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

Search documents
1856公里,锁住沙漠!内蒙古完成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
Xin Hua Wang· 2025-07-06 08:21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6日电(记者李云平)7月6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防沙 治沙区,随着最后一个草方格的铺设完成,一条全长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带实现全线闭合,标志着巴丹 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工作完成。 阿拉善右旗林业草原和荒漠防治局总工程师张有拥说:"我们采用草方格固沙技术,先稳住流沙,再种 植梭梭等耐旱的本土沙生植物,形成立体式防沙治沙体系,让生态屏障更牢固。" 记者走访获悉,阿拉善盟统筹运用生物治沙、光伏治沙、工程固沙等多种手段系统治理,把巴丹吉林、 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化整为零、分割成块,用层层防护网、条条锁边带守护生态安全。 海莲告诉记者:"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合龙只是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将持续开展沙漠锁 边林草带建设,实施生物治沙、工程固沙、林草湿保护修复,保护好公路线、河岸线,巩固'绿进沙 退'的局面,为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经过40多年治理,阿拉善盟累计完成防沙治沙近1亿亩,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建 成两条总长460公里、宽3公里至20公里的防沙阻沙锁边林草带,实现"绿带锁黄龙"的目标。 阿拉 ...
引绰济辽工程年引调水4.54亿立方米,惠及300余万人 内蒙古最大水利工程全线试通水成功(重大工程一线)
Ren Min Ri Bao· 2025-06-30 21:54
西辽河流经内蒙古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以流域内的通辽市为 例,作为内蒙古"粮仓",全市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随着用水需求持续刚性增 长,西辽河一度断流,沿岸长期过度依赖地下水,形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区。 绰尔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超20亿立方米,该河流经的兴安盟,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315条, 被称为内蒙古东部"水塔"。 上世纪50年代起,有关部门多次开展实地勘察、规划论证。2012年引绰济辽工程规划获水利部批复, 2018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近3万名建设者不懈奋战,让"水塔"解渴"粮仓"的构想成为现实。 "引绰济辽工程中的输水工程干线自北向南延伸至通辽市科尔沁区,全长391公里,源头为位于绰尔河上 的文得根水利枢纽。支线工程全长395公里,共有9条,分别连接兴安盟、通辽市两地8个旗县市区、10 个工业园区。"内蒙古水发集团引绰济辽公司总工办副经理张石磊介绍。 6月30日,内蒙古兴安盟绰尔河水奔涌前行,跋涉390多公里后,抵达通辽市莫力庙水库,引绰济辽工程 全线试通水成功。该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批复总投资 3 ...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护鸟类活动
Ren Min Ri Bao· 2025-06-17 22:10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18日 06 版) 公安部环食药侦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公安部将在全国范围内持续组织开展专项打击行动,部署 各地公安机关紧盯花鸟文玩、集贸市场、野味餐饮,候鸟主要分布区、迁飞通道、驯养繁殖场所及互联 网交易平台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主动搜集情报线索,集中开展破案攻坚,将打击重点对准长期从事 危害国家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的职业化团伙和非法猎捕、贩卖等突出犯罪,密切部门协作,强化行 刑衔接,会同有关部门坚决整治非法猎捕贩卖国家保护鸟类"黑灰产业链",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本报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张天培)记者从公安部获悉:日前,本报报道陕西西安一些地方存在非法猎 捕和贩卖野生鸟类问题后,公安部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护鸟类活动,对非法猎捕贩卖行为予 以持续专项打击,并迅速派出工作组赴西安,指导当地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对非法捕猎贩卖鸟类问 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从猎捕、出售、购买、运输等环节进行全链条排查整治,深挖彻查违法犯罪活 动,迅速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近年来,公安部连续部署开展"昆仑"等专项行动、专项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18个省份部署开展打 击危害珍贵、濒 ...
