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文化

Search documents
青海秦代石刻官方鉴定为真!每经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古文字学家,详解鉴定过程、深远意义和未来谋划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9-16 11:15
每经记者|杜蔚 宋美璐 每经编辑|程鹏 魏官红 是"秦代遗存"还是"今人伪刻"?引发广泛争议的"昆仑刻石"终于迎来官方认定,解开了身世谜题。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认定在青海省玛多县发现的"昆仑刻石"为秦代刻石,并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刻石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 合文1字,共37字,文字多数清晰可辨,文字风格属秦篆。 早在两个多月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就寻找到40年前见过该刻石的牧民,并率先发布报道,详见《独家:玛多县当地有牧民称 40年前就曾看见"昆仑刻石",是否"秦始皇遣使采药"遗迹,尚需国家权威部门认定》。此次的官方认定,正是在前期广泛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专业检测、古文字等方面交叉学科专家的两轮验证,最终才确定了刻石年代。"在新闻发布会结束后,青海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阿朝东告 诉每经记者,当地已聘请文物机构加强对刻石的保护,后续也会进一步发掘周边区域,该刻石将参加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申报。 面对众说纷纭的年代之争,国家文物局是如何溯源的? "这一认定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这使得昆仑刻石成了可信的史料,补充了秦始皇为求长生久视、派人四处 ...
海拔4306米现“秦始皇密令”,获官方“身份认定”!古文字学家刘钊:秦人寻仙采药足迹确至青藏高原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9-16 08:06
"这一认定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这使得昆仑刻石成了可信的史料,补充了秦始皇为求长生久视、派人四处寻仙采药的历史记载,既表明秦人采药寻仙之 范围可扩展至青藏高原,也说明秦人观念中的昆仑所在地就在扎陵湖附近。这是中国早期信史的一个绝佳例证。"古文字学家、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 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向每经记者指出。 每经记者|杜蔚 宋美璐 每经编辑|魏官红 是"秦代遗存"还是"今人伪刻"?引发广泛争议的"昆仑刻石"终于迎来官方认定,解开了身世谜题。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认定在青海省玛多县发现的"昆仑刻石"为秦代刻石,并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刻石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 合文1字,共37字,文字多数清晰可辨,文字风格属秦篆。 早在两个多月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就寻找到40年前见过该刻石的牧民,并率先发布报道,详见《独家:玛多县当地有牧民称 40年前就曾看见"昆仑刻石",是否"秦始皇遣使采药"遗迹,尚需国家权威部门认定》。此次的官方认定,正是在前期广泛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专业检测、古文字等方面交叉学科专家的两轮验证,最终才确定了刻石年代。"在新闻发布会结束后,青海 ...
黄河源确认发现秦代刻石 专家称综合价值大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9-16 01:02
原标题:黄河源确认发现秦代刻石 专家称综合价值大 中新社西宁9月15日电 中国国家文物局15日发布消息,经多领域专业人员审慎研究,认定此前引发 广泛关注的位于黄河源区扎陵湖北岸、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卓让村的石刻为秦代石刻,定名 为"尕日塘秦刻石"。 刻石记录了秦始皇遣五大夫翳率方士赴昆仑山采药的内容,是中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 高的秦代刻石。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胡芳说:"刻石中的珍贵历史信息充分说明昆仑神山信仰在秦 代已经普及,侧面反映昆仑文化的重要地位,有利于在当下深入推进昆仑文化的研究、传播与创新性发 展。" 青海省是昆仑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重要保护传承地、核心展示区。昆仑文化与丝绸之路相辅相 成,该省境内的羌中道、吐谷浑道、唐蕃古道等在不同历史时期见证了各民族的持续交融互鉴、民心相 通。 (潘雨洁) "刻石反映秦代中国西部多民族的交融互通、和谐共生,折射出早在秦以前,中原与西部民族尤其 是羌人已长期往来,共同丰富和积累了河源地理知识,为'采药昆仑'奠定认知基础。"霍巍表示,刻石 展现出的各民族对青藏高原独特自然地理环境的美好向往,最终汇入"西王母""昆仑"等具有国家标识意 义 ...
豫园灯会+昆仑文化,喀什这场活动叫座又叫好
Yang Shi Wang· 2025-09-15 01:15
9月10日晚,"昆仑乐都·木卡姆艺术季—动漫美食周"活动中,莎车县第三小学四年级学生带来了《说唱脸谱》节目。莎车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莎车县地处昆仑山脉北麓。此次活动布展分为"上古昆仑、人文昆仑、人民昆仑"三大板块。"上古昆仑"板块 将《山海经》中描绘的昆仑奇境、神兽等元素融入54组非遗主题花灯形象设计中,展现出"昆仑"作为中华民族共 同文化符号的独特魅力。"人文昆仑"板块则专门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在"人民昆仑"板块,通过疆内外 美食分享、歌舞同乐等形式,展现昆仑为证,当代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各族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进,共 同创造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美食品尝展区里,游客除了可以品尝莎车县当地美食,还可以品尝到高级烹饪技师徐萌等人制作的昆仑文化 相关菜品。莎车县第三小学四年级学生带来了《说唱脸谱》节目;随后,活力四射的舞狮系列之青春潮流表演、 动漫cosplay等节目接连登场,不断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昆仑'是各民族共有的中华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昆仑文化元素,有利于增强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今天的活动通过一系列有形有感的创新性内容,有效丰富了各族群众精 ...
野牛沟岩画:凿刻在崖壁上的文化密码
Xin Hua Wang· 2025-06-27 11:11
新华社西宁6月27日电(记者白玛央措、王艳、耿辉凰)在野牛沟一处岩石上,一幅描绘众人手拉手跳 舞的岩画格外引人注目;整齐划一的动作,历经3000年岁月的洗礼,依然鲜活地跃动在人们眼前。 野牛沟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这里的环境充满了神秘与苍 凉之美,清澈的河水在宽阔河谷中蜿蜒舒展。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昆仑山东段,北至南山口,南达 昆仑山口,西到西大滩,东及驼路沟,公园内藏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早上8点,记者跟随昆仑文化多学科综合科考团队,从海拔4100多米的西大滩出发,一路穿越昆仑山世 界地质公园,途经西王母瑶池、玉虚峰、苦修崖等景观。山间云雾缭绕,奇形怪状的岩石展现着地质变 迁的神奇。终于,在第四道山梁的南坡,一处刻满岩画的岩石群出现在眼前。 这是6月23日拍摄的野牛沟。新华社记者 白玛央措 摄 河北师范大学国际岩画断代中心主任汤惠生对这里的岩画十分熟悉,他曾于1987年与同事调查过野牛沟 岩画,那时从格尔木出发前往野牛沟里的四道沟,来回骑马需要8天时间。 "这些岩画距今已有3000年左右,内容有野牛、骆驼、马、鹰、熊等动物,也有放牧、出行、狩猎、舞 蹈等场景。是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