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性赔偿制度

Search documents
2024年北京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知产案同比增长近八成
Ren Min Wang· 2025-04-27 00:21
北京法院在涉及确认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效力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阐明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 书对权益主体和来源合法性的初步证据效力;在涉"巴曲酶注射液"经营者集中审查反垄断行政纠纷案 中,对涉案反垄断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经营者集中的审查内容及附加限制性条件方案的评估方法等问题 作出明确认定,为经营者集中申报人、反垄断执法机构提供了清晰的行为指引;在涉统信软件公司侵害 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积极促进当事人调解,妥善处理了涉及解决国产操作系统"卡脖子"问题 企业的域名矛盾纠纷。 为切实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北京高院于2022年4月发布《关于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 赔偿审理指南》,明确了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原则、侵权故意和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赔偿基数和倍数的 确定方法。近年来,适用惩罚性赔偿的侵权案件数量增幅明显,多起案件判赔数额超过3000万元。 围绕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24年,北京法院共审结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 产业的专利案件3514件,专利一审案件审判效率位居世界前列。同时,加大行政司法协同保护力度,与 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应中止尽中止""撤回重裁""绿色通道" ...
职业打假30年:争议未退,哨声不断
和讯· 2025-03-14 08:50
文/高歌 1995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在赛特购物中心组织座谈会,王海用《我的困惑》作为发言稿的题目,他 当时想弄明白的是,围绕打假"为啥有那么多争议"。 2025年"315"前夕,王海说这个题目仍没过时。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 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颁布32周年,而以提振消费拉动内需被置于重要位置,今年也 是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实施的第一年。 他身上的标签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换挡也在不断切换:从1995年索尼耳机事件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经历了普通消费者、积极维权的消费者再至拥有专业团队的职业打假人。 王海现在更愿意将自己的身份定义为"吹哨人"。针对"假"——隐瞒或虚构对消费者的购买决定有实 质性影响的行为进行警示。他认为,动机不是判断是非的标准,趋利性并不影响结果的正外部性,过 分强调营利性是一种误读。 而有关职业打假人身份认同"焦虑"背后也是消费环境仍存薄弱环节的现实。 过去30年间,中国消费者的维权领域也从商品消费渗入服务消费,技术手段的升级也使一些侵权行 为变得更为"专业"、隐蔽且规模庞大。 有关消费环境的优化诸多短板待补,经营者守法、行业自律、消费者参与、政府监管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