连续三年下降,去年全国法院受理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4.5万余件
Xin Jing Bao· 2025-06-05 05:03
2024年是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成立10周年。最高法表示,这一年人民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方面 取得显著成效。坚持罪刑法定原则,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大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犯罪行为的惩 治力度,受理环境资源刑事一审案件2.8万余件,审结近2.6万件。贯彻损害担责、全面赔偿原则,依法 追究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受理环境资源民事一审案件16.7万件,审结15.1万余件。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4)》。数 据显示,2024年,全国法院共受理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4.5万余件,审结21.9万余件。受理量、审结量均 连续三年下降。 2021年-2024年受理案件数量图。图源《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4)》 扎实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国法院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组织2424 个,增设合肥环境资源法庭,从事环境资源审判的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1.6万余人,1700余家法院实行 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归口审理。各地法院结合辖区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区整体保护需要,优 化环境资源案件跨行政区划管辖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工 ...
北京加强乡村地区暗夜保护,“数星星”不再奢侈
Xin Jing Bao· 2025-05-22 13:32
北京在国内率先编制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将生物安全格局放在突出位置,以269种鸟类、11种兽类 作为典型物种,识别重要生物栖息地、廊道及节点,通过"点—线—面—网"相结合,形成生物多样性保 护空间网络体系。 《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新闻发布会5月22日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百花山、野鸭湖等自然 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地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同时,北 京在国内率先编制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一体推进"拆违—腾地—修复",完成生态修复约123平方公里,缝合城市受损生 态肌理。十年间,鸟类种类增加近百种,珍稀动植物回归城区。比如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的温榆河公 园,作为拆违修复后京城最大的绿肺,观测到鸟类物种达32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也现身于 此。强化山前及浅山区的保护修复,大力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高标准实施"首都西部山水工程",将 完成生态修复面积2.2万余公顷,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恢复华北豹、黑鹳等重要物种栖息地。 百花山、野鸭湖等自然保护地全部纳入北京生态保护红线 北京是一座拥有2100多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 ...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冰川面积和冰储量近十年呈“双减”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5 02:44
2024年1月24日,航拍青海海北州祁连县境内的八一冰川。 中新社记者 李江宁 摄 青海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李周藏介绍,祁连山冰川及其融水是中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水资 源,哺育着河西走廊和河湟谷地。其中,八一冰川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源头;岗格尔肖合力雪山 冰川是大通河、布哈河、疏勒河、北大河和黑河的发源地,有"五河之源"之称。团结峰冰川位于哈拉湖 北部,是疏勒河和哈拉湖重要源头。 "2024年,八一冰川、岗格尔肖合力冰川以及团结峰冰川面积分别为2.7平方千米、54.6平方千米、 272.9平方千米,与第二次冰川编目相比,2024年祁连山八一冰川面积略有减少,岗格尔肖合力冰川以 及团结峰冰川面积分别减小6.0平方千米、17.2平方千米;冰川冰储量分别减少3.6%、11.3%、 5.7%。"李周藏说,与2015年(十年前)相比,冰川面积分别减小0.4平方千米、4.6平方千米、12.6平方千 米,冰川冰储量分别减少12.9%、12.3%、4.6%。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蒙新高原、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区,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不仅是黄河流域和西北诸河重要产流地,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在水源涵养 ...
呼包乌三地签署重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合作协议
Nei Meng Gu Ri Bao· 2025-04-29 03:10
记者4月27日从包头市林草局获悉,近日,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 物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加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三地林草 有害生物防控机构共同签署《重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合作协议》,打造跨自治区中部区域生态安全联合 防线。 该协议致力于构建全方位联防联控机制:三市互通有害生物监测数据,重点追踪疫区苗木调运信 息,确保风险早发现、早预警;联合开展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加大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力度,严防危险性 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在相邻区域开展林草有害生物联合防治工作,互相支援应急防治物资,推广防治技 术,提升防控能力;通过联合培训、互学互查等形式,深入交流有害生物普查、预测预报、检疫监管等 技术,共同提升业务水平;轮值市将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年度工作方案,分享防控经验。 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不仅构建了三市林草有害生物协同防控的新格局,更将为保障区域生态安 全、推动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联手共建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同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