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材料体系
icon
Search documents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固态电池如何跨越“产业化”鸿沟?
高工锂电· 2025-07-15 10:51
然而,殊途同归的是,所有企业都已将重心从 "材料科学"的探索转向了"生产工程"的攻坚,共同 聚焦于解决界面不稳定、干法工艺放大、超薄电解质膜制备等一系列具体的工程化难题。 其次,是 "材料体系"与"界面工程"的双线作战 。固-固界面问题被与会专家普遍视为头号挑战。 为此,产业正在展开一场双线战役:一方面,持续迭代正极、负极、电解质等主体材料的体相性 能; 另一方面,则动用一切精密的"界面工程"手段——从表面包覆技术,到功能添加剂,再到微观结 构设计——力求用技术"缝合"不同材料间脆弱的物理与化学壁垒。 一边是行业对其 "终极电池"技术潜力的巨大期望,另一边则是横亘在眼前的"产业化与成本"的严 酷现实。在7月9日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的固态电池专场上,整场讨论的核心,正是围绕如 何跨越这道 鸿沟 展开。 这场关于未来电池技术的思想交锋与共识凝聚,主要体现在三大核心层面: 首先,是 "路线之争"与"工程攻坚"的并行 。从氧化物、硫化物到聚合物,再到异军突起的MOFs 等新材料,演讲嘉宾们清晰地表明,固态电池仍处于"百家争鸣"的技术验证阶段,无任何一条路 径已取得绝对优势。 最后,是 "性能跃升"与"成本瓶颈"的 ...
大咖分享(四) | 黄家奇博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尼龙用材趋势
DT新材料· 2025-05-29 15:39
在"2025先进尼龙产业创新与应用开发大会"上, 黄家奇博士/高级工程师 发表了关于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尼龙用材趋势》 的主题报告。 基于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轻量化、智能化转型的技术背景,黄博士系统阐述了尼龙材料的应用演化路径、技术挑战及未来战略方向,为产业链协 同创新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引。 传统燃油车体系下尼龙材料的工程价值解析 黄博士通过量化分析指出,在传统内燃机车辆中,尼龙材料主要服务于动力总成系统的轻量化与成本优化目标。研究数据显示,2000-2020年间,尼 龙在发动机子系统中的渗透率提升47%,典型应用包括: 01 进气歧管 玻纤增强尼龙6/66替代铝合金后,实现60%-65%的轻量化率,同时通过一体化注塑成型技术将零部件数量从12个缩减至1个,制造成本降低30%; 02燃油管路 多层阻隔尼龙材料(PA12/PA6)耐压强度达8MPa,耐燃油渗透性优于传统橡胶材料3个数量级; 03热管理系统 耐高温尼龙(如PA46)在120℃循环工况下的蠕变强度保持率超过85%。 新能源汽车技术范式对尼龙材料的重构需求 电池液冷板采用导热尼龙,较传统PP材料热交换效率提升120%; 电机绕组绝缘材料耐 ...
圆柱电池市场“升温”
高工锂电· 2025-03-08 11:05
近两年,圆柱电池技术变革与多元市场的兴起同时发生,两大驱动力让圆柱电池市场热度高升。 若看圆柱技术前沿商业化落地情况,小圆柱作为圆柱技术的孵化器,全极耳技术帮助最新一代小圆柱在 高倍率应用市场迅速打开局面。 这一点首先表现在小圆柱电池(18系、21系、26系),小圆柱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最长的发展 历史,多元市场反馈至最成熟的电池工艺,小圆柱产品快速迭代。 2024年上半年,新能安、比克电池、亿纬锂能、睿恩新能源等在消费领域有所积淀的电池企业, 密集发布小圆柱电池新品,瞄准无人机、eVTOL、人形机器人、电动工具、高端电摩等消费市 场。 小圆柱电池的好势头也开始向大圆柱电池蔓延,两轮车、储能市场开始采用大圆柱电池(3系、4 系、6系),鹏辉能源、亿纬锂能、比克电池等企业的大圆柱产品在这两大领域加速出货。GGII数 据指出 ,2024年大圆柱电池在便携式储能领域出货增速同比增长超100%,在两轮车领域出货同比 增长有望超150%。 再从2024年末到2025年至今,动力大圆柱电池蓄势待发。特斯拉2024年自供装机量达8GWh,其 双干法4680开始量产并搭载自身车型。宝马也在2月宣布新世代车型搭载大圆柱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