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年人才培养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为青年人才搭建创新平台 | 大家谈 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6-27 02:15
作者:抚顺石化公司内训师 李冬铃 下一话题: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 要举措。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6月11日下发的《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 碳日活动的通知》,今年6月23日至2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节能增效,焕'新'引领";6月 25日是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碳路先锋、绿动未来"。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石油和化工行业应该如何做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和应用工作?如何推 进化工工艺流程再造?如何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如何淘汰高耗能机电设备?本版《大家谈》栏目下一话 题"如何当好'碳路先锋'"诚邀您畅所欲言。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也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培养更多青年创新人才,不仅是企业发展 的迫切需求,更是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所在。为此,化工企业要持续优化青年人才培养体系, 为青年人才搭建创新平台。 首先,要完善机制,铺设青年人才创新"快车道"。人才培育,制度先行。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离不开 系统性、长效化的制度保障。从选拔到激励,从培养到评价,一套科学完备的机制如同 ...
台州湾陆岛联动项目以问题为导向,让一线成为解题现场
联航学堂夜学: 自"联航学堂"成立以来,中交三航局台州湾陆岛联动项目党支部始终锚定"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去一线"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联航学堂 夜学—现场攻坚破题—复盘优化提升"三大环节,引导青年员工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中实现能力跃升,为项目高质量建设注入青春动 能。 每周一堂课,每堂课过后都带着夜学的知识盲点深入施工一线。在联航学堂问题梳理的基础上,项目骨干带领青年员工深入施工现场开展"问题清 零活动"。针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课程中总结的突出问题,中交三航局台州湾陆岛联动项目生产副经理徐尧军充分发挥其 二十余年试验一线工作经验,化身"行走的教科书",带领青年团队深入施工一线,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成果的有效转化。通过现场直观展示和实 际操作,团队重点攻克了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离析、泌水、蜂窝、孔洞、麻面等问题。采用"带着问题去现场,带着成果回课堂"的实践模式,项 目青年员工在一线实战中成功解决技术难题10项,切实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聚焦痛点,构建问题"储备库" 项目党支部精心打造"联航学堂"夜学品牌,打破传统单向授课模式,通过"部门提报+审核筛选"机制,从11门经典课 ...
宁波大榭二期项目:青年人才一线“炼”成记
面对"工期紧、技术难、标准高"三重挑战,中交三航局宁波大榭集装箱码头二期项目党支部积极响应公司党委推动青年员工"到施工一线去"的号召,创新打造青年人才实战化培养机制,聚焦人 工基床抛填、嵌岩桩施工、码头主体浇筑等关键工序,以联合检查、轮岗值班、夜学赋能为抓手,推动青年员工在一线淬炼中快速成长,实现从"人岗相适"到"精岗创效"的能力进阶,为打造百 年品质工程和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线联检:织密质量安全"防护网" 针对队伍整体工作经验不足、取证考证需求大、安全隐患排查能力不足的情况。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项目党支部因材施教,开启人才培育"红潮计划",实行每周夜学1小时。通过夜学课堂、红潮 自习室实施分条线、分阶段的培养计划,在邀请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项目生产副经理授课的同时,鼓励青年登台主讲,就施工现场风险辨识、隐患排查、标化建设、质量管控、设备管理等内容 提问题、谈思路、议对策。6期红潮课堂解决了嵌岩桩施工工艺优化、现浇混凝土质量控制、临时用电安全等多个施工痛点,不仅快速填补青年知识盲区,也让大家在"学用结合"中加速技能提 升。 党建搭平台、人才做支撑、服务唱主角。中交三航局大榭项目党支部将继续深耕项目人才 ...
从手抖新人到电工状元荣信化工搭建青年成才“快车道”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6-16 02:14
技能比武成为人才"孵化器"。近年来,该公司累计举办化工检修电仪工、乙二醇操作工等技能竞赛20余 场,涌现出11名岗位技术能手、12名技术状元,其中"90后"占比达85%。如今,每季度一次的技能比武 已成为青年展示能力、交流互动的常态化平台。 "从拿扳手都手抖的新人,到能独立攻克技术难题的电工状元,公司给了我成长的阶梯和舞台。"近日, 在山东能源荣信化工举办的成长故事分享会上,荣获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第十届技能比武化工检修电 工第一名的电气车间员工王耀廷,以亲身经历为新入职青年揭开了成长密码。 荣信化工干部职工平均年龄仅35岁。近年来,该公司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通过打通"伙伴圈""师徒 圈""校企圈"壁垒,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助力青年职工成长为行家里手、技术骨干。 该公司摒弃"大锅饭"式培训,推行"私人订制"模式,为职工量身打造培训计划。他们通过课堂集训、实 景培训、技能提升大讲堂等平台,配套编制20套专业手册、采购96种业务书籍,实现素质能力"精准滴 灌"。2024年,该公司获评兖矿能源教育培训"化工优秀单位"。 此外,该公司构建了涵盖跟班学习、轮岗交流、导师带徒、现场实践、成果展示的"全链条"培养体系。 ...