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文化传承
icon
Search documents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从平原烽火到振兴崛起——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今昔巨变
Xin Hua She· 2025-07-10 13:42
Core Viewpoint -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Hebei-Shandong-Henan anti-Japanese base from a battlefield to a vibrant area of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ation is highlighted, showcasing the integration of historical legacy with modern economic growth [1][6]. Group 1: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 The Lu Xinan Martyrs' Cemetery in Shandong serves as a memorial for over 10,000 heroes who sacrificed their lives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the Liberation War, symbolizing enduring loyalty [1]. - The historical sites in the region, such as the red education base in Hebei, continue to educate future generations about the sacrifices made during the war, with over 200,000 participants expected in 2024 for ideolog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5][6]. Group 2: Economic Development - The former battlefields are now transformed into productive agricultural areas, such as the standardized kiwi orchards in Nanyang, which utilize modern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have become local economic staples [3][6]. -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Nangu City has evolv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annual production of fine cashmere fabric reaching 2.5 million square meters, exporting to Europe and America, and generating revenues five times higher than ordinary fabrics [6]. - The local clothing and apparel industry cluster is projected to achieve an operating income of 14 billion yuan in 2024, benefiting nearly 40,000 people through increased income opportunities [6].
抗日根据地·今昔巨变|农文旅融合发展 吕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Yang Shi Wang· 2025-07-08 03:52
央视网消息:山西省吕梁市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晋绥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八路军一二〇师的主战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 当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与杂粮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吕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总台记者 宋文植:这是一趟从太原开往吕梁山区的红色文化专列,它的终点站是山西兴县。在过去兴县见证了怎样的历史,如今又经历了怎样的变 化。踏上这辆车,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〇师及吕梁地方部队等部,在晋绥边区及周边地区共与日军作战1万余次,毙伤日军10.7万人,俘虏日伪军1.91万人,粉碎了 日军西渡黄河、进攻陕北的企图。兴县是晋绥抗日根据地首府所在地,是保卫延安、屏障陕甘的前卫阵地。面对日军的扫荡,边区军民在这里英勇作战,田 家会歼灭战、甄家庄歼灭战等战斗,都重创日军。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里,兴县开荒100多万亩,为边区4万多名党政军人员提供物资保障,仅有9万人口的 兴县参军过万,牺牲1000多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台记者 宋文植:这里是位于兴县的关向应图书馆,它的前身是建立于1943年的晋绥图书馆。在这里收藏着一个特殊的字迹,它是从当年八路军生活 过的 ...
追寻红色记忆 感悟为民初心(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Ren Min Ri Bao· 2025-07-05 22:02
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宋公堤绵延在黄海岸边。抗战烽火中,新四军和苏北人民一起修堤筑坝,留下 一段"阻海波于堤外、造平安于黎民"的动人故事。 苏北沿海百姓曾长期饱尝海潮侵袭和海水倒灌之苦。1941年5月,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宋乃德 在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的支持下,广泛动员群众,历时两个多月筑成长达45公里的拦海大堤。当地 百姓将其与北宋范仲淹所修"范公堤"并称,命名为"宋公堤",立碑纪念。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坚持敌后抗战。"经常有参观者问,盐城是平原,没 有山,新四军如何能在这个地区坚持下来?"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仇金标说,"我们能从宋公堤上找到答案 ——盐城最大的'山',就是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80多年过去,宋公堤日夜守护的这片海岸,已发展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滨海港。临海远眺,海堤 公路蜿蜒延伸,月亮湾风景区游人如织,风力发电机的白色风轮迎风旋转……近年来,盐城坚持沿海湿 地生态保护,开发风光等清洁能源。昔日贫瘠的盐碱地上,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展。今年9 月,2025全球滨海论坛将在盐城举办,向世界展示这片红色热土上的绿色低碳发展 ...
