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哲学

Search documents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伯聪荣获哲学与技术学会终身成就奖
Ke Ji Ri Bao· 2025-06-30 06:40
6月25日—28日,第24届国际技术哲学学术会议(SPT2025)在荷兰召开。哲学与技术学会(SPT)主席、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罗森伯格27日在颁奖 大会上宣布,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伯聪荣获该学会终身成就奖。这是中国学者首次获此奖项。 在此次颁奖大会上,李伯聪教授用视频形式发表了获奖感言。他首先感谢哲学与技术学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认为这一奖项反映了技术哲学领域的东方 和西方的对话日益深化,反映了技术哲学的全球影响日益深化。他表示,三十多年来,自己多次参加SPT学术会议,深感这个学会是国际技术哲学交流的重 要平台和引领学术前进的一盏明灯。在哲学史上,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而技术哲学家德绍尔认为应该增加第四批判,也就是技术批判,这意味着对技术哲 学的重大期许。他自己就是在这个方向上进行努力的。他相信,未来在这个方向上一定会有新的、更重大的成就和进展。他表示:"这个奖项同时属于我的 师长、同仁和学生,今后我将继续为技术与工程哲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SPT成立于1976年,是一个旨在鼓励、支持和促进对技术进行有意义的哲学思考和多元化、多学科的探讨的国际性学术组织,每两年召开一次国 际性学术年会。自2017 ...
你囤的不是币,是世界的方向盘
Sou Hu Cai Jing· 2025-05-07 07:23
最近在看胡翌霖的文章,这篇也是通俗化他的思想。他说很多人在"生产绞死自己的绳子",震撼到我 了。如果你早期挖PTS,后来又投资bts,给BM创业成功的假象。然后在他的新币eos上亏光,不要怪 他,是你自己生产了绞死自己的绳子。 现在是一个技术主导的时代。区块链、AI、加密货币……这些词每天都在新闻里出现,可很多人心里 却很清楚:这些东西离我很远。它们听起来高深又复杂,仿佛只属于技术精英和大资本玩家。作为普通 人,我们似乎什么也做不了,只能被动接受这个世界的变化。 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是。在技术哲学的眼中,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虽然没法决定技术发展的"大方向",却始终有权选 择支持什么、不支持什么。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选择,其实一点都不小。 我们无法控制风的方向,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帆。别让自己忙到最后,才发现亲手织好了那根套在脖 子上的绳子。 在技术浪潮里,你不需要做一个"改变世界"的人,你只需要做一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哪怕只是 个体,只要你在思考、在选择、在体验,你就已经是自由的——而且是在用你的方式参与未来的建设。 自由,是一种随时能跳出来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很难得,但也很真实,它不需要你成为谁, ...
AI 越来越强大,人怎么能面对它而不自卑?丨晚点周末
晚点LatePost· 2025-04-27 09:25
技术哲学学者王小伟:我的恐惧感加剧了,不是对具体技术,而是对人的生存意义。 文 丨 朱丽琨 编辑 丨 钱杨 技术哲学学者王小伟问 DeepSeek:"如果所有科技都越来越发达,有什么不好吗?" 在多轮问答后,它几乎说出了海德格尔式的观点—— 如果总是强调技术,人们可能会忽视技术的"背 景",技术镶嵌在非常宏大的人性的基础上。过于专注在技术作为一种控制能力、作为权力意志的彰 显,会遮蔽人的存在。 海德格尔在六七十年前就预见到未来是以 "计算、快速和巨量" 为突出特征的技术时代。他警示,技术 只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但却被当成了唯一的存在方式。他忧虑于,现代技术对 "存在" 造成 "遮蔽"。 技术哲学实则是批判技术的哲学。王小伟持续观察 AI、手机、通勤、外卖等深入日常生活的技术,在 著作《日常的深处》中他思考和呈现了当代生活是如何被技术逻辑主宰。 从技术哲学的角度,"肥胖可看作是一种技术现象",可能是因为食品工业发展、食物能量密度过高; 通勤的产生是城市生活消费化、所有关系商品化的结果——消费场所占据城市核心地段,人被挤到城 市边缘;外卖象征着当代生活被简化为效率优先、无内在价值的机械过程。手机上瘾,则是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