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遗产活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古建新声
Jing Ji Ri Bao· 2025-07-12 01:32
原标题:古建新声 暮色初染,飞檐环抱,北京通州燃灯塔下,一声运河船工号子"喂,嘿,喂!"率先震撼全场。琵琶弦 急,金戈迸发,《十面埋伏》在斗拱间回旋。紧接着,塔布拉鼓点如骤雨般倾泻,与琵琶弦音碰撞,交 织共鸣。马头琴声悠远,伴以深邃低沉的呼麦,钢琴版《彩云追月》恰似星河垂落塔檐……此刻,千年 古塔在乐声交响中被重新唤醒。这场以"融"为名的音乐盛宴,就此拉开了2025年京津冀古建音乐季的序 幕。 在古建音乐季主理人姚瑛看来,古建是承载历史文脉与天地哲思的独特音场。乐声响起,在光影、微风 与自然天籁的环绕中,古建化作与之共振的容器,引领观众步入一场时空漫游。音乐旋律所承载的情感 力量,总能超越语言直抵人心。 古建音乐季秉持"艺术+古建"理念,自2021年于北京创办,4年间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上演数百场演出。如今,古建音乐季的演出形态日益丰盈,古典、现代、民族、世界音乐乃至非遗 跨界实验异彩纷呈,专业讲座、创意市集等配套活动愈加丰富。 "今年,我们精选京津冀三地四城10处文保单位,以音乐串联文物资源,引导更多人了解古建、爱上古 建、保护古建。"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室主任昌硕说。 每处古建都是独一无二 ...
当“文脉”传承遇上数智时代:建立大文化观成为共识
南方财经记者周妙妙深圳报道 "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在阆中古城的大街小巷,一扇扇或新或旧的门上,都有一个特殊 的标志:门神。 如今,门神画已然成为这座"活着的古城"的文化印记之一。当传统的古老文化与现代的表达方式结合起 来,一座古城的"文脉"得以传承。 他指出,一切文化遗产,一切古城古物,都与那个时代相关。脱离了大文化观的笼罩,脱离了对那个时 代精神的体察,保护就体现不出更大的价值,文旅开发就难免同质化、碎片化。而碎片化的结果,自然 是同质化加上急切的商业化。 南方财经记者从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了解到,随着各地挖掘本 土历史、文化激活文旅消费动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展现出新的活力。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也让更 多古城、古迹成为当地流量"密码"。 "文化遗产传承应该放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上来观察与呈现。具体文化现象的形成、出现与流布,其实是 更广博的大文化影响的结果。"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在演讲时分享。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留"魂" 阆中古城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有2300多年建城史,是《天文志》中的"阆苑仙境",亦 是杜甫笔下的"阆州城南天 ...
杭州10个名优产品入选新一批省级“土特产”
Mei Ri Shang Bao· 2025-05-08 22:25
建德西红花,从汉晋药用记载到全国唯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其"红色金子"的产业化路径堪称农业文化遗 产活化典范;建德油茶则以古法压榨工艺对接3000家销售终端,实现"一杯茶油香飘20国"的跨越。 创新产品集群 从单一种养到三产融合的突破 商报讯(记者汤佳烨)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浙江省第四批名优"土特产"及浙江省首批"土特产"新 品名单,杭州10个经典产品成功入选第四批名优"土特产"名单,14家企业产品成为首批"土特产"新品, 数量居全省前列,集中展现"浙里优产"的杭州力量,展现出"山水农产"与"产业智慧"的深度融合。 地理标志矩阵 从生态禀赋到产业品牌的跨越 此次入选的名优"土特产"中,余杭甲鱼以3年仿生态养殖周期、钱塘白对虾在盐碱沙地环境中形成的高 蛋白特质,成为杭州水产业"双璧"。富阳鲜竹笋依托"金衣白玉"的千年美誉,将竹林碳汇优势转化 为"舌尖经济";临安高山蔬菜与天目小香薯借势天目山富硒土壤与垂直气候带,构建起"海拔经济"的立 体发展模式。 在人文传承维度,桐庐新合索面的六道手工工序被列入非遗保护,清晨晒面场景成为"诗画浙江"的乡村 美学符号;阳山畈蜜桃在昼夜温差中积累的"甜酸黄金比例"、千岛湖枇杷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