专题展、纪念馆、文艺汇演……多样活动庆“七一” 在传承中坚定前行脚步
Yang Shi Wang· 2025-07-01 06:20
央视网消息:连日来,甘肃各地通过举办专题展、文艺汇演等多种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的腊子口战役纪念馆,一件件历史文物、详实的史料图片生动展现了腊子口战役的全过程。聆听着讲解员 的讲解,观众感受着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这两天,山西大同市灵丘县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迎来参观热潮,人们沿着当年八路军战士冲锋的足迹,触摸历史脉络,感受烽火岁月,赓 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 走进纪念馆,一张张旧照片真实地记录了日军侵华时的残暴,也定格了八路军战士们英勇冲锋的瞬间;一件件武器静静陈列,虽历经岁月 侵蚀,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战斗的激烈与残酷。这些文物史料配合讲解员的讲解,让参观者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无畏和坚毅。 游客高波称:"来缅怀先烈们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今后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让我 感到新中国得来不易。" 游客刘宇昕称:"这次我来到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切身感受到革命先烈英勇无畏、顽强斗争的意志,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不负厚 望、不辜负先辈们对我们的期望。" 自2017年天津市和平区与甘肃省会宁县签订东西部扶贫协作 ...
感悟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共振
Ren Min Ri Bao· 2025-06-26 22:00
同样的,作者对相关影视、戏剧艺术的品鉴,也重在领悟作品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强调艺术不仅是 美的呈现,更是时代精神的映照。好的作品会引导我们同善与爱相遇,启发我们领悟人间正道,激励我 们热爱祖国、追逐理想。这有赖于艺术家对历史的深刻体认,对创作规律的充分尊重,对人物形象的生 动塑造,实现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相互统一。而一些"神剧""雷剧",无视历史真实,一味追求奇观 化、娱乐化,忽略了文艺作品的精神品格,最终也留不下来。 感悟历史,讴歌真诚,始终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净化心灵,启迪思想,也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读史 以明志,知古而鉴今,蕴含着"纸上"与"躬行"相统一的辩证法。期待读者能够从这本书里领略历史与文 艺的交织,感悟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共振。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27日 20 版) 《穿行于历史间的思考》:班永吉著;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 翻开《穿行于历史间的思考》,仿佛跟随作者班永吉一同穿过历史的长河。作者长期埋首于党史研究, 也持续关注红色文化传承与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本书收录的正是作者针对相关历史出版物和影视、戏剧 作品等的40多篇评论文章。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 ...
文化和旅游领域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传承优秀文化丰富美好生活
Jing Ji Ri Bao· 2025-06-25 21:54
本报北京6月25日讯(记者张雪)国新办25日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来自文化和 旅游领域的代表围绕"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美好生活"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古越是首批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11年来,他致力于传承红岩精 神,讲述红色故事。2024年古越和同事一起创建了红岩精神宣教劳模和工匠创新人才工作室,一方面推 动团队从"讲解服务型"到"学术引领型"转变,另一方面创新和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讲解路径。"我们是红 色文化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和英雄烈士的故 事,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的作用。" 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25年来始终如一做一件事情——用文化温暖城市的建设者。"文化馆 人的责任和使命就是为全民普及艺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市民能够走近艺术,提升国民的艺 术素养。"现在老百姓对文化的需求更多元、更潮流,更注重场景的体验感,黄晓丽认为这要求文化馆 要顺应时代变化,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馆"。"我们的秘诀是开门办馆,做大家的文化馆,办人民的文 化馆。我们已经构建起市镇村三级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分 ...
红色故事激励奋进步伐(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Ren Min Ri Bao· 2025-06-19 21:51
大悟山下,暑气正浓。一位80岁老人来到湖北孝感市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村,在一间陈设简单的房间 前站定。仔细端详后,老人说道:"这就是当年我父母住的屋子。" 老人名叫任全胜,是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主任任质斌的儿子。任全胜抚着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的砖 墙,缓缓行走。80多年前,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进驻大悟山下白果树湾。在全民族奋起抗战的年代,大 悟山的故事就此展开……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走进当地的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任全胜对不少老照片如数家珍。 纪念馆收藏了一张小战士与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合影。小战士叫盛国华,当时只有十一二岁。史沫特莱 曾提出收养盛国华,想带他去读书,询问盛国华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答复——"所有的战士都必须留在 前线。"盛国华说:"等打跑了敌人,我们胜利了,我再读书。" 遗憾的是,盛国华后来在战斗中牺牲了,没能等来安静读书的那一天。抗战期间,新四军第五师伤亡 1.32万人,在大悟的山林间留下了英勇壮烈的故事。 在一张蒋家楼子会议旧址的照片前,任全胜停下脚步。1943年初,鄂豫边区党委扩大会议在大悟山蒋家 楼子举行,参加会议战士的马匹沿着峡谷拴了足有两里路。当时下大雪,参加会议的战士们用柴草打地 铺,靠 ...
