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icon
Search documents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四项举措助推北疆文化走深走实
Zhong Guo Fa Zhan Wang· 2025-07-10 08:18
一是加强北疆文化研究阐释。发挥高校智库集聚作用和学科专业优势,立项建设"北疆文化学科 群"和"北疆文化新型智库",为擦亮"北疆文化"品牌,开展具体实践、进行学术研究和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义博 梁喜俊 7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信办召开《关于加强新 时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全区教育系统推进北疆文化建设 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俊喜 作主题发布。 张俊喜说,刚刚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 见》和《全区教育系统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两份文件都是聚焦"文化"这个主题,体 现了全区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的重要 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两个结合"根本要求的工作规划和行动实践。 我们知道,今年,自治区规划和部署了六个行动,其中北疆文化提升行动是其中之一。教育系统高度重 视,教育厅党组专题研究并制定了《全区教育系统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核心内容主 要有四个方面。 二是推进 ...
共绘雪域高原同心圆——第十批援藏和第五批援青工作纪实
Xin Hua She· 2025-07-07 15:08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共绘雪域高原同心圆——第十批援藏和第五批援青工作纪实 新华社记者熊丰、魏冠宇 "坚持全国一盘棋,相互帮助,特别是沿海地区要帮助西部地区,发达地区要帮助欠发达地区,都 要找准角色。"对口支援是党中央着眼西藏、青海工作大局作出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谋划和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开创了工作新局面。2022年盛 夏时节,青藏高原迎来新一批特殊的建设者——第十批援藏和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 三载寒来暑往,来自全国不同地区、行业的援藏援青干部人才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带着党中央 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扎根世界屋脊、建功雪域高原,同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一道团结奋 斗,以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携手共同发展的壮丽篇章。 医院里,9台山东捐赠的血透机昼夜不息运转,有效解决了透析患者治疗远、难、贵的问题;鲁青 眼科成为青甘交界地区的"光明灯塔",吸引着周边患者慕名而来……曾经饱受白内障治疗、尿毒症透析 不便等问题困扰的患者,如今可以在家门口获得高效实惠的治疗。 "我们的使命不仅是竖起三级医院的牌子,更要在雪域高原上建起守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是一家人
Guang Xi Ri Bao· 2025-07-07 02:22
在南宁市蟠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各族居民合唱歌曲《幸福嘹嘹啰》。随着社区活动设施不断完善,打破居住壁垒,推动各族同胞共居共学、共建共 享、共事共乐。雅兰 摄 隆林各族自治县倡导移风易俗,引导社区各族群众在操办红白事时,摒弃大操大办等陋习。这是该县的一场集体婚礼,几对青年带头婚事新办,约定结 婚零彩礼或低价彩礼。 覃文武 李静 摄 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就有"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的优良传统。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一场规模浩大又润物无声的民族大交融在南疆大地上演:各族群众从大石山区搬迁到城镇,各族客商从全国各地前来 扎根,各族旅居者从天南海北汇聚这里康养…… 社区,如同一方温暖的港湾。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宛如一朵朵浪花在此交融,聚起奔腾之势,融入多元一体、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长河。 "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民族团结一家亲""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到民族地区考察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2023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同社区各族群众亲切交流 ...
一门课如何让“Z世代”紧抱成“石榴籽”
陕西师范大学边境国门学校"红烛苗圃"各族青少年交流成长营结营仪式,来自边疆的各族小学生身着民 族服饰共舞。受访者供图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海热打小在鄂尔多斯草原长大。最初,她眼中的"中华 民族共同体"是爷爷烟斗下飘出的故事。"小时候,爷爷总念叨,以前放牧时,汉族邻居会帮我们修理勒 勒车,蒙古族阿爸阿妈则教他们辨认草场。春种秋收、婚丧嫁娶,两家人永远是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后来,中学历史课本中"茶马古道"的驼铃声、"土尔扈特部东归"的马蹄声,让海热对民族交融有了更壮 阔的想象。可那时的她,总把这些当作泛黄书页里的"传奇"。直到来到中央民族大学求学,一门名为中 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课程,让她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真正深入——古往今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 融的历程,像长卷一样铺展开来,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跨越时空展现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如何融 为一体。 族共同体发展历程为主线,史论结合,全面呈现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课程采用有形、有 感、有效的历史叙述方式,通过大量鲜活的历史素材,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广阔历 史画卷。此外,课程还突破了传统的"中原王朝史观"和单一民族叙 ...
