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性进食

Search documents
当体重管理遇上“心理性饥饿”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6-07 07:08
深夜加班时,抽屉里的薯片总是格外诱人;刷着手机感到无聊,也会鬼使神差地打开冰箱;狼吞虎咽吃 了很多高热量的东西,但身心还是感到不满足……这些场景是否似曾相识?在体重管理过程中,许多人 都曾被一种名为"心理性饥饿"的"虚假饥饿"困扰,它与生理性饥饿不同,是人们在压力或负面情绪下产 生的进食行为——这种进食并非身体对能量的真实需求,本质上是心理能量的匮乏。它是一个信号,告 诉我们要关照自己的身心状态。 什么是心理性饥饿 "那天加班到凌晨3点,明明不饿,却鬼使神差点了3份炸鸡、两杯奶茶。"27岁的林杨回忆起上周的"失 控时刻",困惑地说,"吃到第三块鸡翅时,喉咙已经被油腻感填满,但手还是停不下来,直到撑到胃绞 痛才放下食物"。 "这不是饿了,只是为了弥补一些情绪而产生的进食行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 王勃诗解释。心理性的进食行为不同于生理性的进食行为,即正常人为了弥补身体能量的消耗,出现饥 饿感之后吃饭的行为。二者的本质区别,简单来说,在于肚子到底饿不饿。 王勃诗告诉记者,心理性进食可分为限制性进食、不可控制进食和情绪性进食。其中,情绪性进食与压 力的关联最为紧密,"当人处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
唠“科”话|控制体重,如何防止“借吃消愁”
Xin Hua Wang· 2025-05-09 05:40
新华社长沙5月9日电(记者帅才)有人面临工作压力、情感焦虑时,会出现"情绪性进食"行为……这些看似满足口腹之欲的举 动,实际上是情绪困境的"求救信号"。 5月11日世界防治肥胖日到来之际,心理健康与体重管理的关联再度引发关注。心理学专家指出,当工作压力袭来、生活陷入焦 虑时,许多人会不自觉地打开零食柜,用高热量的食物"填补"内心的空洞。这种"借吃消愁"的行为,是情绪性进食。控制体重 不仅要合理饮食,还需要关注心理健康。 首先,识别情绪信号,建立"暂停机制"。当产生强烈进食冲动时,先问自己是真的饿了,还是有不良情绪需要被看见。可以尝 试用5分钟深呼吸、捏减压球等物理方式转移注意力,给情绪一个缓冲期;二是重构情绪应对清单,针对不同情绪预设替代方 案。比如,压力大时可以尝试10分钟正念冥想,孤独时和朋友聊聊天,焦虑时写下烦恼清单,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并及时地 排解不良情绪。三是接纳身体,修复与食物的关系。允许自己适度享受喜爱的食物,避免因"罪恶感"引发的补偿性暴食。 "体重秤上的数字,有时是心灵困境的外化表达。"周旭辉建议,健康管理不应局限于"管住嘴、迈开腿",更要学会"与情绪和 解"。真正的健康是身体与心灵的双向 ...
打工人,你被情绪性进食困扰了吗?国家卫健委推荐这些方法破解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4-28 10:0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贺佳雯 北京报道 "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关心放假的同时,你是否留意自己的打工焦虑可能造成情绪性进食,影响健康?职业健 康是每一个劳动者关心的话题,如何保障职业健康权益,关系我们切身利益,至关重要。 王刚建议,我们希望,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方式应该用科学的方式去解决。比如说运动,就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方式。根据国内外研究的 一些报道,像户外运动、团体运动,对压力缓解、情绪调节的贡献度是最大的。再比如说,跟亲朋好友之间的倾诉,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宣泄手段,也对压力 的缓解有所帮助。另外一些感官的刺激,也有利于缓解,比如说视觉、听觉等等方面的刺激,这部分是有关系的。 除此之外,睡眠问题,像熬夜、睡眠时 间过短也跟体重增加密切相关,而睡眠也是精神医学所探讨的一个问题,这一点也需要格外注意。还有工作人群里面的久坐都会有影响。所以,体重增加甚 至肥胖在一部分人群当中是跟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 发布会上,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今年是健康体重管理年,又是精神卫生服务年。有的人一焦虑紧张就喜欢吃东西,吃多了又担心发胖影响 健康,更加焦虑,形成了恶性循环。请问,体重与心理有关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