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氧化亚氮减排
icon
Search documents
《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印发——我国加强技术创新 精准控制氧化亚氮排放
Ke Ji Ri Bao· 2025-09-02 06:33
8月31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领域 氧化亚氮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加强技术创新,持续开展源头和 过程控制、资源化利用、监测和减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开展技术示范工程建设,支持控排相关技 术申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有效提升工业领域氧化亚氮减排能力。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马翠梅研究员说,自2021年起,我国逐步将硝酸生产过程的 氧化亚氮排放数据报告纳入全国碳市场;在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已有企业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减 排技术,减排效率接近国外产品且成本更具优势。下一步,有关部门需要研究出台系列细化配套措施, 实现《方案》提出的控排目标,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全球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治理提供"中国 方案"。(记者李禾)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说,我国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主要来自己二酸、硝酸和己内酰 胺的生产过程,己二酸行业是工业氧化亚氮最主要的排放源。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相对集中、行业聚 集程度较高,排放处理的技术路线也较为成熟,因此率先在工业领域开展氧化亚氮控排工作具有较高可 行性。 ...
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方案出台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9-02 02:15
中化新网讯 8月27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 制行动方案》,提出六项重点工作任务,控制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 一是推动氧化亚氮减排。推动相关工业产品生产企业通过使用治理设备、加装催化剂等方式有效减少氧 化亚氮排放。鼓励己二酸生产企业对氧化亚氮尾气进行回收提纯再利用。 二是完善氧化亚氮控排配套政策。研究利用相关资金渠道支持相关企业建设氧化亚氮回收提纯装置和减 排装置,加快推进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工业领域氧化亚氮减排。 三是加强技术创新。持续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开展技术示范工程建设,支持控排相关技术申报国 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推动成立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控排产学研联盟。 四是强化工业领域氧化亚氮协同管控。针对与氧化亚氮同源的氮氧化物等,研究探索建立协同控制制 度,研究在己二酸、硝酸和己内酰胺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氧化亚氮排放评价,提出 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措施。 五是加强工业领域氧化亚氮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推进建立重点企业氧化亚氮排放报告制度,研 究制定监测标准和排放相关标准,在工业领域探索开展氧化亚氮排放源自动监测。 六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 ...
种植业减排不减产,技术组合撬动15%甲烷减排量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60%~80%的稻田都会采用中期晒田的甲烷减排技术。技术普及度高并非因为减 排,而是因为能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育,实现节本省工、提高产量。"近日,在绿色低碳农食系 统实践者平台2025年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 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极端气候也给种植业高产带来新挑战。以华北地区为例,近年来夏季暖湿化趋势明显,高温高湿 与极端暴雨成为常态,低洼田块夏季作物玉米因不耐涝,常遭遇严重减产。 "考虑到华北地区降雨量在2020年后明显增加,低洼田块很容易涝渍,这些易涝田块夏季作物从玉米改 为水稻可能作为一种应对策略,实际上在五十年前华北也存在一定的水稻种植规模,但种水稻需人工灌 溉,会增加投入,干旱年份风险较大,同时甲烷排放也会增加。"王斌表示,这就需要筛选节水抗旱且 高产低排放的水稻品种,在低洼田块解决雨养可行性、与小麦茬口衔接等问题,通过种植制度改变提升 气候韧性。 针对低碳与高产如何协同的问题,王斌强调技术组合应用是破局关键,需从灌溉优化、肥料管理、品种 选育等多维度发力。在水稻减排方面,中期晒田、间歇性灌溉或干湿交替等控水技术甲烷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