两岸以船政文化为纽带追溯共同历史记忆
Xin Hua Wang· 2025-07-02 01:58
此次活动主旨演讲以"向海图强 共守家园"为主题,追溯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为两岸文化传承发展建 言,并围绕"共同弘扬船政文化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船政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等主题开展 多场交流活动。 台湾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会长丘智贤说,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民族记忆,相关史 料既在大陆也在台湾,需要两岸合作挖掘研究,才能够把这段故事更完整呈现,让更多人知晓。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忠纯认为,船政建设对于加强东南海防有着重要意义,首任船政 大臣沈葆桢等人承袭了闽人对于建设台湾的长久思考,从中可以清晰了解台湾在祖国海防上极为重要的 战略地位。两岸共同传承船政文化,有助于增强海防意识,有利于推动民族复兴与祖国完全统一。 当天活动现场,"船政抗战史迹调查"项目启动。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江远说,未来将持续推 进船政抗战历史研究、史料整理与挖掘,弘扬船政先辈爱国主义精神,推动海峡两岸携手共话,促进两 岸同胞心灵契合。 新华社福州7月1日电(记者李慧颖)作为第十七届海峡论坛重要配套活动之一,两岸船政文化交流活动 1日在福州马尾举办。本次活动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
爱国团结跟党走 青春奋进新征程——全国青联五年工作综述
Xin Hua Wang· 2025-06-30 02:38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董博婷)"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联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 和纽带。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将于2025年7月2日至3日在北京召开,在总结过 去五年工作经验的同时,谋划部署未来五年服务青年、履行职责的目标任务。 五年来,全国青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把牢青联工作的正确政治方 向,引导广大青联委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各级青联组织积极 促进各族各界青年交往交流交融,凝聚强国有我的青春合力。 加强政治引领 凝聚青春共识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五年来,全国青联面向1500多名全国青联委员开展政治培训,深入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动员17万 余名各级青联委员参加各类学习活动,自觉把学理论、强信念、讲政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2024年9月,《全国青联理论学习规则(试行)》审议通过,推动理论学习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常态 化,各级青联委员和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提高。 全国青联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引导广大青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 强"四个意 ...
米娜瓦尔·艾力:播撒民族团结“金种子”
Group 1 - The core idea of the articles revolves around the efforts of Mi Na Wa Er Ai Li in promoting ethnic unity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among students from various ethnic backgrounds in Ningb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1][2][3] - Mi Na Wa Er Ai Li has developed a "three-dimensional support" model that includes academic tutoring, practical platform establishment,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resulting in a 42% decrease in the failure rate and a 67% reduction in psychological crisis incidents among minority students over three years [1][2] - The "Happiness Pomegranate Seed" cultural project initiated by Mi Na Wa Er Ai Li has engaged over 400 youth volunteers in more than 160 educational events, reaching over 80,000 individuals in border areas over the past decade [1][2] Group 2 - The "Colorful Wind" art troupe established by Mi Na Wa Er Ai Li serves as a platform for cross-cultural exchange, showcasing performances that blend various ethnic traditions [1][2] - Mi Na Wa Er Ai Li has organized over 160 training sessions over seven years to enhance language skills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for workers in ethnic regions, benefiting over 30,000 individuals and helping nearly 1,000 people secure stable employment in eastern cities [2] - The "Pomegranate Seed" public welfare fund established by Mi Na Wa Er Ai Li has supported 349 students from border areas, contributing to their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and fostering a new generation of talent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2]
“道中华·黔江行”活动在重庆顺利启动
Yang Shi Wang· 2025-06-25 01:35
黔江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国家定位的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土家族、 苗族、汉族共生共融,共同创造着灿烂的中华文化。在活动开幕式上,中国民族报社党委副书记闫永表示:"'道中华'活 动自2023年创办以来,致力于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而黔江自秦朝首次实现境内各民族人民大融合开始,便不断 为民族融合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黔江具有厚重的历史纵深感和鲜明的文化标识度,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样 本。此次走进黔江,希望能更加立体、生动地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历史学者、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纪连海结合黔江深厚的土家族、苗族等民族文化底蕴,讲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延 续与多民族融合的生动故事。他指出,黔江作为武陵山区的重要节点,历史上是多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活跃区域,是中 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体现。 据悉,本次活动将走进濯水古镇、土家十三寨,感受巴楚文化、土家文化、苗族文化在黔江的交融共生,体验南溪号 子、西兰卡普、摆手舞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访蒲花暗河、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领略黔江生态建设的壮美 画卷;邀请网络大V漫步街头巷尾,感受黔江的烟火气息……全方位体验黔江的文 ...