第八届大别山大学生微电影节举行 鸡公山上辉映青春光影
He Nan Ri Bao· 2025-05-17 23:14
自2017年首届活动举办以来,以"大学生拍、大学生办、大学生看"为特色的微电影节,已发展成为立足大别 山革命老区、吸引国内外高校青年创作者汇聚,展示才华、激发梦想、碰撞思想的跨区域平台。 据了解,前七届大别山大学生微电影节累计收到近90所高校的4000余部作品,涵盖剧情片、纪录片、动画 片、红色文旅等七大单元。本届微电影节更加火爆,共收到来自128所高校的1192部作品,参与高校和收到作 品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5月17日19时,信阳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演播大厅灯光璀璨、青春飞扬,第八届大别山大学生微电影节颁奖典礼 拉开帷幕。 本届微电影节由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信阳师范大学、河南日报社主办,信阳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河南 日报社信阳分社承办,信阳鸡公山风景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协办。 在第八届大别山大学生微电影节颁奖典礼上,信阳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大学生们精彩演绎电影人的追求和梦 想。记者 刘宏冰 摄 "这是河南日报社链接优质资源赋能大别山大学生微电影节的积极探索,也是河南日报'媒体+'服务深度参与 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颁奖仪式上致辞 时表示,这既是一次专业研 ...
南通崇川经济开发区:“三色”润心,银龄生辉谱新篇
Yang Zi Wan Bao Wang· 2025-04-28 13:43
近年来,南通崇川经济开发区聚焦老干部作用发挥,着力创新老干部思想、队伍、活动等各项建设,以"三色"润心,积极挖掘老干部、老党员的经验优势 和专业特长,在服务大局、基层治理等实践中彰显银龄担当、展现银龄风采。 擦亮精神底色,奏起银发赋能"进行曲" 崇川经济开发区不断擦亮"银发生辉.霞熠崇开"老干部品牌,引导老干部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聚焦群众"关键小事",着力办好"民生大事", 以银发力量为社区治理添彩助力。从末梢发力,鼓励熟悉社情民情、群众根基深厚的老党员、老干部加入"银龄红管家"队伍,依托"有事好商量""红色议 事厅"等平台,围绕纠纷调解、小区治理、关爱行动等居民密切关注的议题,开展议事协商,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先后收集增设小区便民晾衣杆、潮 汐停车位等社情民意20余条,实现群众"微心愿"5个,解决居民"关键小事"18件。此外,进一步深化"志愿联盟"建设,打造"老杨家风工作室""成奶奶爱心 帮帮站""红暖明星管家团""曹爷爷爱心书屋"等13支"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帮困扶贫、培育时代新人、倡树文明新风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 次,以实际行动不断彰显"银领"风采,贡献"银发"力量。 永葆奉 ...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刘茹花: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Hai Nan Ri Bao· 2025-04-28 01:23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刘茹花: 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刘茹花 "1927年9月23日,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战斗——椰子寨战斗,打响了全琼武装总暴动第一枪,也拉开了全 琼武装总暴动的序幕……" 泛黄手稿作"教具",文物史料为"教材",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刘茹花走下讲台,步入椰子 寨战斗遗址陈列馆,摇身一变成为讲解员,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打造学生"愿听、想听、爱听"的思政课,是刘茹花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 问题,"首先要把握学情,进而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 在刘茹花看来,将海南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琼崖革命精神,能更好地传承海南革 命文化、赓续琼崖红色血脉,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于是,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刘茹花和同事们共同开发了《海南红色革命文化专题教育》课程,通过参 观考察、交流分享等方式,引导广大学生重温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荣历史,汲取宝贵的精神养 分。 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学生们沉浸式观看战斗场景,领略"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巾帼风采;在杨善集故居, 学生们凝视斑驳的历史文物,聆听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