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

Search documents
抓住五个育人关键,让孩子充满精气神
Ren Min Wang· 2025-05-31 00:50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正确引导、精心培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 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笔者认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增强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效果,可尝试以"生命、爱、法、物、心"等关键词为抓手,引导 青少年保持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真正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 新人。 深化"生命"教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教育家叶澜认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 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近年 来,部分青少年抗压抗挫能力差、心理脆弱的情况引发重视。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的意识, 帮助学生树立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观念,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生命不能 像游戏一样关机、重启"。同时,学校要经常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预防意外伤害的 能力和自救互救的能力。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身心的调和剂,要给身体锻炼"加时""加量",做到"文 明其 ...
“让爱育未来”,2025成都“蓉城家长季”正式启动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16 14:44
每经记者|余洋 每经编辑|唐元 本次活动聚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命题,既有知名教育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拆解成长密码,也有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创始人杨咏梅解码数字时代的亲 子对话,更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龙迪带来疗愈创伤的家庭能量课,通过前沿教育理论与鲜活实践案例的深度对话,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模式注入 全新动能。 "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视界,教育大咖解构成长图谱 家庭教育是刻录文明传承的基因图谱,教育创新是滋养城市未来的根系工程。当"家事"升维为"城事",这座千年蓉城正在书写怎样的创新答卷? 今年的5月12日-5月18日是第四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依法护航成长,用爱浸润心灵",为持续推动成都家庭教育与社会文明建设深度融合,5月16日,成 都市家长学校总校"'让爱育未来'——2025成都'蓉城家长季'"在成都开放大学天府校区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成都市文明办,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传媒产业 集团,成都开放大学,成都新东方家庭教育指导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教育者和引路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为成长播撒启蒙的种子,亦需以智慧引领前行方向。当传统教育范式遭遇 数字文明冲击,如何构 ...
儿童剧如何成为舞台上的成长课?
Xin Hua She· 2025-05-14 22:56
中国作家协会作家出版社、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日前在京主办的研讨会上,一批儿童剧新作引起业内关注。 这些作品不断突破创新,用艺术化的表达叩击童心,在舞台上为孩子们展开一堂堂别开生面的人生成长课。 转动人性的万花筒 作为新中国唯一以受众身份命名的戏剧品种,儿童剧培养了一代代少年儿童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也涌现出任德耀、欧阳逸冰、代路、冯俐等 几代儿童剧作家,而如何塑造既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始终是一个核心命题。 "好的儿童剧不是用非黑即白的逻辑图解世界,而是棱镜般折射出世界的复杂光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导演焦刚说,儿童剧也应塑造复杂而真实 的人物,展现困境中挣扎的真实个体。 人偶剧《独牙象》中,自幼与大象阿宝一起长大的阿诺对大象怀有深厚情感,但为填饱肚子进入象园当了象倌,甚至为凑够给心仪女孩的聘礼走 上杀象取牙的道路,当发现要杀的大象正是阿宝时,他又宁愿放弃赏金。 肢体剧《鹬·蚌·鱼》对传统故事进行了延展:蚌与渔夫对抗,鱼和鹬观战并为蚌助威,但当整条河都为蚌的胜利鼓掌时,鹬的心态悄然发生变化, 抢走蚌身上代表绶带的水草,最终造成鹬蚌相争的局面。 "戏剧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为目的,剧作要 ...
一只蚕宝宝 如何让孩子懂得成长、责任与死亡?
Yang Guang Wang· 2025-04-29 09:59
央广网北京4月29日消息(记者鹤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在教科 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中,鼓励学生通过养蚕了解"动物的一生"。于是,近日在全国各地的三年级 小学生中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养蚕热":孩子们认真观察、记录蚕宝宝的一举一动,家长们则忙 着"扫荡"小区里的桑树,甚至有网友调侃:"武汉的桑叶都被薅秃了。" 看似简单的养蚕任务,为何让家庭集体"出动"?在这场持续数周的生命陪伴中,孩子和家长们又能 学到些什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节目邀请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高级生物 工程师赵力,为我们揭开"养蚕作业"背后的深意。 桑树都被"薅秃了"!一场关于"口粮"的硬仗 根据媒体调查,超过四分之三的家庭为找不到桑叶而苦恼。尤其到了"五龄蚕"阶段,蚕宝宝食量激 增,稍有延误就会出现"饿瘦"、蜕皮失败、无法结茧等问题。赵力指出,蚕对叶子的要求十分讲究:小 蚕要吃嫩叶,大蚕则需要成熟叶,且必须无农药、无污染。如果桑叶短缺,短期可以使用与桑树同科的 柘树叶、构树叶等替代,或临时用莴苣叶、蒲公英叶应急,但最终仍应该以桑叶为主。 不止武汉,浙江萧山城区的桑树也被"薅秃了"(图片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