海峡两岸(宁夏)青年黄河文化研习营开营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24 01:12
合影留念。中新网记者 杨迪 摄 开营仪式现场。中新网记者 杨迪 摄 会推广棒垒球运动。"台青陈同学表示,希望通过棒垒球运动,让两岸青年有更多交流机会。 在非遗体验环节,台湾青年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体验创作沙瓶画和金丝沙画。台青刘同学展示着 自己制作的、绘有沙漠骆驼的沙瓶画,"我想把这个作品带回台湾留作纪念。" 原标题:海峡两岸(宁夏)青年黄河文化研习营开营 海峡两岸(宁夏)青年黄河文化研习营23日在银川开营,40名台湾高校师生走进宁夏,开展为期8天 的研习交流。 本次研习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台湾同胞联谊会承办,旨在为台胞青 年提供一个了解黄河、了解大陆、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与现实的新视角。研习营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体意识、非遗体验、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等6个研学主题,开展两岸高校学生棒垒球比赛、篝火晚会、 夜市观光、集中观影等多场交流互动活动。 开营仪式当天,台湾高校师生走进宁夏职业技术大学、宁夏大学,与大陆师生展开交流。在宁夏职 业技术大学球场上,两岸青年在棒垒球友谊赛中增进彼此了解。"这是我第一次来宁夏,没想到这边也 据悉,台湾高校师生还将走进宁夏吴忠市、中卫市,亲身感受当地的历史 ...
西榴籽・大学魂・中华情:青年学子铸牢共同体意识的三重维度
Yang Shi Wang· 2025-06-20 07:39
三、中华情: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的价值升华 当前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在高等教育领域呈现出鲜明的"西榴籽"特质,"西榴籽"中,"西"代表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中西部地区及到西部建功立业之意,"榴"指石榴籽,象征各民族学生团结。"西榴籽"寓意西农 各民族学生如石榴籽般紧密团结,扎根西部、奉献基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民族学生的 个体成长与民族团结根基的培育挑战息息相关。区域教育资源的历史性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含预科生) 存在学业基础薄弱现象,直接影响其校园融入效能;与此同时,强烈的中西部就业意愿与思想认识不 足、职业能力欠缺的现实矛盾,进一步制约其生涯发展诉求的实现。针对这一困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构建精准帮扶机制,通过组建"西榴"专家团、星师团、朋辈团构成的"四团一队"组织架构,实现全员协 同育人范式转型,专家团聚焦"三农"政策深度解读,朋辈团则同步推进学业互助计划,形成多层次支持 网络。在实践层面,创新设计思想引领与学业帮扶双模块工作坊,依托体验式实境教学强化理论武装, 例如"党旗引领?三心护航"主题沙龙有机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显著提升育人实效。个体发展维度则结合 学涯规划与职业探索定制化咨询,配合自主研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