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环境共治
icon
Search documents
黑龙江大力推进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
近日,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印发《黑龙江省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 简称《行动方案》),部署19项重点工作任务,优化消费环境,努力推动塑造发展新动能,支撑消费高 质量发展,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发展格局。 消费环境共治行动方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引导经营者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合规体系,督促重点工业 产品生产销售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网站平台经营者、市场开办者加强账号注册审核和管理,加 强预付式消费监管;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纠纷处理等方面作用,推动行业自律; 加强消协组织建设,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切实提升消协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强化社会监 督引导,畅通消费者诉求表达渠道,鼓励其积极参与监督。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大消保"理念深入人心,消费者维权意识和经营者合规经营意识显著增 强,供给质量不高、市场秩序失范、维权效能不足等问题得到系统治理,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更有效保 障,消费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大幅提升。 消费环境引领行动方面,突出创新引领,加大老字号品牌创建和培育推介力度,鼓励各地为经营者先行 赔付提供政策支持,推动金融 ...
职业打假30年:争议未退,哨声不断
和讯· 2025-03-14 08:50
文/高歌 1995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在赛特购物中心组织座谈会,王海用《我的困惑》作为发言稿的题目,他 当时想弄明白的是,围绕打假"为啥有那么多争议"。 2025年"315"前夕,王海说这个题目仍没过时。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 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颁布32周年,而以提振消费拉动内需被置于重要位置,今年也 是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实施的第一年。 他身上的标签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换挡也在不断切换:从1995年索尼耳机事件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经历了普通消费者、积极维权的消费者再至拥有专业团队的职业打假人。 王海现在更愿意将自己的身份定义为"吹哨人"。针对"假"——隐瞒或虚构对消费者的购买决定有实 质性影响的行为进行警示。他认为,动机不是判断是非的标准,趋利性并不影响结果的正外部性,过 分强调营利性是一种误读。 而有关职业打假人身份认同"焦虑"背后也是消费环境仍存薄弱环节的现实。 过去30年间,中国消费者的维权领域也从商品消费渗入服务消费,技术手段的升级也使一些侵权行 为变得更为"专业"、隐蔽且规模庞大。 有关消费环境的优化诸多短板待补,经营者守法、行业自律、消费者参与、政府监管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