描摹花卉""黏土手工"等各式灯笼也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和家长前来制作体验,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 魅力。 此外,玉渊潭公园还搭建了创意市集,并布置特色花坛景观,让游客在馥郁香气中感受金秋韵味。 在蔚县蔚州署内,一场非遗演艺活动正在精彩上演。活动通过经典戏曲选段与传统舞台背景完美融合, 为游客开启一段沉浸式非遗体验之旅。夜幕降临,来到暖泉古镇的树花广场,人头攒动,众多游客慕名 而来,只为一睹非遗"打树花"。当炽热的铁水被匠人奋力泼洒向古城墙的瞬间,万朵金花如流星雨般璀 璨绽放,夜空中顿时火树银花、流光溢彩,引来现场观众阵阵惊叹与欢呼。 游客 薛雅欣:看到打树花艺人在空中挥出铁水,万千铁花 ...
越剧“出圈” 美梦成真(大地风华)
Ren Min Ri Bao· 2025-10-06 22:01
随着传统文化热潮涌动,我关心的问题,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更重要的是,重视传统文化的社会氛 围,让这些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 2022年,浙江卫视推出了《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让江浙地区的越剧观众再次活跃起来;2023 年,观演方式和服化道设计都令人耳目一新的越剧《新龙门客栈》出圈,更多年轻人关注到了越剧; 2024年巡演至今的《我的大观园》,让我看到越来越多观众专门为了越剧进入剧场。我相信,这不仅源 于戏曲人守正创新的不断尝试,更是越来越强大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包容的文化氛围,让我们的传统艺 术有了更多创新的可能。 (作者为青年越剧演员) 回想10多年前,我刚刚到杭州学艺,每天天不亮走进练功房,沐浴着月光回到宿舍。汗水滴落在毯子 上,从头到脚都泛着酸痛。这是一个戏曲生的日常,也是大多数人眼中的"不理解"。总是会有人问:学 戏曲有什么出路?现在还有人看戏吗?唱戏的人,养得活自己吗? 这些质疑,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化解。毕业以后,全班30多人,只有极少数人留下来做了戏曲演 员。同学们逐渐在别的行业里做得风生水起,而戏曲这条路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从跑龙套到小角色再到主要角色,那些年,我跟着剧团跑过了许 ...
新华时评|中秋月圆念家国
Xin Hua She· 2025-10-06 09:11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我们又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天上圆月,人间团圆,千百 年来,中秋明月一直寄托着一代代中国人思乡想家的情愫。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 题:中秋月圆念家国 新华社记者冯源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中秋之夜,天南海北的人们举首共望明月。这轮明月,孔子、屈原 曾仰望过,李白、杜甫曾吟咏过,因为有着一份文化的加持,中国人看到月光就会多一份亲切和温暖。 这轮明月,寄托着先民对"家团圆、国昌盛"的朴素愿望,也映照着今朝九天揽月、火星漫步、北斗指路 等现代化科技盛景。每一次托月寄思,都是对民族根魂的深切体认,激荡着深沉的历史回响与时代共 鸣。 深厚的家国情怀,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之一。让我们在中秋佳节中 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涵育更加厚重的家国情怀,用奋斗的双手托举起更加灿烂的明天。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明月照耀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鉴证民 族传承的浩然之气。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在家国和民族危难之际,投袂而起不屈抗争,矢志不渝上下 求索,为亿万国人的大团圆,以勇气、智慧和心血、生命谱写出恢宏的爱国壮歌。 在刚刚过去的9 ...
好评中国|欢度中秋佳节,刻录奋进中国美丽剪影
Huan Qiu Wang· 2025-10-06 08:31
天涯明月万里路,家国情深追梦人。团聚中的万家灯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望与传承;繁忙中的 丰收图景,是亿万劳动者辛勤劳作的结晶;各行各业的节日坚守,是中华儿女追梦逐梦的笃定......让我 们用拼搏奋斗赋予中秋节新的时代内涵,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力量。(王学明) 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人们对阖家团圆的美好期 许,也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品月饼,赏圆月,饮美酒,诵诗词......当我们与家人共度佳节 时,更应体悟中秋节浓厚的文化底蕴,厚植爱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 责编:秦雅楠、高望 在欢度中秋佳节中厚植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与国从来都密不可分。绚丽的国庆主题 花坛盛装亮相,璀璨的灯光秀点亮城市夜空,大街小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祖 国的热爱和祝福,在团圆中回望奋斗的历程、品味收获的喜悦。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梦想接连实现的 中国、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在万家团圆的欢笑声中,我 们更加深刻感受到,家与国密不可分,国强家更好。 在欢度中秋佳节中凝聚奋进力量。爱国的力量蕴藏在每一 ...
