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机器人

Search documents
血凝胶纤维机器人:脑内的药物“速递达人”
Ke Ji Ri Bao· 2025-06-30 23:51
大脑颅内肿瘤,尤其是位于脑深部或者临近重要功能脑区的肿瘤,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挑战。传统 手术切除的方法由于手术路径复杂,容易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此外,放疗虽能穿透颅骨,却可能误 伤正常的脑组织,而化疗药物则容易被血脑屏障"拒之门外",难以达到疗效。因此,开发一种无创、精 准定位、高效的颅内肿瘤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模仿线虫的细长形态和自适应的波浪运动机制,研究人员通过外界可编程驱动磁场实现了血凝胶纤 维机器人的精确控制,使其能够实现包括摆动、爬行和滚动在内的多种仿生运动模式。 "我们将超柔性水凝胶与内部磁性颗粒协同设计,使血凝胶纤维机器人产生了模仿线虫摆动的推进力, 同时又可以依托脑组织的黏附力,实现蠕动爬行,还能在接触面曲率突变时切换为滚动模式规避运动失 效。"徐天添说。 在3D打印的人体脑沟回模型实验中,血凝胶纤维机器人沿着预设路径成功穿越多级沟壑;在离体猪脑 皮层实验中,血凝胶纤维机器人通过动态调节运动方向和运动模式成功到达预定目标,全程未对柔软组 织造成机械损伤。 磁驱遥控,靶向颅内肿瘤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研究员徐天添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香港中文大学教 授张立,在 ...
快讯|我国研发全球最小“机器蚊”;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仿生膝关节专利揭秘; 星动纪元推出超拟人服务机器人星动Q5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0 04:17
1、 我国研发全球最小"机器蚊" 近日, 国防科技大学宣布研制成功全球首款蚊子尺寸仿生机器人,体长仅2厘米、重量0.3克,创微型机器 人新纪录。该成果攻克微米级传感与动力集成技术瓶颈,融合仿生学与微机电系统,实现毫米级精准机 动。其隐蔽特性可深入传统设备禁域,执行侦察监测任务。此前北航同类研究已突破5.5倍载重能力,此 次实战性能再获提升。该突破标志我国在微型机器人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未来构建分布式侦察网络 提供战略技术支撑。 2、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仿生膝关节专利揭秘 近日,一份来自特斯拉公司(Tesla, Inc.)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20152903A公开了其在机器人膝关节 上的精妙设计。这份名为《用于机器人膝关节组件的系统和方法》的专利,为我们揭示了如何通过巧妙的 机械结构解决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在灵活运动、效率和功耗上的核心问题。在专利的"背景技术"部分,明确 指出了当前机器人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机器人关节的设计往往面临着一系列棘手的权衡. 设计一 个既能模仿膝关节大范围运动,又能最大限度提升效率、降低机器人的关节组件,成为人形机器人走向实 用的关键一步。这正是本专利旨在解决的核心问题。 3 ...
Nature重磅:90后华人学者开发新型血栓清除术,有望颠覆中风、心脏病等疾病治疗
生物世界· 2025-06-10 04:0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动脉或静脉中由血栓引起的阻塞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机械血栓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技术,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肺栓塞和外周血管疾病,通过 抽吸、支架取栓器或切割机制清除血栓。 例如,在 治疗缺血性中风 (即血栓阻塞了大脑的氧气供应) 时,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医生越快清除血栓并恢复血液流动,存活的脑细胞就越多,患者获得良 好预后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然而,目前的机械血栓切除术在 10%-30% 的患者中无法成功清除血栓,尤其是对于那些血栓体积大且富含纤维蛋白的情况。此外, 这些方法还可能使血栓破 裂和碎裂,导致远端栓塞和不良结局。 2025 年 6 月 4 日,斯坦福大学 赵芮可 团队 ( Yilong Chang 为第一作者) 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 : Milli-spinner thrombectomy 的研 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出了一 种清除 血栓的新技术 —— 微型旋流取栓术 (Milli-spinner thrombectomy) , 其效果是现有技术的 2 倍多,为快速、简便且彻底清除血栓 提供了新途径,有望显著提高治疗中风、心脏病 ...
【新华社】我国科研团队利用“机械线虫”实现动物颅内精准送药
Xin Hua She· 2025-05-06 00:19
Core Insights - The research team from th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Shenzhen University, and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as developed a 1mm diameter blood gel fiber micro-robot that mimics the morphology and movement of nematodes for precise drug delivery in animal brains [1][2] - This micro-robot utilizes a combination of the animal's own blood and magnetic particles, allowing it to avoid immune rejection and degrade naturally after completing its task [1] Group 1 - The micro-robot is made of ultra-flexible hydrogel, softer than the intestine and tougher than cartilage, enabling it to navigate through narrow spaces without damaging surrounding tissues [2] - Researchers have validated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micro-robot in the brains of live pigs, indicating its potential for non-invasive drug delivery in extremely narrow physiological environments [2] Group 2 - Future research will focus on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the motion control precision of the micro-robot to enhance its adaptability in complex brain environments [2] - Despite the promising results, there are significant safety and ethical challenges that must be addressed before human application can be considere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