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疏浚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上天→入地→下海!“大国重器”捷报频传 为经济发展再添“硬核”动力
Yang Shi Wang· 2025-08-27 03:21
央视网消息:8月26日,我国多个"大国重器"传来捷报。长征八号甲火箭2025年第三发,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地下700米深处, 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开始正式运行。水下基建"神器"——我国自主研制的2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成功下水。 长征八号甲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北京时间8月26日凌晨3时08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 进入预定轨道。 此次发射所使用的长征八号甲火箭,是长征八号火箭的"升级版",是我国针对中低轨道巨型星座组网发射需求,而研制的新一代中型液体运载 火箭。自2025年2月首飞以来,这是它2025年执行的第三发任务,表明长征八号甲火箭已经具备执行多任务并行的高密度发射能力。 适应高密度发射需求 实现多项技术创新 长征八号甲火箭在执行此次任务过程中,实现了包括全流程自动化、起飞主动漂移控制、过冷液氧加注等多项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了火箭的 发射效率和飞行稳定性,还增强了其对多种任务的适应能力。 8月26日,位于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深处的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经过十余年 ...
同舱容“姊妹船”同日突破 我国自研两艘亚洲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成功下水
Xin Hua She· 2025-08-26 15:21
两船在建造期间创新采用"数字化船坞+模块化建造",建造效率提升约20%,它们可在八级风浪条件下 作业。搭配自主研发的"一键疏浚"和"浚驾合一"智能疏浚控制系统,一名船员便可完成所有航行和施工 任务,实现疏浚作业的全自动控制。正常施工环境下,船舶可在90分钟内将泥舱全部填满。 中交疏浚相关负责人表示,两船未来投产后,将加快提升中国疏浚船队的系列化、专业化与国际化水 平,助推中国从疏浚大国向疏浚强国迈进。 记者8月26日从中交天津航道局获悉,该公司旗下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3.5万立方米舱容等级 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下水。同期下水的还有同等舱容、归属中交广州航道局的"浚广"轮。此次两 艘耙吸挖泥船同时取得突破,标志着我国在大型疏浚装备领域取得国际领先地位。 两艘耙吸挖泥船均由中交疏浚统筹,分别由中交天航局、广航局投资并主导设计建造,中交疏浚技术装 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设计建造总承包和开发智能疏浚系统,联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 具体承担船舶设计,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造。 两船设计长度198米、型宽38.5米、型深18米,最大可挖深120米,最大舱容达3.5万立方米。 "通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