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构主义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以多模态数智技术助力高等教育改革
Xin Hua Ri Bao· 2025-05-30 00:00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兼具高科技含量、高运行效能与高质量发展特征,契合新发展理 念的先进生产力形态。作为培育创新人才、开展前沿探索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阵地,高等教育承担着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历史使命,是推动生产力质量跃迁的关键场域。《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2035年)》明确提出,要以教育数字化为重要突破口,坚持数字赋能,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 治理整体性变革。多模态数智技术作为核心支撑体系,通过整合智能传感器采集到的文本、图像、音视 频等多元模态数据,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通道信息,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框架下实现跨 模态协同分析与应用,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在高等教育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可依托多模 态数智技术,遵循"技术赋能—要素重构—模式创新"的逻辑路径,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以建构主义重构多模态智慧学习空间。在数智技术驱动高等教育变革的进程中,构建多模态学习环境成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人才的关键路径。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多模态交互实现知识 建构,这一过程需要数字化学习空间的支撑。当前,以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技术突破,正在重塑 学习资源形 ...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传统文化教育范式
Xin Hua Ri Bao· 2025-04-27 02:29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快速发展,并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高校《中国文化概 论》课程为切入点,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依托沉浸式情境设计、个性化学习辅助以及跨领域的知识 融合,将教学模式从标准化输出转向共生式创新的新形态,以重塑传统文化教育的范式,为其数字转型 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范例。 □ 黄家庭 夏一栋 生成式AI驱动的课程设计范式创新 生成式AI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与算法协同,打破了《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学科壁垒,构建起"文化— 科技—艺术"三元互动的教育生态。在诗词创作模块中,学生使用AI工具生成符合格律的仿古诗词后, 需进一步解构算法背后的风格迁移模型,并反思"机器诗性"与人类创作的本质差异。这种从实践操作到 技术伦理反思的跃迁,正是数字时代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赋能下的文化传承挑战与伦理调适 教学模式的共生转型:从单向传授到人机协同 生成式AI的融入,可以推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由传统教师主导的单线讲授,逐步转型为人机共创 的交互模式。这不仅重塑了课堂流程,也更新了师生的角色认知与互动范式。 借助智能对话与自适应学习系统,生成式AI促使学生由被动吸收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创建者。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