双节“文博游”出圈:甲骨文里赏明月 博物馆中过中秋
Yang Shi Wang· 2025-10-06 08:00
央视网消息:国庆中秋双节同庆,文博游成为广大市民游客的热门选择。 在河南安阳,一场名为"甲骨映月,共赏中秋"的主题活动在殷墟博物馆生动上演,为广大青少年开启了一段穿越三千年的文 化对话。 在妙趣横生的手工环节,一家人通力合作,将承载着美好祝愿的甲骨文"月""福"等字写在灯笼上,制作成独一无二的"甲骨文 中秋灯笼";孩子们在一幅5米长的中秋主题卷轴上,认真摹写甲骨文"中""秋""月"字。活动让抽象的文字"动"了起来,在游戏中将 传统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们的心中。 "甲骨映月,共赏中秋"活动紧紧围绕赏月、祭月的悠久习俗展开,引领孩子们追溯汉字的源头,一同探寻"月""秋""中"等甲骨 文形态及其演变历程,生动形象的图画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 ...
新华时评丨中秋月圆念家国
Xin Hua She· 2025-10-06 07:05
中秋月圆念家国 新华社记者冯源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我们又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天上圆月,人间团圆,千百 年来,中秋明月一直寄托着一代代中国人思乡想家的情愫。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明月照耀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鉴证民 族传承的浩然之气。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在家国和民族危难之际,投袂而起不屈抗争,矢志不渝上下 求索,为亿万国人的大团圆,以勇气、智慧和心血、生命谱写出恢宏的爱国壮歌。 在刚刚过去的9月,我们隆重而热烈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华民 族历经千难万险,向着伟大复兴奋勇前进,深厚的家国情怀始终是重要的精神支撑。中秋明月,光耀九 州,照亮人心。正是因为我们深切懂得"家和万事兴,国安享太平"的道理,为了美好生活不懈奋斗,才 能汇聚起推动国家发展的浩荡洪流,又让国家发展的成果造福于每个国民、每个家庭。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中秋之夜,天南海北的人们举首共望明月。这轮明月,孔子、屈原 曾仰望过,李白、杜甫曾吟咏过,因为有着一份文化的加持,中国人看到月光就会多一份亲切和温暖。 这轮明月,寄托着先民对"家团圆、国昌盛"的朴素 ...
十月行记|安庆黄梅戏:江水边的戏韵流长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10-06 03:44
(原标题:十月行记|安庆黄梅戏:江水边的戏韵流长) 十月的安庆,空气里漂浮着桂子的甜香,混着江风送来的湿润。青石板铺就的倒扒狮街上,斑驳的徽派 马头墙下,一阵清亮婉转的黄梅唱腔从敞开的木门里袅袅漾出——"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 颜……"那声音温润悠扬,将周遭的市井人声都染上了一层柔和的韵致。 门前的竹椅上,三两个老人眯着眼,手指随着看不见的节奏轻轻叩着膝盖;提着菜篮经过的市民或游 客,无意识地跟着哼唱。 一声黄梅韵,一座安庆城。这里的一街一巷都浸润着婉转的唱腔。戏在台上,也在街头巷尾,更流动在 每一个安庆人的日常里。 回溯源流,它并非诞生于庙堂之上,而是从田间地头的山歌小调、采茶俚曲中慢慢生长。《打猪草》里 村姑少年的天真烂漫,《夫妻观灯》里的市井情趣与盎然生机,《推车赶会》里的民间热忱,无不是无 名艺人们从生活泉水中掬取,再经一代代大师打磨,才得以广布海宇。 从一人自娱的独唱,到小生、小旦"二小戏"的对唱,再到多出小戏串连的"串戏",黄梅戏最终完成了向 成本大戏的蜕变,甚至走上影视,家喻户晓。 10月3日晚,安庆石化俱乐部座无虚席,700余名观众共同观看大型清装黄梅戏《桐城六尺巷》。灯光渐 次亮起, ...
去申城各书店“遇”国潮
Jie Fang Ri Bao· 2025-09-29 01:32
融合书香与国潮,从益智的金字塔魔方活动到新书分享会、国潮新体验,多样活动让市民读者在假 期中收获知识与乐趣。10月1日,小朋友可在江南书局·青溪之源学习金字塔魔方,激发大脑潜力;10月 3日在上海书城长宁店,《我们"会"爱孩子吗?化本能为智慧,破解亲子养育迷思》新书分享会将提升 家长对亲子养育的认知;10月4日,大家可以到青云书局一起制作兔子灯迎接中秋;10月5日,新华书店 牡丹江路店将举办"皮影工作坊";10月8日,上海书城九六广场店将举办非遗翻花手工活动"十八变"。 此外,"新华悦读·上海书城快闪周"第22期将联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新经典和《人民文学》联 合带来"从十月开始,与文学相遇"专场,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五角场店及新华书店日月光店等同步开 展,邀请市民读者在书香与艺术、文学、传统文化的交融中度过别样的节日时光。 记者 施晨露 在书店遇见国潮,看非遗、赏戏曲,今年国庆、中秋"双节"相遇,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 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旗下书店将在假期举办"国潮风华,阅满中秋"主题文化盛宴,带 来戏曲、非遗、手作等一系列国潮主题趣味活动。 来自上海京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沪剧院、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